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刚写完《槐聚诗存注序》,永华来聊,说你最近作品真多。“作品”谈不上,比起网络里的一些文字来,只是自信不算垃圾罢了,因为有真实的自我在。“多”也谈不上,比起前久来,倒是接二连三的写了好些字。昨晚妻去人家打麻将,我为写那篇《序》,熬到夜里十二点才吃的晚饭。不过,文字写出的多少,倒折射了我生活质量的高低。去年有半年的时间,我都沉溺在聊天、看电影、欣赏mm靓图里,每天都是夜深一两点才睡的觉。同样的花四五个小时在电脑桌前,写字的质量,总比看mm要有意义得多,我以此为生活的质量。
有人说,大道多歧,每一条的风景都不一样,不应该在一棵树上吊死。我其实也信的,但因了多歧,又不得不选择比较有意思的路走,回头的路,似乎还从来没有过。是以杨朱、阮籍、唐衢、韩愈、杜预、颜真卿等热爱生命的人,都曾临歧恸哭,登高刻石。我们现在改了火葬,除了旧习,刻名墓志的路已经行不通了,恸哭的时间又会让我的生命从指缝中溜走,那就用指头敲击键盘,或者还能挽回一二。至少,这过程让我的四五个小时不觉空虚,我是以乐此不疲。
现在有了网络,谁的文字都可发布,是物质文明的优势,但网络的分量,与青史是没法比的。我没有生花的笔头,也没有写肉的本领,就让我的文字,与我的肉山一起腐烂掉。偶尔发些在网上,是有几个同志还想看,这就足够了。这又使我想起贾长江的名句: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但我其实于生死之事,是学陶渊明的: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既如此,则文字的多寡与工拙,又何必戚戚于心,斤斤于怀呢。
2007-6-1
-全文完-
▷ 进入柴立中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