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冷静的文字叙述,异常冷静的对话语言,没有过分的煽情,却在平淡中感触以及被感动。
许三观,一个普通的丝厂工人,也酸是一个城里人,却有着农村人的天性。在余华的笔下,他的任务语言仿佛那么地的冷淡,没有很多的感情渲染。爷爷死了,他没有过多的悲伤;父亲早死,母亲跟别人跑了,他也能跟说别人事一样说出;老婆生孩子,他也只嘿嘿的笑。真正写出了他心情的,也许只有当他知道许玉兰第一次是和何小勇睡了时的爆怒。许三观把许玉兰拉起来,打她耳光,骂她,想要知道当时发生的事,又不忍心听下去,以至一遍遍痛苦的喊:“别说了!”
许三观是无情的?是冷漠的?当他知道许一乐也许是何小勇的儿子,他便真的不再把一乐当亲儿子,也不顾九年的父子之情,只是算计着九年抚养别人亏了多少。然而,许三观真的是无情冷漠的吗?错,许三观带许玉兰和二乐、三乐去吃面条,狠心地让一乐自己买红薯吃。但当一乐哭着不肯回家时,是许三观又背着一乐去吃面条。许三观一路上骂着,他心里有气,气一乐?不是。气许玉兰?也不是。他气的是何小勇。他为什么气何小勇,因为他爱他的家人。他在乎许玉兰,所以不能释怀何小勇对许玉兰做的事。三个儿子中,他啊最喜欢一乐,可又是何小勇让一乐变成了不是他的亲生儿子。
许三观是个刀子嘴、豆腐心的人。他骂许玉兰破鞋,但一直对她很好;他骂一乐白白让他抚养,但最终还是很疼一乐;他诅咒何小勇,但当何小勇的女人求上门来时,他又心软了。
许一乐问许三观:“爹,你是带我去吃面吗?”许三观突然温柔地说:“是的。”请注意,这里余华用了“温柔”一词。
许三观是城里里人,但看起来他也有农村人的的自私和愚昧。他甚至让两个儿子长大以后去强j*何小勇的女儿为他报仇。当何小勇被卡车撞了的时候,最高兴的是许三观。他每天在邻居之间不断地诅咒何小勇,不断地幸灾乐祸。这个时候,许三观是小人的。但当何小勇的女人为了就何小勇,不得不来求许三观的时候,许玉兰先心软了。许三观发火,把许玉兰骂了一通,又把一乐叫来,先是骂了一遍,一再将自己九年来对一乐的养育之恩,一再叫一乐不要忘恩。最后,他还是让许一乐去为何小勇哭魂。这个时候,他是一个君子。
一乐不肯哭,说自己是许三观的儿子,不是何小勇的儿子。许三观很开心,他抱下一乐,拿出菜刀,在自己的脸上划了一刀,:说:“从今天起,许一乐就是我的亲生儿子,谁说不是,我拿刀剁了他。”这个时候,许三观是条汉子,是个顶天立地的男人!
许三观和许玉兰,他其实是很在乎她的。他为了报复她,和胖女人林芬芳发生了关系,他也为她和何小勇的事耿耿于怀。文化大革命时,要批斗妓女许玉兰,许三观只好杂家里也批斗。他先是让许玉兰说她与何小勇的事,看似在折磨她批斗她,然而许三观又紧接着说了自己和林芬芳的事。其实他是想让三个儿子改变对母亲的看法,告诉他们,爹和妈都是犯过错误的,让他们要尊敬妈。
许三观一共卖过十二次血。第一次他卖了血,娶到了许玉兰,第二次卖血是为了一乐,一乐打破了方铁匠儿子的头,要赔很多钱,那时他已经在怀疑许一乐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他还是为了一乐卖了血,也许是他放不下九年的父子之情。而第三次卖血,却是为了胖女人林芬芳。他和林芬芳发生了关系,但是他的内心还是内疚的,他觉得应该补偿林芬芳,于是他又卖血,买了很多肉给她。第四次卖血是在三年饥荒,全家人吃了好几个月的玉米粥,为了家人能吃到一顿好的,他又去卖血,卖得是那么义无返顾。第五次卖血是将一乐送回生产队的时候,一乐病了,其实他心疼,但为了一乐的前途,又不得不将一乐送回生产队。他只好去卖血,得了钱可以让一乐过得好一点。第五次卖血才过了一个月,二乐生产队的队长又来了,这回为了二乐的前途,许三观又不得不去卖血。卖了血又拼着命陪队长喝酒。
而余下的六次卖血,许三观是完全为了一乐,一站又一站地卖血,一路卖血到了上海,知识为了儿子的病!多么令人震撼的壮举!此刻,他有将自己的生命放在心上吗》没有!也许许一乐真不是许三观的儿子,但此时此刻的父爱有逊于哪一个父亲?
纵观许三观的12次卖血,一次为了自己,一次为了全家人,一次为了林芬芳,一次为了二乐,而剩下的八次全为了一乐,哪个宣称不是自己亲生儿子的一乐!
余化用极其冷漠的笔调和手法叙述了一个许三观卖血的故事,用一个局外人的眼光那么平静地讲述。而看似无情的字里行间,却充满了人间的真情。余华的这部作品,没有血腥没有暴力,只是在许三观的一次次卖血中不短地被感动。
看似无情却有情,在一部许三观卖血记中我读到的是人间的真情:爱情、亲情,父子之情!
-全文完-
▷ 进入蟹王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