如今,按摩床俨然已经挤进保健器材的行列。这种听起来都有些暧昧的暂时既算家具又算保健器具的东西,开始登堂入室,展示自身特有的魔力了。
或许这种床算得上高科技产品,在国外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货了,可把他搬到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来,尤其是搬到刚刚达到温饱水平的普通家庭中来,似乎一时还为时过早、难以普及。我只是在几年前听说过,我所在的集团公司的一位与高层领导关系密切的女秘书从国外购置了一张,据说豪华得很离谱,要花上数万元;据说舒服得很神秘,是水做的,好象叫水力按摩床,听起来就能与女人融为一体,大约能把噩梦按摩成美梦。我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就象小孩子在倾听一个很美丽的童话故事,既入迷,有疑惑,做梦都想见到这种价值连城的宝物,更不敢想象睡在床上的那些“床上用品”是怎样的骄傲。
然而,最近听到的关于这种床的故事越发离谱了,给我的感觉是:为了推而广之,这种床已经开始以全新的方式切入社会、切入市场、切入家庭,拿传统促销、与孝道挂钩了。
先是一位同事从春节前就被按摩床折腾得不轻:其年过六旬的老母亲不知怎么回事,对一种按摩床着魔了,楞是把自己毕生积蓄的几万元慷慨地取出来,换回一张按摩床回来按摩保健,安享晚年。老太太的决定相当坚决,不顾家里所有人的反对。家庭成员只好召开紧急会议,商量对付与安抚老太太的办法,尽量做到既劝解老太太放弃,又不能造成心理打击与心灵伤害,免得让老太太嫌做儿女的不贤不孝。一场围绕按摩床而产生的争抢存折家庭战争就这样拉开序幕。接着不久,电视里就出来了与这种情景相关联的新闻,说一位看上了按摩床的老人骂儿子不孝,居然不给自己买按摩床。不用问,肯定又是一个不够富裕或者富得不够流油而且又不愿意超前消费的家庭,要不也不会闹出类似的家庭风波,要不也不会上升到传统伦理道德的高度。这位老人肯定万万没有想到,当他成为新闻主角的时候,人们可能不会关心他的儿子是否真的不尽孝道,而是对他为什么对如此昂贵的按摩床感兴趣这个现象更感兴趣。
种种迹象表明,越来越多的中国老人会突然想开了,一改老外忽悠中国人的那则关于美国老太太与中国老太太买房子经典故事中对中国老太太的那种别有用心的贬损,一改对高档与超前消费的那种羞羞答答,大胆执著地开始了对按摩床的追求,并且不约而同地打出两张牌,一是要老有所享,二是儿女不满足这样的要求就斥之为不孝之举。就这样,原本一种值得商榷的高消费行为,原本有待验证疗效的保健器械,一下子就绕过日常消费层面,直插传统道德层面,不能不使人对急于享受按摩待遇的老人们的消费动机与真实心态顿生疑窦。
很显然,这些脑筋忽然“开窍”的老人们难免是受到某种蛊惑的,要不不会在不考虑家庭条件与实际功效的情况下拜倒在按摩床上。我们也不难想象,能把“按摩床——保健——老人——孝道”这些元素连接起来的叫卖方式或许才是真正的背后推手。这种想法设法针对老年人群的洗脑式宣传与引导实质上与社会上很多的诱导性甚至传销性培训十分相似,被洗脑后“开窍”老人的反常举动与参加培训后被培训者的追随与盲从行为简直如出一辙。可以猜想的是,撬动老人钱袋与脑袋的引诱者紧紧抓住人性与社会的弱点做足了文章。首先是选取老年这个自己或者其子女有一定经济实力而对新生事物认识不够的人群作为诱导对象;其次是全力强调如今的老年人群曾经的辛劳与苦难,然后为他们营造一种忆苦思甜、及时行乐、老有所乐的消费心态与热情;为了防止老人们受到来自家庭等方面的阻挠,最后再打出亲情牌,指点老人们用不孝子孙这顶道德的大帽子随时戴在敢于阻拦的子孙头上。就这样,整个策略有理有据、情理并重、前后呼应、攻守平衡,在加上人老了多少有点糊涂,所以就导致了老人们的一意孤行。
这种把商业与传统道德挂钩的例子越来越多了,很多厂商都把自己的商品与送礼呀这情那情呀结合起来,仿佛你不买他的东西就是不懂事、不礼貌。作为一种营销策略,这些道德牌与亲情牌其实是很好的一张牌,但是有一点,你不能把一大把年纪的人忽悠得几乎走火入魔,然后还说是人家自愿的;再者,你的引诱都导致家庭纠纷了,你成为众矢之的的日子就不远了。
看来,这种突如其来的诱惑来自按摩还是来自床,是来自花言巧语还是内心深处的潜在的欲望,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全文完-
▷ 进入有点缘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