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考者
卷子已经分发完毕,同学们开始分秒必争地做题了。
教室里响起一片沙沙声,犹如春蚕吞吃桑叶的声音,此时正是“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宝贵时刻。我轻轻地踱回到前台上,发现那个座位依然空着。
我暗暗着急起来。虽然目光密切地注视着全班,但又有谁知道我在用心地捕捉着室外四周的一切声响。我期待着一个急促而有力的步子“嗒嗒嗒”地传来,然后看到一个慌里慌张的男孩子抹着一头汗水局促窘迫地站在门口。可是,什么也没有。
孩子,你此时此刻在哪里?
如果是在平时,我的学生没来,我会想法设法地去通知他和家长,千方百计地知道他为什么不能来上课,只有弄明白了原因我才会安心,可是此时,我没有办法通知他——我们的手机存在宾馆里不能带进来,这是纪律,即便有,我也不认识他,又不知道他是哪里的人啊。
孩子,你生病了么?病得一定很重,病得你寸步难行,否则“轻伤不下火线”,你一定会抱病赴考的。在往年的高考上,我曾经看到过报道:有生病的孩子在病床上挂着点滴,还在填写着答卷。当然这个考生是幸运的,因为这样的机会并非谁都能享受到的。
你睡着了么?连日来的备战一定让你疲惫不堪,睡意深深,可是你的老师呢?你的同学呢?如果你在家里,你的父母亲人呢?他们都干什么去了?为什么没有一个人叫醒你呢?
你有事了么?这件事一定让你脱不开身,可是还有什么事比高考更重要呢?
古人说“十年寒窗苦”,古人还说“十年磨一剑,今日把示君”,孩子,难道你不想在今天把十几年勤奋所学的知识挥洒到卷面上,向祖国、向人民、向父母、向你自己做一个交代么?我只是你这场考试的一位监考老师,你来了,我们今生也许只有一面之缘,下一场我就要转移阵地了,但我深知这十几年的辛苦,如果今天你缺考了,余下的你考得再好,今年的升学,或者与你心中理想的学校,也是相差太远的吧?所以无论如何你都要排出万难争取前来。此刻你正飞跑在来的路上吧,我期待着你!
如果他在超过规定的时间赶来,我该怎么办?∮我想起同事们曾说起的一个真实的例子:一个迟到的考生给主考跪下,但主考惟有叹息……
我不知道那个考生离去的表情,但我知道她万分失望的心情,她能接受这样的打击么?演出还没开幕,失败已成定局。机会是平等的,为什么不抓好呢?怪谁呢?制度是给每个考生制定的,只有严格,才能公平,否则怎么能显示高考的严肃性呢?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的心在一点点地下沉,五分、十分、十四分零一秒,零二秒……我悄悄地数着秒针的脚步,十五分钟!我失望了,“禁止迟到考生进场的时间”已经到了,我迟疑着,该不该现在就去收起他的卷子,然后开始填写缺考纪录?我不忍心,再等等吧,可是我看见了搭档在后面向我示意的目光,是啊,这是制度!制度是对违规者的约束,没办法,我只好朝着那个空着的座位缓缓走去。
举手者
“理科大综合”正在考试中。
这一门可是重头戏,是关键中的关键,一共三百分,所以考生们的表情格外认真,态度格外慎重。
忽然一个男孩子举起了手。他黑黑的额头上,汗津津的,一双忧郁的眼睛里满是沮丧,压低了嗓子近乎哀求地对我说:“老师,我上一场考砸了,我想提前出场,可以么?”
虽然夏季的衣着都简单,但从他的衣料和样式上可以看出他的家是不富裕的。农家的孩子想出人头地,考试是很公平的一次机遇,这一点我感同身受,相信他和父母平时对他的期望一定太高,他心理上始终承放着太重的精神负担,现在他终于负荷不了,想一甩了之了。
唉,一个自暴自弃想临阵脱逃的“士兵”!高考是选拔人才的战场,考试不只是要考学生的知识水平,还要考察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各方面的能力,看来这个学生的心理承受力不够强,因为上一场的失败,就想用这一场和后面的一场来偿还么?
当然不能,这样的代价是惨重的,我要挽留他。与其把希望赌给来年,为什么不紧紧地抓住今天呢?更重要的是我没有放他走的的权利,今年的高考纪律里明确规定:考生在考试结束前,不能提前出场。
我低下头来,轻轻地拍着他的肩膀,安慰他:“你再坚持一下,时间很快就会过去,再说,你怎么能知道别人就比你考得好呢?相信你自己吧!”
他绷着嘴巴,重重地点了点头,然后重新拿起了笔。
我走到水盆边,把毛巾浸了水拧干,递给他,他擦抹了一下额头,接着埋头在草稿上勾画起来。
我徐徐地吐出了一口气。
我默默地说:孩子,你一定要稳住,冷静冷静再冷静,如果心静下来,说不定会发挥更好。我祝愿你今年的高考如愿以偿,好让场外关注你的父母露出欣慰的笑容。
洒脱者
有了两年监考的经历,有一个细节一直很清楚地记得。
眼下这个细节又在几个考生手里表演着:只见一个女孩子左手按着卷面,双眼一眨不眨地凝视着卷子,我敢说她的全副身心都沉入到眼前的考试中了。只是她拿笔的右手并没有闲着,一支笔被她的大拇指和食指拨弄着在手指上做旋转运动。那笔总是稳稳地转着,即便转动停下了,也会恰到好处地落在主人的手掌里,因此根本不用担心它会“啪”地掉在桌面上,引来大家探寻的目光。
我很纳闷,他们“玩弄笔于股掌之间”的时候,是否分了一点神?若说没有,“一心不能二用”该怎么解释?
也许他们真的没有分心给右手的动作,把全部的心劲都给了思索,只是平时把这个动作玩得太娴熟了,我相信那不是一会儿半会儿的功夫,记得我在第一次参加高考监考后,曾经心血来潮地在办公室试着摆弄过几次,但终没成功。
想到这里,我不由又朝那个女孩子望去,她已经在卷子上答题了。嗬,她旁边的那个男孩子更让我意外:在纸上奋笔疾书着,嘴巴也在一下一下地蠕动着,是在咀嚼着一块口香糖呢。那样悠闲、那样自若,极像潇洒的美国球星,在球场上飞奔如闪电的时候,也不忘吞吐口香糖的,也许是用这样洒脱的方式向对手炫耀他们的胸有成竹?
可眼下是考场啊,我知道他们这样的动作都不在违纪之列,考试纪律规定我们监考老师只能是一个在前台坐着,一个在后台站着而不能随意走动,我不好去制止他们,且我也不知这样做对他们答卷有没有影响。或许我的担心是多余的,他们也是在用这样的方式来显示自己的稳操胜券?抑或是在缓解内心的焦灼和压力?
-全文完-
▷ 进入古草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