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孔子
最近,在图书馆借了几本书,现在正在看王彬彬著的《往事何堪哀》一书,通过仔细阅读记载着中国历史的这本书,对书中所记载的那段历史,又重新回顾了一遍。细想悠久的历史和暂短的人生,正如《三国演义》开头所说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一样。悠久的历史可以用“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来形容,而暂短的人生则可以用“人生几十载,淡然且从容”来解释。历史如此,人生亦是如此。
出生于五、六十年代的人们,或者是出生在七十年代的怀旧派,应该对《往事何堪哀》这本书怀有一种亲切感。我这个六十年代生人的人,就是其中之一。这本书我已看到最后一个章节的253页“从瞿秋白到韦君宜”,马上就要接近尾声了。看这本书,可以说对于经历过历史的人而言,需要一种勇气去面对。这本书,从高层领导在政治上的争议、邓拓的杂文、鲁迅的葬礼、以至后来的京剧《海瑞罢官》的上演,详细地记述了那个年代的历史。文章政治观点上的你对我错,我不会评判,因为我不是历史学家,对历史的复杂性与丰富性,我没有任何发言权。我只想把这些已经成为历史的昨天,融入到今天自己人生短短几十载的现实生活中,来感悟自己的人生,诉说心中对待事物的看法和感慨。
每个人的人生,只有短短的几十年时间的持续,一代又一代人的人生持续,组成了中华五千年的辉煌历史。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史册中,所提及到的人数最多的不是皇上和领袖,也不是官和吏,而是平民百姓。我,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女人,就是以后中国历史中无数平民百姓中的一员。做为这个无名的平民百姓,我们应该做好自己在这个无名的、普通位置上所做的最普通的一切。
在人生的蹉跎岁月里,我们都会遇到许多挫折与坎坷。在每天的现实生活中,都有许多无奈和不愉快。在人与人的正常交往中,也会有许多磕磕碰碰。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我们不用“三省吾身”,每天晚上在睡觉前写日记或者静思的时候,记录和回想一下自己的一天所做的事情,是否问心无愧?是否有错误?一省就足够了。如果做错了事,及时的警醒自己改正过来,这样便会很安然地入梦。但是,我可以说,有许多人做不到这一点。有些人,做了亏心事或者错事之后,知错不改,有时甚至都不敢承认自己错了。实际这样的做法,不是君子所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就连列宁都说:“年轻人犯错误,上帝都会原谅。”做错事不怕,关键看你是否能改正错误。
孔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这是孔子关于君子与小人形象的一个著名的描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在人事关系上,君子输于小人。因为君子胸怀坦荡,正气凛然。在斗争策略上,君子输于小人。君子做事,光明磊落、堂堂正正。人治社会使小人得志、君子失势。因此,君子远离小人,就如正义躲避邪恶一样。认为“好鞋不踩臭狗屎”,不理他就完了。可小人偏偏会乘虚而入,摆出一副“我是流氓我怕谁”的架势,如入无人之境而得逞一时。君子虽然输于小人,但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历史已经证明:小人大多没有好下场,尽管他们能得逞一时甚至一世,是非公理则永在世人心中,结果必然是君子流芳百世,小人遗臭万年!
我做为一个不问政治、只关心现实生活的女人,读过黄仁宇先生的书,书中提到的“大历史观”概念,很为受用。在看《往事何堪哀》一书时,给我最深的感触是:比可哀更重要的,还是理解与宽容。理解与宽容,说起来很容易,真正做起来很难。现实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事情,当你理解和宽容他(她)们的时候,他(她)们会把你的理解和宽容,做为继续无礼的资本。实际,任何一个有修养的人的理解和宽容的度都是有限的,人家不可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容忍你。但人家可能会再也不理你,正如中国有句俗语所说的“好鞋不踩臭狗屎”一样,远离你。
中国文化的含蓄特点,如今“好鞋不踩臭狗屎”这句话的原意已经消失殆尽,它的广泛借用的价值却因为对它的误读。当某个人正常的行为受到别人无理取闹时,人们便用“好鞋不踩臭狗屎”这句话来劝他,以此来缓解矛盾。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有一多半在民间,俗语也就承担起了这种文化精髓的传播。“好鞋不踩臭狗屎”就是这样一句在民间承担起了这种文化精髓的语言。这句话的广泛流传,使它成了一句至理名言。
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知道天地之间有杆秤,秤砣是老百姓。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短暂人生里,人们的心中有杆秤,人们也都有一双不揉沙子的、明亮的眼睛。审视历史的人和事,我们可以说“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正视我们的人生,我们可以说“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在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笔下,人类的灵魂是上帝和魔鬼斗争的场所。而“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便是净化灵魂的良药。
-全文完-
▷ 进入文清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