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文友向我诉说苦恼:他同女友相爱了一年多,他很爱她,甚至有了向她求婚的念头。可女友突然提出了分手,理由只有一个,说他对爱情太执著,她受不了。他问我怎么办?
我给文友讲了一个寓言:一只蚂蚁想往玻璃墙上爬,可一次次都掉了下来,但它依然执著地往上爬。一个人看到后感慨地说:“多伟大的蚂蚁,失败了毫不妥协,继续向目标前进。”另一个人看到了却发出感叹:“多么可怜的蚂蚁,太盲目了,假如它改变一下方式,也许很快就能够到达目的地。”
文友恍然大悟,不久果断就这个女子分手了。
其实,这个寓言原本是一个哲学故事,曾有人去问智者谁是谁非,智者说两个人都没有错,这只是反映了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而已。在人生的奋斗中,不慎跌倒并不表示永远的失败,唯有跌倒后,失去了奋斗的勇气才是永远的失败。通向成功的路绝不只是一条,不同的人可以选择不同的路,成功与否,往往不在于对道路的选择,而在于一旦选定了自己的路,便不再彷徨。
当然,我并不是说执著不好。相反地,从小到大,老师总是拿无数名人成功的例子教育我们,持之以恒、追求不懈是取得成功的前提,“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句话就是对执著精神的经典概括,成为人们信奉千古的治学格言。女娲补天,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大禹治水,还有卧薪尝胆的勾践,闻鸡起舞的祖,面壁静修的达摩,程门立雪的杨时、悬梁刺股的苏秦、三年不窥园的董仲舒……这些都是执著的典范。咬定青山不放松,百折千磨志不改,衣带渐宽终不悔,不到长城非好汉……这些执著的佳句同样不朽。
执著的人往往在骨子里有一种素质,激情如火、认准了目标死不回头、固执己见永不迎合他人。具备这种素质的人常常能创造出人间奇迹。弗洛伊德、拿破仑、贝多芬、凡•高,还有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中所记载的诸多世界之最,随便举一个例子,我们不能不承认所有这些大大小小的人物之所以使世界变得有声有色,就是因为他们的性格中明显有着共同的一点,那就是执著,将他们所热爱的某项事业推向了极致,让许多的不可能成为可能。执著于友情者,除有高山流水知音的子期与伯牙一例外,还有很多。执著于爱情者,梁祝化蝶成为千古绝唱。可见执著对于人类来说是一种美丽。我们因此会为许多有名或者无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因为意外的挫折中途放弃了事业追求而惋惜。
我们是平凡者,每个人有自己的执著。同样地,我们也应该有放弃的时候。曾经看过一篇《大自然从不执著》的文章,里面有这样一段话:“在人类所建构的现实社会里,或许我们不能说执著是不好的,但是,如果以大自然为无言之师,那么,它似乎在无言之言中,隐隐透露了一些生命自然发展的道理啊!”由此可见,执著并不是你将整个世界抓在手里,当你执著于一种东西时,你同时便选择了放弃另一种东西。执著的前提是你知道了你要选择什么。学会放弃、善于放弃,其实也并不是执著的对立面。执著与放弃,就如同得与失,二者其实都是人生这枚硬币的两面。执著固然是事业与爱情成功的要素,但只是其中的一个条件,而其他条件,比如机缘、天赋、爱好、悟性、默契等各项因素,甚至物质、体质等外在条件都是缺一不可的。所谓“有条件就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作为一种精神可以提倡,但在实际生活中还要量力而为才是。假如你研究某学问或从事某一事业确实条件才差,又经过相当的努力仍不见效,那就不妨学会放弃,以求另辟蹊径。本文开头提到的那个文友,他对爱情忠贞不渝、专一执著的精神固然令人敬佩,但如果对方并不欣赏你这样做,你越执著越使她反感,还不如放弃,不刻意追求,顺其自然去发展,说不定反而会柳暗花明。
放弃,需要背水一战的勇气和魄力,放弃是痛苦的,也是难舍的、悲凉的,需要心灵太多的挣扎、犹豫和勇气。放弃,尤其需要调动你自己的智慧,进行周密的判断,下定一往无前的决心,然后破釜沉舟,果敢行事。比如高考,一年一度,一番拼搏,分出高下,几家欢喜几家愁。受教育资源的限制,不论你如何的锲而不舍,如何地执著,录取率就决定了必然有不少考生要自愿或不自愿地放弃上大学的愿望。如果差距不大,偶尔失手,自然不妨厉兵秣马,来年再战,倘若成绩实在差得很,纵然再考三五次也难有录取希望,那就当机立断,放弃这份执著。“成材自有千条道,何必都挤独木桥,”很多科学家、作家从没上过大学,照样不成就了一番事业?退一步,便会海阔天空,春风无限。
佛语云:“人,要从愚痴迷梦中觉醒,才能认识生命的真谛。”人生苦短,几十年一恍而逝,选准了目标,就要执著追求下去,不达目的不罢休。如果目标不适,或者主观条件不允许,就不如果断放弃,以求柳暗花明。放弃既是一种理性的表现,也是一总豁达之美。事业如此,爱情婚姻亦如此。
(2007年6月4日晚作)
-全文完-
▷ 进入朱文科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