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社会环境中,我对女儿的所谓的无休止的忍让教育。究竟是成全了女儿的宽容美德?还是扼杀了女儿的快乐?还是错误的成为培养女儿软弱的温床?对此我很迷惘。
------题记
女儿哭了,这是女儿在和他只有两岁的堂弟在一块玩不到半小时内的第n次哭。女儿的堂弟,很聪明也很淘气。小家伙最大的特点是好斗,我送他外号“小战犯”。每次他和女儿碰到一起,都会把女儿打哭。女儿手里拿什么他就要什么。女儿玩什么他非要争着玩什么。女儿总是让着他,但是如此反复几次,女儿也会烦,毕竟她也是一个只有6岁的孩子。女儿不给的时候,他出手就打,女儿只知道哭,从不做任何的防守,更不会还击。
在女儿很小的时候,我就不断地给她灌输“给永远比拿快乐”的千古真理。让她渐渐明白“与人玫瑰,手有余香”不止是一种快乐,还是一种美德。
每当她和小朋友在一起玩,发生争夺玩具之战的时候,女儿都会表现出她的大度和宽容。每一次她都会在“宝贝真棒”,“宝贝真是懂事的好孩子”的赞许声中,或情愿或不情愿的把玩具让给别的小朋友玩,而她也只有眼巴巴的看着别的孩子兴高采烈的玩,自己往往成了旁观者。
有一次,女儿在楼下玩她的滑板车。玩得正高兴的时候,被邻居家比她大半岁的小女孩抢走了。女儿差点摔倒在地。只是在我怀里哭。我告诉女儿,滑板车是自己的,自己想什么时候玩都可以。小姐姐没有,你就让给小姐姐玩一会吧,好东西要和好朋友一起分享。当然后面还有一大堆赞许的话。女儿也就在赞许声中放弃了自己想玩得滑板车,站在旁边可怜巴巴的看别的孩子玩。
这一次他和堂弟的战争让她哭得特别厉害。原因是,小家伙非要玩女儿的七彩风水鱼,那是一个电动的玩具,女儿三岁的时候,外婆送她的生日礼物,也就是在那一年妈妈去世的。女儿在外婆去世后,把她的七彩风水鱼看成了宝贝,平时收的好好的,任谁都不能动的。女儿说那是外婆留给她唯一的最珍贵的礼物。我知道女儿那是在用她的方式表达着她对外婆的思念之情。小家伙今天非要动她视为珍宝的东西她当然不会轻易让步的。偏偏小家伙也是任性妄为的孩子,于是战争自然也升级了。而升级后的最终结果受伤的仍然是女儿。
在她满脸泪水的小脸上我看到的不是忍让和给与后的快乐,而是无尽的委屈和无助。我试图重复着以往的教育,引导着女儿,我说:“你比弟弟大那么多,你就让他一次吧。”“凭什么他比我小我就老是让着他。”女儿哭得更厉害了。婆婆看不下去,就说“她打你,你就使劲打她。把玩具抢过来,不给他玩。”“可是妈妈说了,那样不是好孩子。”“没事,打了她你也是好孩子,不怪你。”婆婆说。女儿听奶奶这么一说,来了精神。把她的七彩鱼抢了过来,还随手打了小家伙。然后跑到一边开心的去玩了。
看着女儿抢回玩具后的快乐,我忽然迷惘了。难道那些我平时灌输给女儿的传统美德,竟然成为女儿不快乐的原因?而婆婆的在我看来不合情理的教育竟然让女儿有勇气去抢回她的玩具还学会了打架。我究竟给女儿哪种教育才是对女儿的爱?究竟用哪种方式女儿才会快乐的成长?
-全文完-
▷ 进入烟柳浮云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