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全民总动员——高考康慨

发表于-2007年06月10日 下午5:59评论-2条

去掉十年“文革”,高考年年都有。2千年以前,没有哪一年的高考会象这两年那样成为全社会总动员的一场全民运动:“高考战”。特别是今年的高考关注度超乎人们的想象。6月的7—9日,全国各大中小城市达到“一级战备”状态,警方出动了,志愿者出动了,爱心车队出动了,救护车出动了;临近考点附近街道,公交车停驶,私家车绕道;考场周围摊贩遭驱散,修理行业暂停营业(有噪音),施工工地停止施工是没商量的,已达到了扰民的地步。这三天,全社会高度紧张,连那些没有孩子参加高考的人也跟着紧张。事后这些人不禁好笑起来:我紧张嘛?×!想想也是,不过是一场考试而已,有必要让全社会跟着考生一齐紧张?

笔者回想1956年高考情景:报纸广播不作报道,很多人不知道那三天是全国高考。没有五花八门的考题资料,翻来覆去就是复习几本课本。7月,骄阳似火。一早,灌了一壶白开水,就挤上公交车赴某考点考试,因离家路远,中午就在考点附近一家小饭馆就餐,吃完饭就在饭馆里休息,下午再考。考场(某中学)门口没有一个考生家长,考生都是独来独往。三天后,母亲问我,考完了?我说,考完了。母亲再也没有问第二句话。

我考上了第一志愿:复旦。母亲只是淡淡的一句:考上了就用心读书吧,家里事不要你操心。

大学毕业,正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我被分配到市郊一所中学任教,算是替代了下基层劳动两年的规定。第二年,我教的班高中毕业,便全程参与了毕业生高考的过程。

那时学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却长年累月吃不饱饭。那时的口号是“低标准,瓜菜代”,经常吃杂粮,没油水,饿的快。

考前一个月,才全部讲完高中课程,复习就只有短短的一个月时间了。不管文、理科,考生都要考6门课程。考生和家长一样思想都很单纯,“一颗红心两种准备”,考上固然好,毕业后当干部,考不上回家当工人农民,也一样光荣,所以没有什么思想压力。

考场室内没有电扇,室外四周的树上蝉声鼓噪,声声入耳;成群的麻雀在树上喳喳乱叫,也没有人去驱赶知了和鸟儿,没有交警站在校门口拦堵过往车辆,也没有禁止工地施工,更没有家长在校门口等候……

70年代恢复高考以来,高考成了每年中国的大事之一;80年代,高考已经如常进行,是高中生一次重要的考试,高校不扩招,录取率很低,没有民办高校,千万学子盯着有限的大学资源和学习名额,竞争激烈。形容80年代高考考生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一点也不过份。

那时送考生上考场是毕业班任课老师的责任,家长一般不送子女赴考,社会上也没有什么动静。要说紧张,毕业班任课老师比考生还紧张,学生落榜,老师脸上很没光彩的……

现在高考竟然牵动了全社会各阶层各行业,为考生提供超常的服务和便利,兴师动众,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人为地制造了这种轰动效应,人为地抬高了高考的作用,使人错误地认为,只有考上大学才有锦绣前程,这无异在暗示:“文凭至上”的错误信息。

人生能有几回搏!十二年寒窗苦读,对考生来说,高考是一次很关键的“搏”,但绝不是唯一的一次“搏”。考生要以一颗平常心去应对;作为家长,社会,更应该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搞这种全民运动式的关怀活动,反而加重了考生和家长的思想负担。

2007年6月9日

本文已被编辑[“逝者如斯”]于2007-6-10 20:13:51修改过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康慨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逝者如斯”点评:

如此兴师动众,但愿传递的是: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才能兴国。
而不要传递:万般皆下品,唯有文凭高!

文章评论共[2]个
飞侠-评论

的确如此,高考真是累死人。人身和心灵。at:2007年06月10日 晚上10:13

心梦如水-评论

不过是一场考试而已,有必要让全社会跟着考生一齐紧张?写的好,支持!的确有点过了头,产生了很多负效应。at:2007年06月11日 中午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