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聪明到愚蠢
----观崔永元访谈易中天有感之二
央视对“易中天和小崔说事”这个节目的宣传口号是:两个智慧男人的对话。被人称作智慧男人,这实在是个好事,很令人羡慕。我曾被称作聪明男孩,只是到了男人阶段,就一直被认为是愚不可及的典型。
我打小就聪明,这体现在很多方面。母亲回忆说,我两岁的时候,就可以叼着饼干搬板凳;三岁的时候,有天拉正在和面的母亲从房子里出来,指着屋后面的树上说,那上面有个“上”字。母亲定睛一看,果然有树枝构成了一个标准的“上”字,母亲也不管手上的面,就把我举起来,一个劲得夸我聪明。上小学的时候,我还做过这样的聪明事:帮一个考试不及格的同学代他父亲签字,老师居然没看出来,使同学免遭了皮肉之苦;还有一次将自己教室的玻璃打碎了,就从隔壁教室的窗户上拆了一块安上,结果隔壁教室的玻璃悬案至今未破,迄今已有二十四年了……现在才感到,这并非聪明,充其量叫做调皮。
第一次感觉自己不够聪明,是在我谈恋爱的时期。那时候和女友在宿舍无聊,就常常拿一副扑克,一人分一半,互相“骗”。方法是手里拿4张以内的牌,告诉对方是什么,然后问对方信不信,对方说信或者不信,与自己手中牌相符,就自己拿着,换对方“骗”;与自己手中牌不符,就可以把牌给对方,继续“行骗”,手中牌先光者胜。结果我无一例外的被她骗得满手是牌,还被她得意地称呼为“笨蛋”,后来就跟我分手了。我第一次开始对自己的聪明与否发生困惑:看来我的智商确有问题。
以前看电影,好人与坏人一看就知道,包括打入我军内部的特务;现在看电影,看见头基本就能猜出尾来,本以为这是我聪明的体现,后来才悟出,这是因为导演怕我智商太低看不懂,换言之,在别人看来,我是很愚蠢的。电视上的小品相声,越来越少使我发笑,因为那些笑话在我看来很难理解有趣在什么地方;一篇文章,看题目感觉怪模怪样,以为一定是杰作,看了才发现自己上当,而且屡屡上当,不能不说明我的脑袋的确有点问题。
后来我发现我的愚蠢不仅仅存在于看和听,还在于做事。由于人们的聪明,这个社会也就变得聪明起来,我就更显得傻一些。十年前我的朋友因伤住院,因我和主刀大夫有过几面之缘,朋友便托我去给他和麻醉师送“红包”,我说既不过年,我也不是他们的什么长辈,没理由给他们压岁钱;何况他们也都这么大年纪了,婚都结过了,儿女都快结婚了,也没二婚,为什么送红包?朋友便说我见死不救。话说到这个份上,我只好硬着头皮上。见了大夫,支支吾吾张不开嘴,好在大夫善解人意并且聪明绝顶,主动讨要,才解了我的围。后来调动、聘干、评职称、函授毕业考试等等,都遇到类似的情形,我都是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有个定义说,在同一个地方绊倒过两次的人是愚蠢的人,我觉得我便老在这种地方绊倒,我的愚蠢也就不幸有了理论依据。
在央视“易中天和小崔说事”中的一段精彩问答,则使我心服口服地承认了我的愚蠢。小崔一定要易教授说出读书体会到的某些好处:究竟文章的好是怎么感觉出来的?还要求举例说明。我们知道,让人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难度是很大的。易教授想了想说,铁凝还没成国家作协主[xi]之前有篇小说叫做《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小说开头第一句话是“我和妹妹逛街的时候爱聊天”,并且啧声赞叹:“太好了这句子。”小崔在一旁“纳闷”地说,我怎么没觉得写得好啊?易中天说,(既然如此)比方鲁迅的文章你也准听不出好来: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小崔却立即伸出大拇指,连声“赞叹”道:“这太好了!这写的太好了!”说这是“智慧男人的对话”,的确名副其实。我是既体会不出那两句话的好,也没有小崔那么机智----一个文学涵养极高,一个反应奇快,相映成趣----相形之下,我的确有点愚不可及。我只知道还有一句类似的话很有名,是伏契克的《绞刑架下的报告》里面的:从门口到窗户七步,从窗户到门口七步。好在哪里,我也不知道,我要是说知道,就是自作聪明。
我对聪明的定义是:如果你能经常使人觉得快乐,你就很聪明。这个定义明显有问题:傻瓜也经常使人觉得很快乐,原因是使别人觉得自己很聪明。但毕竟我也被称作“聪明孩子”,说明我也曾聪明过,现在有人说我很愚蠢,那也只是后来才愚蠢的,所以心里稍感安慰。
于二00七年五月八日上午
-全文完-
▷ 进入永远单飞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