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语文考试试卷几乎都有作文;而且多为命题作文。因为一致的认为是:只有作文才能反映出一个人语文综合能力与水平。所以,在高考语文试卷中,作文考试是必不可少的;而作为高考学子,作文也就是必考不可的了。
中国自封建社会以来的科举考试制度就是考八股文。我们现在高考的命题作文考试大抵就是从中得来的。出一道命题,提出几点要求,然后要学生去围绕这个命题,在规定的框框中去写;而阅卷者则按照规定的模式去给考生评卷给分。这就是现在高考作文考试的现实。
今年高考上海市的作文命题是《必须跨过这道坎》。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著名作家叶永烈把自己当考生 ,按照这个命题作文如下:
刻骨铭心的打击,发生在1991年。由于写作过度,左眼突发视网膜剥落。医生要我立即住院。非常遗憾的是,虽说大夫尽了力,可是手术不成功,我的左眼几乎完全丧失视力。
医生对我发出警告:放弃写作,改做别的用眼不多的工作。要不,另一只眼睛也保不住!
对于我来说,放弃写作是不可能的。已经从事创作这么多年的我,创作是我的生命。我无法放弃写作。我意识到,我遭遇了人生道路上的一道坎,必须跨过去!
我决定放弃沿用了多年的写作方法——笔耕,改用电脑写作。在电脑屏幕上,字可以放大,而且把屏幕调节为深底白字,可以节省视力。我想借助于电脑,跨过这道坎。
我花了三千多元从电脑商店里买了一台286电脑,十四英寸的黑白屏幕,大饼一般的五寸软盘。再花了一千多元,配上一台吱吱作响的24针打印机。这些设备在今天看来早已老掉牙,在当时却算是很先进的了。
一个从未摸过电脑的人,一下子要改用电脑写作,迈过这道坎谈何容易?!何况,在当时的中国,用电脑写作的作家如同凤毛麟角,寥若晨星。我一度打退堂鼓。电脑买来之后,试用了几天,就撂在一边,闲置了两个来月,差一点折价退还给电脑商店。然而,用笔写作,强烈的灯光反射在方格稿纸上,使我眼花缭乱,左眼不住流泪,我又不得不启动电脑,终于克服一道道难关。
第一道难关是输入关。我是南方人,普通话不标准,用汉语拼音输入不行。用五笔码吧,一大堆口诀,令我望而生畏。最后选定了表形码,拿着说明书,一边“研究”一边输入,总算“自学成才”。
第二道难关是操作关。当时用的是“wps”系统。我像一下子骑在一匹烈马身上,难于驾驭。不是这里出错,就是那里不行。我买了厚厚的“wps”操作指南,依然“自学成才”,硬是制服了这匹烈马。
第三道关是思维关。习惯于用笔写作,一下子过渡到用键盘写作,一开始怎么也不适应,仿佛思路被键盘“切”断了,不像用笔写作时那样一泻千里。慢慢的,慢慢的,我才学会用键盘“敲”出我的作品。
记得,我用电脑写出第一篇千把字的文章,兴奋得手舞足蹈。当时,这是一篇急稿,我刚刚用打字机吱吱地打完,报纸编辑已经骑着摩托车来到我家。他见到我用电脑写出的文章,惊讶地瞪大了眼睛,因为这是他收到的第一篇用电脑写出来的稿子。第二天,我的文章就见报了。
从那时候开始,我一直用电脑写作。电脑减轻了我的视力负担。十六年来,我用电脑写出了一千多万字的新作。我终于闯过了这道坎。
其实,人生的道路从来不平坦,谁都会遭遇各种各样的坎。要像刘翔那样勇往直前,你就能飞越一道又一道坎,你的人生就充满灿烂和喜悦。
今年高考湖北省的作文是: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母语是一个人最初学会的一种语言,人人都有自己的母语。母语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生存发展之根。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竞争与交汇的时代,母语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我们交流思想感情,欣赏文学作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等,都离不开母语。可以说,我们每天都在感受母语,学习母语,运用母语。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对于这两道作文题,假如你是考生,你选择哪道命题来写?假如你写这两道作文题目,你将怎么写?椐说;有考生将前一个命题写成了跨过人生中一次土坎的经历;有考生将后一个题目写成了要听妈妈的话。
我看了今年高考各省市的作文题目,想说点什么,却由于本人才疏学浅;又实在说不出什么。
命题作文都有一个审题立意的问题。审题要准,立意要高。否则即使是下笔千言,也就必然是离题万里;如果立意不高,思想内容就会平淡,既没有深度;也没有高度。
一般说来,高考命题作文在审题时都带有一定的模棱性的难度,考生很容易在审题立意上产生似是而非的错觉。这是命题作文给考生的第一“坎”,这道“坎”是很关键的,也是致命的。这道“坎”一旦发生错误,就会一“坎”错,“坎”“坎”错。也许正因为如此,我们的那些命题专家们才在这个问题上乐此不疲,颇费心思。好象在审题上不难倒考生就心里不痛快,就好象无法显示命题者的水平似的。
我的一生既被别人考过,但更多的时候是在考别人,两种不同经历的体会和感受是深刻,也是鲜明的。过去有句古语“种田怕打草,读书怕过考”。这足以说明了种田的打草之苦,读书的考试之难。试想,考生坐在考场里,被考官监督着,时间有限,内容繁多,气氛严肃,心情紧张,这与作家平时自由的写作,与写作爱好者平时的有感而发,与专家学者平时做课题写论文,与领导交办的写报告讲话,与记者采访后写通讯报导无论是在角色上,心理上,氛围上都是完全不同的,是不能同日而语的,是有天壤之别的。
我想真正的学识不在于出题;而在于去考题;做学文难,考学文也难,二者相对而言,考学问的难度似乎更大一些。
我如此胡说八道,既不是反对现行的高考制度,高考制度是必需坚持的;也不是攻击高考的出题大师们,既然有高考,就要有人出题。我只想说明的是出题者在出题的时候首先在心态上不要把考生当“敌人”,出偏题,难题,怪题来为难考生。如果出题者在出题的时候能站在考生的角度身临其境,设身处地去想:“假如我是考生”“假如我来写命题作文”这两个问题,也许就是另一种心态与感受了,也许在出题时就不致于太去绞尽脑汁为难考生了。
-全文完-
▷ 进入一缕晨曦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