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再说“绝对”有过下联黄华山

发表于-2007年06月12日 上午11:15评论-1条

再说“绝对”有过下联

古联“烟锁池塘柳”句,前人早有成对,对句是“炮镇海城楼”,为清末一镇守海关将领所拟。两句对仗工整,无可挑剔。且上联景光旖旎,下联气势非凡,一张一弛,堪称佳对。

五月三十日《闽北日报》刊登了《古代绝对谁来对》一文,说到此联无人能对,当时甚感奇怪,后来想想又觉得不足为怪,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留下浩如烟海的文章典籍,与历史相比,人的一生何其短暂,精力又何其有限,有谁真能做到三教九流、百家诸子无所不通无所不览呢!

后《闽北日报》于六月八日又刊登了胡修之先生的《“绝对”有过下联》一文,读后倒是真的让人心生怪异,如梗在喉,不吐不快。胡先生不知有“炮镇海城楼”之对,岂可强求。只是胡先生欲以其师程濂先生之“茶烹凿壁泉”句为对,实属不妥,难以苟同,且加以宣扬,更欠三思。我与胡先生素昧平生,其人品才学从不了解,既自称能校订《霞景楼诗词楹联》文集,想必是知识渊博、学富五车,非等闲之辈,不知何以独不解此联三味,写下《“绝对”有过下联》的露短之文。

“烟锁池塘柳”一联,从表面上看,妙在字字以名词成句,且“锁”字虽为名词,却有双性之能,在此作动词之用,又一妙处也。更妙处在于此联五字又分别含五行“金、木、水、火、土”于其中。程先生欲以“茶烹凿壁泉”句为对,岂仅“凿”字与“池”字“一字不稳”,即“烹”字与“锁”字亦相对不稳矣,“锁”字以名词作动词用,“烹”字为单性动词,虽对不对,欲强为对,逊色何止万千。且“锁”字为名词,五行之中性属金,而“烹”为动词,其性何属?试问胡先生:此联为五字联,对句中有两字与上联相对不“稳”,能算是一条可以拿得出手的下联吗?再者,上联中所含五行字样的排列顺序为“火、金、水、土、木”,而程对中所含的所谓五行的排列顺序为“木、火、金、土、水”,如此为对,亦为不稳,更难当“对句之妙”等褒奖之词。从另一方面讲,一副合格的对联,不仅需要上下联从文字上、形式上的对偶,更需要内容上、意义上的对仗。古联“烟锁池塘柳”句,意思是:烟雾笼罩着池塘边的柳树。而程先生“茶烹凿壁泉”句,似乎可以解释为:烹茶用凿破石壁流出的泉水。两句内容、意义上有否存在着可以肯定为对仗的东西,博学如胡先生辈,想必是会一目了然、心知肚明的。

还有其它不“稳”之处,在此就不一一指摘了。

我只想说,如果对句有以上诸多对仗不“稳”之处,尚可谓之为对,则“烟锁池塘柳”早就不会是一句绝对,而成为文坛佳话流传至今了。我想当年程濂先生作“茶烹凿壁泉”之句时,或许也只是随意之笔,并非认真之作,想必程先生当时已深知个中缘由,故在其文集中“未见程师收录”。而胡先生竟以此对句写下《“绝对”有过下联》之文,显然有失斟酌。

在当今古典文化知识日渐式微的形势之下,我认为对于古典文化的宣传更应该严肃一些,所刊登古典文章,从形式上、内容上更应该是一些比较上乘之作,倘若滥竽充数,或者凭着自己仅有的一些古文化知识故弄玄虚,随意发挥,以至造成误导,势必加速淡薄今人思想中仅存的一些古典文化意识,给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延续与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不知胡先生以为然否?

本文已被编辑[季锋]于2007-6-12 11:29:55修改过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黄华山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季锋
☆ 编辑点评 ☆
季锋点评:

文章不错,注意段前空格:)

文章评论共[1]个
文清-评论

对于古典文化的宣传应该严肃一些,同意朋友的观点。问好!at:2007年06月14日 晚上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