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少年骑竹马,转眼又是白头翁”,说的是韶华易逝。不惑之年白发近半的我,深有同感。但更多的感受,则是怀念快乐的童年:白云蓝天下,鸟语花香中,左手握竹杆骑在胯下,右手挥竹枝“驾驾”向前飞奔,在泥地上留一道白痕。
骑着竹杆,再看看难得一见的骑车人,羡慕至极,真想拥有一辆乡人称之为“洋马儿”的自行车。但我知道这种愿望,在稍受灾就靠野菜裹腹的岁月,与想象嫦娥奔月差不多。读小学时,一远亲骑辆五成新的自行车来我家,虽然他一再嘱咐我“不要把车摸倒了”,我还是向同伴们炫耀了好久。
真正骑上自行车,是在读高二那年。一同学骑自行车来到学校,在学生宿舍院内教我学骑。尽管他在后面双手撑住,我还是时常跌下来;跌下来又爬上去,撑车人精疲力尽,我则满身是泥。尽管裤子挂破膝盖出血也没有学会,骑车的兴趣却是越来越浓。
读中专后的第二年起,买自行车的亲朋虽然屈指可数,学骑车的机会却是渐渐增多。同学教我先学推车,说不会推也就不会骑。自然,学推车也用皮破血流交了不少“学费”,也让有的亲友心痛了好一阵子车子。后来,从骑三角架踩踏板,到停靠在路坎坐上坐垫再行,再边行边从坐垫前后上车,技术渐渐娴熟。骑车载人或从地上捡起石块,那是我买自行车以后的事。
参加工作后的第三年春,父母看到我经常从县城经小路回家,从早到晚步行30多公里,很是辛苦,如果坐班车,往返花钱,平时出门也不方便,拿出170多元给我买了一辆永久牌加重自行车。按他们的话说,凭我那点工资,不吃不喝也要4个月。有了自行车,从公路回家远了10多公里,却也轻松省时。
后来我决定卖掉自行车,是由于以下一些原因。
——骑车风险大。一天下午骑车回家途经煎茶,正逢散场。下坡时后刹失灵,避闪不及,撞在了一位妇女的身上。车停后她才坐在地上,哎哟哎哟地叫起来,说脚被撞伤了,要我拿5元医药费给她。眼看夕阳落山,只好忍痛掏了5元。事后朋友说:“你真幸运!”另一次是与一些朋友骑车去我家,我在后面“押阵”,常喊前面的人注意刹车,转弯要转内圈。可在一下坡处,车子不听使唤,冲进了弯道边的堰沟,人仰车翻,所幸只是打湿了半身衣服,撞青了几处,有两条不伤口浸血。冲在前面的9辆自行车,自然没有发现这一切。后来检查发现,是刹车断了。
——借车得罪人。自从有了自行车,上门借车的熟人多了起来,借了甲,不能不借乙;答应了乙,丙说他有急事要先用;待自己需要用车时,丙说我与丁的关系不错,“先斩后奏”借给丁了;再问,丁说,被戊骑去了——我买车前常借戊的骑,不会不答应。有时一周下来,还轮不上自己。有一天我准备回家,等到下午4点还未见到自行车,就赌气步行出城,走了2公里,先前将我车子借出去的朋友找回骑着追上了我。
——骑车不划算。买自行车,除了图方便,主要是为了节约钱。后来觉得骑自行车比坐班车回家费时费力,有一天时间能写一篇新闻稿,在县广播站也多能采用,就有8角钱的稿费,加1角钱就可坐班车回家了,下车后只需走7公里,省时又省力;如果稿子同时被外面的报刊电台采用,那就成了“名利双收”。
第二次买自行车是小孩出生之后。
妻子有生产反应时,是在晚上11点半。我们赶去医院办好住院手续,她的疼痛有增无减,直到第二天凌晨5时生产。父母在乡下,难以通知;岳父岳母在城里,但那时没有住宅电话,也得步行去通知。我收拾后到离医院近千米的家里给妻子煎来鸡蛋时,她竟把大便拉在了病床上……到岳母家取粉丝来煮,也得靠双脚在铺满六月骄阳的大街上丈量。第三天晚上洗澡时,两夜两天没有合眼的我,在澡盆里坐着睡着了……后来常感叹:那时街上要是有出租车该多好啊!此后,就又买了一辆永久牌加重自行车。
这辆自行车断断续续骑了六七年,确实是方便了进出。可是,街上三轮出租车和摩托车越来越多,骑自行车的成人越来越少,渐渐到了“丢人现眼”的地步。在骑车与一辆三轮出租车相撞被“敲”70元误工维修费后,我将这辆自行车丢进了煤棚。
再次将这辆自行车骑出来,是六七年后的事。
调到报社后,大家都说应该配备交通工具。有人提议,买辆长安车,采访出差都方便。大家又认为,一年办报预算的钱,只够买车,买车后用什么来办报呢?即使另外批到买车的钱,也很难养;就算财政列入预算,一年5000来块还不够交保险养路费;驾驶员的出差费不说,维修费可能还是个无底洞,没听说嫖娼用“压死母猪一头”报销的新闻吗?如果管理不善,还将导致单位内部不团结。有人就建议,买一辆踏板摩托车,有两三千就够了。在讨论私人垫资已达1万多元由谁再垫资、谁来保管、费用如何支付、车子停放在什么地方时,又成了“各抒己见”。后来有人就说,干脆买辆自行车,用来在城郊采访和送报纸。我说,买新的不如将我那辆旧的自行车修出来,还花不了两个钱。并说修好了放在单位大家骑。
花50多元,将那辆除铃铛不响哪儿都响的自行车修出来时,谁都不愿骑上街。我骑着上街,妻子说:“不要与我一道,臊我的皮!”骑着去县委县政府办事,有熟人就问:“你,骑自行车?”我认真回答:“骑自行车好,省钱省时还不易患腰椎间盘脱出又不污染环境。”也有同学装糊涂:“你们报社的车呢?”我笑指自行车:“那是我的专车。”一朋友劝我:“买辆摩托车吧,只要四五个月工资就可买辆好的。”我苦笑着说:“是不多,只是我两个小孩1年的学费。”
小孩从学校打来电话,说吃不下饭,我骑车给他送药去。他得知我是骑自行车去的,一再说:爸爸,你忙以后就不要来了。我连答:不忙,不忙。第二次又骑车给他送药去时,他再三说:爸爸,你身体不好,就不要骑车来了。我说:不怕,就是偏胖了才骑车锻炼锻炼。后来他写信来,说不要再骑单车,坐三轮出租车去。回想起他曾说“还是社长,车都没有”的话,突然就想起了那个故事:一乡下父亲进城看望读书的儿子,事后那儿子一再向同学们表白,那老态龙钟穿着补钉衣裤的老头,是他家邻居,父母托他进城卖柴时顺便给带点钱来。如果我误解了儿子的好意,那么儿子对我已经是很客气的了。
现在的问题是,刚掏腰包修好的自行车是不是还要骑呢?我真的拿不定主意了。
2003•3•20香树园
-全文完-
▷ 进入张贤春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