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四大名著拍成的电视剧,依我一个普通观众的眼光来评价,只有三个字:不好看。
将小说拍成电影或者电视剧,是中外影视剧制作者的习惯,也符合观众的需要,无可厚非;将名著拍成电视剧,既对我们的古代小说起到传播作用,也弘扬了我们的民族文化,是个好事。但我们知道,“看戏不如听戏”,小说作品拍出来总不及书上的好看,因为看小说的人对小说的描写往往经过了自己头脑的加工,对小说有了自己的理解,如果看到的与想象的区别太大,就很容易产生不好看的感觉。四大名著家喻户晓,几乎每个人对里面的人物和情节都有了自己固有的形象和看法,由于上述原因,就会感觉演得不象、拍得不好。众口难调,想拍得大部分人都满意,也就更难。但即使想到这一步,主动将好看程度打个折,还是觉得实在不好看。
根据四大名著拍成的电视剧,我虽然都没有完整地看,但窥一斑而知全豹,感觉有以下几个原因使我们难以叫好。
首先是感觉缺少真实感。高水准的小说和影视剧应该给人这样的感觉:明明知道是假的,偏偏以为这是真的。电视剧《西游记》是小时候看的,还谈不上欣赏水准,只觉得孙猴子神通广大,闹天宫除妖精很热闹。但以现在的欣赏眼光来看,那些变幻莫测一眼就能看出破绽,人工制作痕迹过于明显,而近年又脱离原著拍了新的《西游记》,水平并不在原版《西游记》之上,情节十分轻浮荒唐;《红楼梦》剧是稍大一些看的,感觉人物对白象在背台词,似乎只有喜欢《红楼梦》的文人才会去看,不太符合大众口味;《水浒》剧原先有过对个别人物零散的拍摄,后来新拍的感觉也不尽人意,就《水浒》里的重量级人物武松来说,就很有些呆板,远没有著作中的栩栩如生;《三国演义》这部我最钟爱的小说,拍出来更是使我倒胃口。不可否认,在这些片子里很多人的扮相是符合原著形象的,比如陈晓旭的林黛玉、鲍国安的曹操、六小龄童的孙悟空,但更多的时候是形似;也不可否认,这些电视剧也有出彩之处,部分情节也是可圈可点的,比如刘姥姥进大观园一节;还不可否认,这与观众不断提高的欣赏水平和欣赏口味有关系,因为看了太多的国外大片,而且国内电视剧的总体水平也在提高,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拿优秀片目来比较----退一步讲,即使我没看过原著,也不会喜欢这样水平的电视剧。
其次是情节改编不合适。将小说拍成电视剧,我们不可能要求拍摄者完全忠实于原著,但应该接近原著、接近真实、符合大众口味,套用一句流行的话,叫做与时俱进,可我奇怪为什么到了四大名著的拍摄,偏偏与目前的电视剧拍摄潮流和水平格格不入。仅举一例:在《三国》剧里我看到蒋干中计一节,周瑜舞剑、假意杀蒋这部分是另加上去的,显得画蛇添足。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已经将周瑜丑化,而在电视剧里的这番表演,就更是对周瑜登峰造极的丑化:周瑜的智慧简直就是小儿科,更象是一个弱智者,我要是蒋干,就绝对不会中计。囿于条件所限,允许进行编剧或者导演的虚构,但这也应该是发挥拍摄优势的好机会啊,可惜并没有利用好。在《西游记》剧里的武打动作,很象是做游戏,使这部片子现在已经完全沦为儿童片。
三是拍摄技术存在很大缺陷。无论是孙悟空的上天入地还是千军万马的交战场面,如果《西游记》和《红楼梦》还因为拍摄年代较早,技术能力达不到情有可原,那么近几年拍摄的《水浒》和《三国》就难以原谅了,几乎所有的特技特效一眼就能看出破绽,我甚至有不忍卒睹之感。在我看来,同样是国内拍的古装戏,《雍正王朝》、《贞观长歌》都拍得相当精彩,即使是十几年前香港拍的《秦始皇》,也是不错的。为什么要把这么经典的名著拍成这个样子?甚至完全可以借鉴一些好莱坞大片的拍摄方法,使之显得真实一些。想必《魔戒3》中的骑兵战争场面投资巨大,即使达不到这个投资,拍到《汉武大帝》中的战争场面不困难吧?香港有那么多年的武打片拍摄经验,我们就不能借来一用?
将四大名著拍成这样,艺术片不像艺术片,商业片不像商业片;外行看不出热闹,内行看不出门道……实在是个遗憾。因此我的意见是:要么不拍,要么就不惜血本、精益求精拍好点,因为人们不会因为四大名著是经典就想当然地认为电视剧里的四大名著也是经典----倘若能使这几部电视剧也象四大名著那样成为经典的“四大名剧”,岂不快意?
于二00七年五月三十日凌晨
-全文完-
▷ 进入永远单飞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