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崔永元访谈易中天
有一则短信是这样的:某学校新建一座雕像,一个女生左手托书,右手高举一只和平鸽,眼望蓝天。雕像很美,但没名字,学校就面向全体学生为雕像征名,结果根据得票率确定的名字是“读书顶个鸟用”。当然这是个笑话,但是不是一定要有用才读书?
在央视“百家讲坛”特别节目“易中天和小崔说事”里,易中天教授说,读书,严格来说是为了谋心,而不是为了谋生或者其他功利目的。我听了立即五体投地,而且恨不能拿戒尺去请易教授打我的手心。原因在于,我第一次听到对“读书”目的这么精彩的诠释,也终于知道我读书不太快乐的原因。
自从有记忆以来,我就喜欢看字读书。在别人家看到地上有个纸片也拿起来看上半天,父亲书架上的书不管看得懂看不懂,拿过来就看,那时候的喜欢是单纯的喜欢,而这样的喜欢使我读书就象看热闹,如囫囵吞枣,撂爪就忘。
上中学后,迫于学习成绩的压力,感觉读书的目的几乎就是为了考试,这么一来,书读得非常辛苦,成为一件很苦的差事,使我越来越讨厌读书了。现在翻翻中学的课本,觉得的确有很多很美很精彩的文章,可当时愣是感觉不出来,只是觉得读书太枯燥。那时候,“读书”也几乎就是上学的代名词,从这个角度说,我“读书”实在读得不够好,因此只考上技校而已。周总理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为了理想,我实在达不到这个要求,我只知道考试不及格,回家就有可能挨板子。这时候的读书,就象饿肚子的人不觉得咸菜和大鱼大肉有什么区别,只是觉得吃了就不饿。
盼着早日工作,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不用读书了。因此工作后,生活变得丰富起来,我很有一段时间远离了书,而是沉溺在各种娱乐中,觉得不需要读书的日子是那样轻松和快乐,直到突然有一天感到了空虚。再次拿起书,就感觉读书变得有点滋味了,使我第一次有这种得读书有这种感觉的,是林海音的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我才发现原来读书真的有乐趣在里面,也才体会到文字的魅力所在,阅读成了一种工作之余的享受。这时候的读书,是一种消遣,可有可无,当然这也没什么不对,只是层次不高。
然而最近我的书读得多了起来,象是一种工作需要。读书有了太深的功利目的,就使读书变了味。古代的那些书生,读书的功利性非常强,“学而优则仕”嘛,寒窗苦读,为的是中状元,成为达官显贵;为的是衣锦还乡,一人升官,鸡犬升天,偏离了读书人的轨道。而细细想来,现代人何尝不也是如此?想想我现在的读书,总想从书里得到什么东西,或者想得到更多的谈资,或者想取经来充实我的文章,总之象是在淘金,致使读书成了一种压力,读书的趣味又渐渐消失----这是很不好的。
易中天教授的读书“谋心”之说,是一种自觉的修心养性,是对自己心灵的一种观照和对比,是对自己精神世界的一种充实和提升,令我醍醐灌顶,并惭愧万分。并非否定读书用来长知识这一目的,我想,谋心是一种思索和品味,唯有如此才能获得读书的真正乐趣,在无形之中已经有所学习和积累,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这就够了。
其实,能不带有功利目的去做事,获得平实的快乐,又何必只是读书。
于二00七年五月五日凌晨
本文已被编辑[鲁速]于2007-6-7 9:34:06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永远单飞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