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故乡的清汤羊肉梦断西楼

发表于-2007年06月05日 下午4:48评论-0条

和同事去泾原出差,中午时分就到了固原市,同事问我到了你的故乡你给我们介绍一下你们这里有什么好吃的,我一下就想到了清汤羊肉。我离开这里已经快二十年了,这块地界留下了我太多的记忆,我生命的一些成分,一些骨血,是这面胸膛一般的黄土高坡给予的,这注定了我此生都会怀念,都会牵挂这里的沟沟坎坎,尤其是这里的吃食,总会被我的肠胃惦记。

固原发生了太大的变化,原来空旷的东郊,已经建设成了开发区,新建的市政府就在那里,街道两边矗立着样式相似的楼房,店铺的招牌也亮晃晃刺眼。往城里走,两边的荒原已经变成了一条很宽的绿化带。 另一边原来是裸露的河床,早先就断了水流,变成了个大的垃圾坑我在故乡生活时如此,如今竟变了样子。一面如镜般的湖水,塬坡上被树木和花草铺开了,很是好看。那些年,我常常在晚饭后从桥头边的土坡下去,沿着菜地的地垄闲走,在五月的黄昏,随意散落的洋槐树开着繁茂的花,空气里含有淡雅而持久的香味。我就想起,再过十多天,洋槐花就该开了,还会有有心人从飞舞着蜜蜂的树下走过吗?当年在固原时,我曾经在一棵洋槐树的树身上,刻下了几个字,是一个人的名字,我估计现在已经辨认不出来了。

从北街走到东街,十来分钟就走到了。固原是个不大的城市,又局限在山塬夹峙的一块洼地间,向外扩展,也受到许多限制,这也使得这个城市的风格内敛而质朴,轻易不会有颠覆性的改观。在十字路口,我下意识地向左拐,我吃惊地发现,十多年前的羊肉馆,还在老地方,连招牌也还是那种木头的正方形,本色的木纹上,毛笔写着的“东街羊肉馆”字样,和我以前看到的没有区别。进去,还是三道隔间,靠外一间,坐着两个吃客,正抱着碗,咕噜咕噜喝汤。还是有些变化,外墙贴满了竹板大的瓷片,白花花的,桌凳也换成了新时的样式。墙上一张纸,写着饭单,我看了一遍,又看了一遍,依次是:清汤羊肉,大6元,小5元;座锅,大12元,小11元;双盒,大12元;杂碎,大6元,小3元;刀炖烩肉,大8元,小7元;饼子,一个0·5元;羊汤,0·5元;熟肉,35元。以上便是这家羊肉馆供应的全部吃食。座锅是带骨头的羊肉汤,骨头上肉多,吃完,桌子上骨头堆一堆,吃座锅,不用要饼子,一份座锅就吃饱了。双盒就是比清汤羊肉的羊肉多加一份羊肉,一份清汤羊肉一两羊肉,双盒是二两,馋极了就要双盒。杂碎是羊下水肉、羊头肉。刀炖复杂些,就是给羊血里掺上麦面粉,搅匀称了,用勺子一下一下掠成面片薄厚大小,浸到盛了清水的盆子里,谁要便和羊肉一起炖,炖熟了吃。座锅和刀炖为什么这么叫,我至今没有弄明白,但既然叫座锅和刀炖而不叫别的,那就一定有其道理。我自然还是要清汤羊肉,我以前每次来,都是要一碗清汤羊肉。原来一碗一元,我离开固原时,涨到了3元。羊肉涨价,清汤羊肉也涨价,水涨了船就高,人们还是离不开这一口。既然叫羊肉馆,便只有羊肉,没有别的,庆阳的羊肉馆都是如此。固原人爱吃羊肉,最钟情一口羊汤,街上最多的馆子,是羊肉馆,家家羊肉馆子都有清汤羊肉。固原人是啥时候开始吃清汤羊肉的?我没有考证过,但我可以肯定,当第一只羊被固原的青草饲养,就把清汤羊肉的吃法创造出来了。贫瘠的土地上,日月艰难,半农耕半放牧的生存方式,基本上靠天吃饭,饥寒的肠胃,享受不上大口吃肉的富足,多喝些营养的汤水,身子也一样被滋养而能够迎送冷热。实际上,许多可口的美食,都是缺少油盐的百姓,在烟熏火燎的灶火里创造的。人要是经常饿肚子,好不容易有一顿吃的,一定会费些脑筋,让自己的口腹舒服。我多次在乡下赶集,山窝窝里的人,都会骑着毛驴,翻山越沟,出来走动走动。镇子上,会搭起一座座临时的帐篷,一口锅,一只羊,生意便开张了,里头挤满了吃得一头大汗的人。这一天,肚子里装着一碗清汤羊肉回去,回到土坡上的家里,身子骨受活着,晚上睡觉都会睡的晚些,都会想着再干个啥。

我坐在靠窗的位子上,等着一碗属于我的清汤羊肉。我一下子简单了心思,全部的寄托,就是一碗清汤羊肉。这个时候,只有我和一碗清汤羊肉的关系,才是最重要的,不可取代的。羊肉馆里忙碌着三个人,两个男的,一个女的。还有一个娃娃,八九岁,跑出跑进添乱。大人说一句,安静了,找一张桌子坐下,拿本子写作业。我看两个男的,一大一小,模样一样,明显是两兄弟。他俩我眼熟,却不认识我。他俩的父亲,我认识。我十年前到这里吃清汤羊肉,就是他俩的父亲,把冒着热气的大碗给端上来。就问老人是不是歇下了,说已经过世了,想起老人当年的神情,一阵怅然,总觉得什么留了下来,被继续传承着,似乎不光是这个羊肉馆。

清汤羊肉的做法,实际上很简单:把宰杀好的羊,干净了身子,拿利刃分割成小块,夜里在大锅里煮,调料有数十种,主要是生姜和盐,细盐最好,量适宜,适宜到尝不出咸味,为的是突出羊汤的鲜美。三四个钟头,肉可以出锅了,煮了肉的汤,浅下去了一截,须加足水,烧开了,让一直滚烫着,就成了这一天给清汤羊肉加的原汤。捞出来的羊肉,会分离出几部分,大件的肉,切成整齐的肉片,做清汤羊肉。放一些在碗底,也会略放些杂碎,用大锅里的羊肉汤,一遍遍浇滗,直到肉里也进去了温度,再把汤加满,调上油泼辣子,撒上葱花、香菜末,一碗清汤羊肉就做成了。说起来也真是容易,没有繁复的工序和花样,可是,吃客总能区分出哪一家的清汤羊肉味道正,喝出汤的好,吃出肉的好。怎么个好呢?不好具体描述,就是舌头的感觉,喉咙的感觉,肠胃的感觉。感觉是最真实的。于是,有几家羊肉馆,从早上开开门,到晚上关上门前,吃客就一直不断。我曾分析,优劣主要在羊肉,山羊中的山羯羊,现宰现煮,保证羊肉的新鲜,而煮肉这个环节,主要依靠经验,用手、眼睛、鼻子、耳朵,来把握调料的不同用量,调整火候的强弱。羊肉熟透了没有,用耳朵听,听锅里的响声,也听得出来。经验是积累下来的,能传授,但不是写在纸上,主要靠揣摩和体会,悟性强的,可能一年就能上路,差的,十年还摸不着门道。通常,家族的沿袭最能保真,又被用名声加以巩固,包括为人是否厚道,发生过那些传奇,甚至从羊肉馆连接到祖籍地,打通上辈子、上上辈子的故事。我来的这家,就有好名声,名声不是自己造出来的,是吃客的嘴,你一嘴我一嘴,一嘴一嘴吃出来的,是嘴里的话,你一句我一句,一句一句说出来的,比石头上刻下的字还要牢实,还要经久。

一碗清汤羊肉,让我知道,人的胃,是有感情的,这份感情,不掺假。人的胃,似乎生有眼睛,能认出相识的食物。我刚抿了一口热汤,我的胃,便苏醒了。碗里升腾的热气,在我的脸上弥漫,我依稀看见了十多年前的我,也是端着一碗清汤羊肉,成全着卑微的口福,而把人生的荣枯看淡。过去的我,现在的我,都是如此,对坐在羊肉馆里的真实,对于吃饭,怀有最大的敬重。我一边吃着,一边擦头上的汗水,我明白,此时发热着的,不光是我的身体。配合清汤羊肉的饼子,是熟面饼,泡进汤里,迅速吸足了汤汁,依附了辣子油,虽说不用怎么咀嚼,滋味悠长在口腔里,胃里却有扩张感,十分的受用。吃高兴了,我还不走,想再看看,走进第二个隔间,撩开苫在托盘上的布子,羊肉已经不多了,早上到现在,一天的光景该结束了。 第三个隔间里,放置了几个大盆,两个大盆里浸泡着做好的刀炖,另一个大盆里,是切成大小块的羊肉,有四个羊头,剥去了头皮,眼睛鼓突,像是在看我,我的目光赶紧躲开。这些都是夜里要下锅的,是给第二天预备的。就这家羊肉馆,一天要宰杀四只羊,差不多能做五六百碗清汤羊肉。我今天吃了一碗,给我带来了多大的满足!

从羊肉馆出来,天色却明亮了许多,我走在走过无数次的大街小巷,辨认着一堵墙,一棵树,我能够从一片墙皮,一根枝杈上看到过往。百货大楼的台阶,我坐过,政府大院旁的石柱,我摸过……我就像一个闲人,散漫地走着。不远处的东山,簇拥着大片杏树、梨树,杏花已谢,梨花开得正热,一团团蒸汽一般浮起。一阵轻轻扬起的尘土,也让我感到亲切。我的耳朵,听着方言,是我也会说的方言,身边传来的一声咳嗽,也让我想起什么。我看到的身影,似乎都是熟悉的,似乎唤上一声,就会有人转过身,朝我走来。就连娃娃脸蛋上的两团健康的红晕,这高原上风吹的记号,也让我喜悦。我在邮局旁边,看几个老汉下象棋,他们几乎天天在这里下象棋,天黑了才回家。十多年前,就天天在这里牵车走马,如今还在这里越楚界,过汉河。他们还是十年前的那几个老汉吗?我看就是,只是胡子更白了,腰更弯了。东门口,卖麻子的老汉,还是那个十多年前的老汉,还是那辆架子车。当地人喜欢磕麻子,一把麻子扔进嘴里,麻子壳就不断跑出来,堆在下嘴唇上,磕麻子的间隙,噗地吹一下,麻子壳就飞走了。磕麻子,是当地人的嘴上绝活。十多年前,就传说卖麻子的老汉靠卖麻子卖成了万元户,我看老汉还穿着黑棉袄,嘴里叼一根旱烟棒,不知老汉有钱还是没钱。但老汉的神态是安详的,甚至是超然的。车站拐角的电线杆子上的喇叭,正播放着固原新闻,播音员的醋熘普通话,在我听来,是那么好听。固原有许多改变,也有许多不变。依我看,变还是不变,全在人的心思,要变,也是人的心思先变。变了的咋能都朝好变呢?人的心思还是平坦些好,平坦的心思,不爱变,自在,有分寸,不起劲做后悔的事情。

我对固原牵连着我太多的情感,有苦闷和失落,也有希望和快乐。这次我在离开固原十多年后,遇见了一个机会,又一路心跳着回来,虽说时间匆匆,但一碗清汤羊肉,给了我安慰,我不难受了,觉得踏实了。我知道,一碗清汤羊肉,不是我生活的全部。但是,吃得东西,总让人踏实,对于我,更是如此。一个地方和吃的联系起来,这种联系,一定是紧密和牢固的。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梦断西楼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斜月幽辉点评: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地方的小吃更是各有特色,看过此文,不觉齿颊生津,好想吃一顿固原的清汤羊肉!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