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过去了,孩子们又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准备迎接期末检测,为一学期的学习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儿童节过去已经好天了,可是儿童节时因为表彰而发生的事情却一直像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心上,让人感到压抑,感到郁闷。
每年的“六一”儿童节,学校都要给按比例给各班一定的表彰名额,如评选“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优秀少先队员”等。这一部分被表彰的学生会有许多优越感,他们是其他学生学习的楷模,他们的照片被贴在学校的橱窗里,在“六一”的表彰大会上可以赢来许多羡慕的目光,他们的家长也会感到很光荣……
今年,“六一”儿童节前几天,学校照例给各班分配了表彰名额。办公室有两位同事面对表彰表格唉声叹气,顺便问了她们为什么事情而为难,她们说表彰名额太少了,不知道该怎么分配才好。我不禁感到纳闷了,难道她们班里特别优秀的学生就那么多吗?原来,是因为班里需要“关照”的学生太多了,如果这些学生没有被评为优秀,他们的家长会非常不满意。同校教师的孩子在班里,因为是每天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同事,所以他们的孩子在评奖时要关照一下;在当地有头有脸的家长,他们的孩子需要照顾;家庭条件好、家长期望值高的孩子也需要特别关注……到头来,学校分给班上的哪几个表彰名额怎么够呢?同事的话真让我长了见识,我以前怎么没想过这些呢?
面对同事的困惑,我顺便表示了我的观点。既然是要表彰,表彰的学生肯定必须是班级里最优秀的学生,要看品德、学习成绩、能力等诸多方面的表现,要能当之无愧地成为其他学生的楷模才可以被表彰,为什么要考虑那些客观因素呢?为什么连表彰也要照顾那么多关系呢?如果要照顾那些关系,因为被“关照”而得到荣誉的孩子,他们的荣誉得来得那么容易,他们会有什么想法呢?如果要照顾那些关系,其他学生一定会觉得不公平,这样会在他们纯洁而幼稚的心灵里留下阴影。听了我说的话,同事们淡淡地笑了笑,我不知道他们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事后,有同事劝告我,说我那种做法会得罪一些家长,对我自己影响不好。
我没有听从同事的劝告,按照我的标准,先选出一部分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再让全班同学根据这些学生平常的表现投票选举,选出了“六一”表彰同学。自然,有一些在别人眼中需要“关照”学生因为他们表现不太好而落选了。我认为我的做法是正确的,至少是公平的。
“六一”儿童节那天,学校举行了隆重的庆祝大会,很多家长都参加了。在表彰大会上,本班的部分学生家长一直阴沉着脸。前几年的“六一”也有这种现象,可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也从来没在意过。现在,在同事的点拨下,我突然明白了,我竟然是惹他们不高兴的“罪魁祸首”,心里有一种说不明白的滋味。
“六一”是孩子们的节日,在他们自己的节日里,他们无比快乐,无比幸福!“六一”的表彰,是对孩子的一种欣赏,对孩子的一种肯定,对孩子的一种激励。可是现在,在某些客观因素的影响下,表彰成了一种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变了味,这会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留下怎样的阴影呢?
我不知道,这是现代教育的悲哀,还是现代社会的悲哀,或者是人们的心灵被污染的悲哀?
本文已被编辑[心灵苦渡]于2007-6-7 16:51:51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花落幽梦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