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寻找回来的青春斗南子

发表于-2007年06月08日 晚上9:15评论-2条

在那雪花飘舞,覆盖和染白了大地的冬天,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玩雪向往,就会陡然萌生。充满青春活力的情侣,冒着严寒,顶着冷风,相拥相偎在雪地里,细数着一朵朵洁白的雪花从茫茫苍穹中飘落下来,任其胡乱的、轻佻的敲打着那嫩红的唇和细密的睫,不忍心玷污它的纯净与洁白,不舍得用手去擦拭——那将是怎样一种惬意?于是,半睁半闭着深情的双眸,瞅着绒花般的雪片纷纷谢落,只当作时公驻荜、自然赐福。于是,有着说不出的温馨与甜美。那——就是浪漫。浪漫,涵盖了汹涌的恋情、美好的憧憬和烈火般的青春;现在的我们,面对的正是这样一种纷纷扬扬谢落下来的雪。

然而,浪漫的情愫,对于我们已经十分遥远——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变成了“过来人”。人还是那些有血有肉的人,雪景还是那么美好与纯净,但却景是情非,浪漫的青春留在了漫长的记忆中,深深的埋藏在饱经风霜的心底。

我们都已是白发蜷稀的秋翁霜妪,有单行者,也有双侣人。我和老伴,就是一双晚情暮伴的“责侣”,一同参加夕阳红旅游来了。我们在九寨沟那五彩缤纷的山水间畅游之后,心里揣着浓浓的、未尽的游性,脸上挂着一褛“老有所乐”的风光,乘车向牟尼沟的扎嘎瀑布进发。

下雪啦!下雪啦!车外面,纷纷扬扬的下起了镳镳大雪,车里的蒸汽模糊了车窗玻璃,我不得不经常擦拭,以便透过车窗察看这难得一见的“阳春白雪”。时间是2007年的4月28日。按说,马上就到“五•一”节了,平原上的天气应该热烈起来,在这“圣人不到”的深山野路上,虽说可以看到许多像“白头翁”那样的皑皑白雪山,可是,可是呀,总也不至于说下就下吧!嗬嗬,它怎么真的就下起雪来呢?哦!孔老夫子、圣人?你老没到过的地方实在忒多了。我忽然觉得,《老子》、《论语》和《孟子》,于此山此水、此天此地、此路此雪,都会显出许多见闻菲薄的管窥来。

我猜想,这一定是“老天有情怜白头,专对夕阳赐飞雪”。玉皇大帝听说我们这一帮人来到雪宝顶,非常高兴,悯心顿萌,打算让这些少小远去、风采不再的翁妪,抖擞精神,焕发一下曾经有过的美丽青春。可是,他忘记了人间四月应该温热的常规,居然做出了下一场镳镳大雪、覆盖整个牟尼沟的特殊决定。他施出绝对权威,刷下一道谕旨,敕令各方神灵一起用力,一定要催动、营造一场无风无火的雪景,以飧众叟返青。恪尽职守的雪域娘娘领旨谢恩后,立刻率领凌霄殿里的随神从仙,拨云撩雾、布雪生花,酿织了这一场四月底的扎嘎瀑布大飞雪,这,还不就是“阳春白雪”。

哈哈!老天爷的恩赐,想让你青春复原,浪漫重来,你要是不浪漫,对得起玉皇大帝么?

我们对他老人家的这般恩赐当然是感激不尽,焚香祈祷来不及了,“恭敬不如从命”,一个个咬紧牙关、追忆年轻时的浪漫感觉,希望在这银白色的世界里,找回逝去的青春。

可这是在穿越雪宝顶啊!

这是雪宝顶下面的一条盘山公路,窄窄的、弯弯的,车子有些颠簸,加上雪飘霁霁,路面发滑,颇似“迪斯尼”里的崖上舞蹈,倍觉险象环生。导游介绍:雪宝顶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松潘县城东面25公里的岷山南段,是岷山山脉的主峰。雪宝顶又称雪宝鼎,古人称雪栏山,当地藏语叫它“夏尔冬日”,意思是“东方海螺山”。雪宝顶的主峰被众多高峰簇拥着,约2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就聚集着10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峰,最高峰海拔5588米,海拔5000米以下的地带主要是岩石,雪线高度约4700米,山峰主体由石炭纪的石灰岩构成。主峰西南坡悬挂着原始冰川……我们正行进在海拔约3600米的盘山公路上……

我,头脑中有点晕乎乎的,喘气,也有点费劲,怎么回事?莫非老天爷不准我浪漫!没关系,不去管它,不能耽误拍照,一定要照下车窗外面的飞雪景致来,这雪景,真得很好看啊!

我们透过车窗外面的飞雪,看到远处的山头上都有白皑皑的积雪,积雪于天空的雪云相互连接,若即若离,若隐若现,几近朦胧,几近模糊。从山头往下的山麓上,大片松杉树木上的皑皑积雪,渐次第斑驳与浅淡,参差错落、“银装素裹”,果然有“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意境。那高山上的松林,坚强的拨开雪花,展露出自身的绿色,显示着苍劲和老辣的生命,依然顽强和执着,不屈不挠而茁壮挺拔——那是绿色的美韵表现出的顽强精神和高贵品格。

只是,我们这些车中游叟,论年龄,根本比不了大雪覆盖下那原始森林里的青松,相比之下,我们都是小孩子。论坚强,我们比不了雪地里的牦牛。一群群黑色、白色、或黑白相间的牦牛,若无其事的在雪地里晃动。它们长年累月的在这高高的山峦上,抗严寒、化冰雪,从不怕冷。而我们,大都穿了御寒的毛衣,与之相比,就显得太娇气了。子曰“朝闻道,夕死足矣”。只要我们真正懂了得什么是“坚强”、什么是“高贵”的道理,执着的追求到底,努力实现既定的目标,我辈,不怕晚!

你看,一群牦牛,正在头牛的带领下,在藏獒的保护下,在雪地里寻寻觅觅的吃草呢!导游介绍说,雪宝顶有许多狼群和猛兽,经常袭击宝贵的牦牛群。牦牛群,就有藏獒来保护。藏獒是牦牛的守护神,很有战斗力。一只藏獒可以与三只狼同时作战,并把狼打败、赶走。藏獒是最忠诚的动物。主人养大的藏獒,从来不能买卖,因为它永远都忠于老主人,宁可死去,也不会投降新主人。咦!对于最高价值可达十几万元一头的牦牛,因其有明码标价,无论多么贵重都算不了什么,我倒是对藏獒挺感兴趣,禁不住扪心自问:我们这些过来人,对于主人,对于自己的生命,我们忠诚吗?比藏獒如何?给后来人树立了什么榜样?如果有愧,抓紧时间弥补吧,兴许还来得及!

虽然挺感兴趣,可不知为啥,我的头脑总是晕晕乎乎的,喘气愈觉别扭。我的心脏是不是要出问题,我开始担心自己将无力到达美丽的扎嘎瀑布,可能需要留在车上休息?真要是那样,与扎嘎瀑布擦肩而过,太可惜了!忽然,有一位老同志说有些恶心。慢慢的,几乎满车的人都有一种窘迫感,导游告诉,这里高寒缺氧,会出现一些轻度的高山反应,减少活动,注意休息,不打紧的。

忽想起在成都时,一位82岁的同团游叟,毅然放弃了到九寨沟、牟尼沟观光的机会,坚持留在成都市区游玩,说是等我们回到成都时,接他一同乘火车回家。当时我对他不理解,“不到长城非好汉”么!怎么能轻言放弃?不应该呀!现在知道了,那老兄是对的。

我的年龄在这群叟妪中属于中游略微偏下,78岁的矫老,长我13岁,他对这高寒缺氧的反应虽也不太适应,略微有点呼吸不顺畅,但我看他仍然精神矍铄,嚷着“焉有不去之理”?相比之下,我这点反应算得了什么?尽管不敢浪漫,我总不至于落后于耄耋啊!更重要的是,很需要在茫茫白雪的戏虐中,憧憬一下小时候堆雪人、打雪仗的游戏,所以,我是一定要去的。

旅游车终于停在牟尼沟景点的门口了,大雪纷纷扬扬下个不停,周围的树木,一律地披上了银白色的盛装,好像要庆祝什么节日。于是,大家都撑起雨伞,挡住那纷纷洒在头上的、凉森森的雪花,按导游指点的方向往前面走去。只是,落在树上的雪花,染白乐苍翠的绿,落在脚下面的雪,却是边下边化,地面上湿漉漉的,滑梯溜的。

我忽然发现,“夕阳红”的旅游队伍,全都被不同花色图案的雨伞遮盖起来,向前望去,再也看不见那蜷缩的白发和聪明的“绝顶”,只有那些挂着一层雪花的各色花伞,在雪花飞舞的路间逶迤涌进、蠢蠢蠕动。啊,这景致,似乎也占一点浪漫的边沿。是的,逝去的青春在这“林海雪原”的路间徜徉,在高山飞雪中尽情的沐浴,经受老天爷的洗礼,于是,一种仿佛是进行性的“老气”,被严严实实的隐藏在花伞下面看不见了。此时此刻,谁也看不出这是一群“夕阳红”了。

前面,就是牟尼沟的扎嘎瀑布。

扎嘎瀑布,完全是一派自然风光,几乎没有任何人工雕琢的建筑群落,如果说有,那就是修筑了一条可供游人进出和观景的“栈道”。我之所以叫它栈道,是为了区别于平坦的山道,它随了山势的高低,不断的上下起伏,转弯抹角,又陡又险。在险要处,“高崖莫仰视,深处不须看”,所以栈道两旁设了栏杆,幸亏并不遥远。栈道呈台阶式攀援,木头、石头、水泥等,各种不同建筑材料铺设在路基上,有层层台阶,有崎岖弯路,显出一份人造的巧妙与拙劣。稍稍平缓的栈道,中间微微鼓起、两边稍稍低矮,略呈“鳖脊龟背”之状。如今,雪花在栈道上飞舞谢落,有的融化了,有的像冰凌,有的还没来得及消融,所以非常滑,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滑倒。呵呵!慢说我们“夕阳红”,就算你还年轻力壮,也未必敢在此打雪仗吧!

“走路不观景,观景不走路”,这是导游常常提醒的话。可是,时间排得紧紧地,观景的时间能有多少?不利用走路时间观景,岂不可惜?走路都是在爬山,路旁就是景,真山真水的,何以不观乎?于是,既要走这又湿又滑的栈道,又要脚下留神,借机观景。一绺危险,部分的遏制了几匝浪漫,那寻找回来的青春,在有限的空间里,笑眉喜目、窃窃私语。

牵手,好像是挺浪漫的一首歌,不过,在这里却没用,因为紧紧“牵手”会有危险。一旦有一人滑倒,你绝对“牵”不住沉重的他(她),只能白白的瞅着他(她)掉进深渊里,那该怎么办?

不怕遭人揶揄,紧紧挎住胳膊!我来带头!

一双双金婚银婚,肩背行李,互挎胳膊,撑着雨伞,在栈道上,在飞雪中,在众目睽睽之下,向青春眺望,向浪漫走去。前面,逶迤行进的队列,像春雨后的桃花绽放,后头,步步攀升的人流,像金风劲吹的红叶。

“哗哗哗哗”、“呼呼呼呼”、“隆隆隆隆”,什么声音?这声音就像提前到达的春雷,也像剧场舞台上的锣鼓,催动着奇异的声浪。是水声,是水击石滩的巨大声响,是奇怪的大瀑布发出的巨响,震得人们心旷神怡,童贞复原。刚才那高寒缺氧的“反应”,也在不知不觉中飞到爪哇国去了。于是,有人成了调皮的孩子,傻乎乎地高喊起来:“噢嚎嚎……噢嚎嚎……噢嚎嚎……”一个喊,都跟着喊起来,喊声此起彼伏,在山间回荡,疯了似的。这喊声,与水瀑的声响混杂起来,一时间,我居然分不清哪是喊声,哪是水声。于是,脚下的路程,也似乎在悄悄缩短。啊!来了,扎嘎瀑布就在前面。

雪景中的瀑布,是老天爷专门赏赐给夕阳红的!

导游介绍说,扎嘎瀑布位于扎嘎沟尾的扎嘎山下,起点海拔3270米,落点海拔3176米,瀑高93·7米,瀑面宽35—40米,夏季流量2—5立方米/秒。经地质学家鉴定,扎嘎瀑布既为一液体瀑布又为一固体瀑布。所谓固体瀑布,指的是整个瀑面河床为一钙化体,钙化流犹如彩色液体飞流直下,瀑水却清澈明亮。扎嘎瀑布为全国目前发现的落差最大的固体瀑布,有“中华第一瀑”之美誉……

唉,没劲!此种介绍,只是一串串枯燥无味的数字,不知削弱了多少浪漫情怀。于是,导游很快失去了凝聚力,一双双“责侣”都成了“情侣”,惊叹着纷纷拍照、摄像,队伍自由散漫、各自为政起来。也有统一之处,那就是都撑着雨伞,因为雪下得更大了。

白茫茫的远山,白茫茫的天际,豁然谢落下一大片白花花的瀑水。它悬挂在有相当坡度的山坡上,层层叠叠,弯弯曲曲,飞上矸下,左转右拐,没有规则的向下倾泻,绕来绕去,绕到我们脚下,就变成一片粼粼白波、哗哗细浪。这白波细浪,不留脚步,湍急跃飞,冒着飞雪,穿过极富有原始味道,且无序丛生的绿树林丛,向远方窜奔。整个水瀑,那宽大,那高峣,那曲折,那宽阔,配上那隆隆作响的巨大瀑声,煞是壮观、煞是令人惊奇。忽想起一个词儿,叫龙腾虎跃,啊!原来龙虎之戏耍,是在此腾跃!于我于你,我们当初的青春,不也是龙腾虎跃的吗?现在,我们来到了这龙腾虎跃的飞瀑之下,怎么也得占一点“生龙活虎”的光吧!

不过,如此圣洁、如此壮观的大瀑布,似乎也有美中不足。大瀑布的两侧边沿处,居然显露着黄烘烘的泥泞。这泥泞,从天际处连到瀑床,再延续到我们脚下,都是黄色的,与白花花的瀑水形成对照。我猜想,那泥泞或许就是《水浒传》中“黄泥岗”上的黄泥巴。黄色的泥泞与如此壮观的瀑布,不但不相似称,不能相得益彰,反倒会玷污瀑水的圣洁,把好端端的瀑水污染成“泥巴汤子”,真的是非常可惜,甚至非常可恨。可是,当我们弯下腰捧起一捧水来,仔细察看时,那水清澈见底,没有任何黄泥巴的影子,用舌舔一舔,甘冽纯净。原来,那瀑水并没有被“黄泥”沾染,更谈不上“污染”。啊!这就奇怪了,我们明明看见,大水瀑从山上的黄泥中冲击而来,那黄泥巴何以不去污染瀑水?我百思不得其解。不光我,还有几个人也纷纷纳闷,有的居然说这是因为“水多泥少”,此说当然不驳自倒,正想去请教导游,有一位似是“内行”的游友,高声道:“哈哈!那怎么会是黄泥呢!那就是导游说的“钙化体”呀!哦!我们恍然大悟,大概,钙化体本该是黄泥色的。

我们把黄色的钙化体,错误地说成是“黄泥巴”,只觉得出了一点洋相,不仅是对扎嘎瀑布那种灵气的亵渎,也是对我们“夕阳红”自身的嘲弄。不是么?我们这些今天焕发了青春的“夕阳”,就像那些黄色的“钙化体”呀!尽管我们历尽了大半个世纪的岁月冲刷和生活磨砺,经受住了种种考验和锻炼,现在,依然坚强的与飞雪飞瀑“想看两不厌”,算得上是“高山芦苇”、“雪中莲花”。可是,谁也避不住被年轻人说成是“没有前途”的、“污染圣洁”的“黄泥巴”。所以,既然允许我们看错“钙化体”,也必须容许年轻人看错我们。钙化体是黄色的,我们总算知道了,省人云:“朝闻道夕死足以”。

面前的大瀑布,因其有飞雪的映衬,便成为雪中飞瀑。飞瀑是情愿飞来的,飞雪是老天爷赏赐的。既然老天爷要赏我们一场飞雪,我们怎么能在这飞雪飞瀑面前,撑着雨伞,挡住老天的恩赐呢!这岂不辜负老天一片苦心?我懵懂的猜想,洁白的雪花,洁白的水瀑,一样的圣洁。你说它多么圣洁,它就有多么圣洁。淋在脸上好福气,溅在身上好运气,落在银白色的头发上,你就立马返老还童啊!碍事的雨伞?收起来!收起来!雨伞越来越少了,寥寥无几了。于是,白皑皑的雪景中,乱纷纷的队伍里,显出了几个妪婆身上的红毛衣,就像火红的石榴花。

淋一淋洁白的雪,浸一浸神圣的水,是绝对的好事啊!一伙遗龄忘年的梅竹,一帮情窦再萌的松杉,任雪淋,任水浸,任天定,在飞雪飞瀑中忘情的欢,不羁的乐,止不住的嗟呀和惊叹。

真的是流连忘返啊,因为我们没遇到晴天!据说,晴天时,就会看到彩色斑斓的“钙化流”了。不过,并不可惜,因为“甘蔗没有两头甜”。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斗南子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无缘牵手点评:

有趣的文字,美丽的雪景,让这炎炎的夏日,也似有了几许凉意!

文章评论共[2]个
斗南子-评论

这是一片夕阳红旅游的游记。at:2007年06月09日 早上9:35

文清-评论

淋一淋洁白的雪,浸一浸神圣的水,这是怎样的一种惬意啊!
  【斗南子 回复】:那是一片圣洁的地方,四五月份仍然多雪,只是高寒缺氧令人生威! [2007-8-5 9:54:36]at:2007年08月05日 清晨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