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终于又能坐下来,一个人清清静静地看看书了。在阅读的闲适里拥有清静、感受清静也是一种生活情趣。
我喜欢清静。
窗外又在下雨。
窗子关着。我静静地想着外面下雨的情形。也许外面正是无边的黑夜,那雨正无止无休地下着。下到何时,下到何地,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随它下吧,只要它喜欢。何况,我喜欢雨。
今夜显然不能见“千里烟波,暮霭沉沉”的景象了。何况昔非今比。纵使愁云惨淡,只要怀着一颗愉悦的心去面对,我们也照样能够发现雨那赏心悦目之处。可是,古人偏要用自己灰暗的心去给青山、烟雨抹上一层惨淡的色彩,“雨横风狂”时偏要“泪眼问花”,而“酒入愁肠”后便化作了“相思泪”。真是佩服了。
有人“少年听雨歌楼上”,还有一份欢悦,可是,“壮年听雨客舟中”,心里感觉好凄凉;年老了,“听雨僧庐下”,到了“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的时候了,只好“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蒋捷,你何苦呢?
是雨让人愁呢还是人让雨愁?古人听雨却听出了这么多感慨,听出了这么多忧愁,让雨也平添了无尽的忧伤。
古人的愁太多了,借酒浇愁愁更愁,偏偏无边烟雨泪满秋。雨伴随着古人一路伤感而来,也洒下了一路的忧伤。边关、长城,古镇、荒郊,有雨的地方就有忧愁。游子、行人,思妇、征夫,有人的地方就有泪流。人类的发展史仿佛就是雨和泪的历史。雨不停,泪不断,忧愁更无休。
当人们伤春、悲秋、离愁、别恨之时,漂然而下的雨就成了契合人们失意与愁苦的自然景物。于是,雨便与人们的悲、怨和愁联系在一起了。白居易的《上阳白发人》:“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许浑的《谢亭送别》:“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温庭筠的《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泪水与哀愁同出,读来令人断肠。
今晚听着窗外点点滴滴的雨,我却不希望像古人一样,听出烦恼和忧伤。
这雨声,我时常听它,很熟悉。我知道,这是你的心声,是你在呼唤,是你在倾诉。我也因此听得格外的痴迷。我默默地感受那一声声呼唤和倾诉里,深含着的甜甜蜜蜜,和心灵深处的真真切切。
这是晴朗的日子里感受不到的真情。高原的雨绝不是伤感的唐诗宋词,也不是断肠的游子,更不是憔悴的思妇。这雨是山中人以大山为笔,以清泉为墨抒写的幸福心境。它就像一篇优美的散文,很含蓄,耐人寻味。只有用心去品味,才能品味出它的隽永。每一颗雨滴都是一个含情脉脉的词语,每一条雨丝都是一个煽情的句子。这高原的雨里没有一点古人忧伤的调子,它赐予高原的永远是宁静和温馨,永远是爱慕和想念。
今夜,雨落在这小城,点点滴滴,雨声清脆。它洗涤了白日的喧嚣。我仿佛一个人坐在群山深处的木屋里,静听雨从远方漂来,从屋檐滴下,阵阵风声从树梢掠过。我的心犹如这无边的夜,犹如这无尽的群山,我完全拥有了今夜的雨。
我细细地品读。那一颗颗雨滴,真如一个个饱含深情的文字,向高原倾诉那无尽的思念。雨和高原应该是一对千古恋人,雨是缠绵的,高原是多情的。他们常相期盼,精心呵护着一份相思。他们没有离愁,没有别恨,没有伤心,没有断肠。他们在思念中感受一份甜蜜,在相守时倾诉一段衷肠。不管是远别还是长相厮守,这雨总是滋润着高原的心,总是抚慰着高原的情。
……
今夜,我听着窗外的雨,情倾万里。仿佛我是高原,你是雨。
-全文完-
▷ 进入海边石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