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在我家楼下,四楼10岁的女孩看到我说:“阿姨好!”我回答说:“刚放学啊!明天过儿童节,学校带你们去哪个公园啊?”女孩说:“明天放假,今天去江南公园了,但不让我们自由活动,代表学校表演了节目,还为学校散发了招生传单,好累,好没意思啊!”说着话,便和她的妈妈上楼去了。
六·一儿童节,许多小学校和园所都组织了歌舞表演、体操表演等活动,这些形式的活动,当然也是孩子们所喜欢的。但是,让孩子们在庆六·一的游园活动中,为学校散发招生广告,是否有些不应该呢?我们的学校、教育工作者,在尽心竭力组织这些活动的时候,是否想到了孩子们的感受?把庆六·一的游园活动,办成让孩子为学校做广告的招生活动,这样的做法,在孩子们的脑海里会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将来孩子们在回忆他们的金色童年的时候,能有多少是值得回味的记忆呢?
六·一儿童节,什么时候让孩子自己做主?如今一些少年儿童提起儿童节怎么也兴奋不起来,仿佛儿童节跟他们没有关系似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一些少年儿童对自己的节日产生了“审美疲劳”。虽然是儿童节,但是很多儿童没有决定怎么过自己节日的权利,怎么过的权利被成年人剥夺了,由于成年人按照其自己的心理来安排孩子们的节日内涵,很难让孩子们心动。
孩子们最想做什么?老师、家长应该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听一听孩子们的想法,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小朋友对六·一儿童节想怎么过?他们的回答是不同的。但是,在不同的答案里,都有一种儿童内心的渴望。请看他们的答案:我想用黄土和泥做泥具;我想看一场儿童电影;我想听写给我们的好听的歌;我想自己来做一顿好吃的;我想和同学们玩打水仗……最后一个父母离异的孩子说:我想让妈妈和爸爸一起陪我吃顿饭。这些应该是非常容易做到的,而太多家长没给孩子们这个机会。实际,对于孩子想做的有益的事情,放手让他们去做,可以锻炼孩子。有些事情,不要把孩子管的太死。再有的就是,离异的父母,多给孩子一些关爱。大人的恩怨自己好好处理,孩子是无辜的。
每逢六·一儿童节,给儿童送书、送礼物,检查儿童食品的质量,还孩子一片洁净的儿童乐园等活动,都在沸沸扬扬地举行着。但这些事情为什么非要等到过节这天才来举行和建议呢?我们都知道一句话叫:“年节好过,日子难过。”六·一儿童节,一年只是这一天,而365个日子要一天一天的过。过节了,对孩子关心和爱护了,那么,平常日子呢?“冷落一年,关心一天”,成了许多地方儿童节(其他节日也是如此)的流行惯例,过节才送温暖的潜规则,究竟要流行到什么时候呢?
每逢六·一儿童节,全社会都似乎格外关心儿童,经营各种各样儿童食品、日用品、文具、服装的商家们都早早地摩拳擦掌。各种广告铺天盖地,但真正有益于儿童心理健康的,寓教于乐的电影和歌曲却少得可怜。也很少有人为儿童电影和歌曲做广告,孩子们的节日里除了吃喝玩乐就只有看卡通片了。我们小时候看过许多优秀的儿童电影,票价很便宜,大多数是学校组织的,现在的孩子似乎没有了这份福气。其实好的儿童电影歌曲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很有益处,可是这些有益处的文化食粮,却满足不了今天可爱的孩子们。
现在的孩子在经济条件上比较富足,但在精神领域,孩子们缺乏许多应该属于他们的精神食粮。现在的儿童歌曲和儿童电影很少。记得,我们小时候,有许多儿童可看的电影,如:《三毛流浪记》、《小铃铛》、《马兰花》、《四个小伙伴等等。而让今天的孩子说出他们喜欢的现代的儿童电影名字,孩子们说不出来。因为,儿童电影很少,甚至可以说孩子们根本就不知道。现在,电影院都放映成人电影,偶尔有儿童电影,但电影院高昂的票价,让孩子远离了电影院。
与儿童电影一样,儿童歌曲现在也比较缺乏。每一代人成长都有属于这一代人的歌曲。例如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小鸭子》、六十年代的《一分钱》、七十年代的《嘀哩嘀哩》、八十年代的《好妈妈》等等。当年好多儿童歌曲都是美妙的歌声寓教育于一体,现在想找出能代表这个时代的儿童歌曲好象很难。现在,孩子们还在唱《让我们荡起双浆》、《歌声与微笑》这样经久不衰的有影响力的歌曲。这就证明了现在的新的儿童歌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跟不上孩子们的需求。
六·一儿童节,是可爱的孩子们欢乐幸福的节日。透过孩子们的笑脸,我们又仿佛看到了儿童节背后的成长尴尬,看到了孩子们灿烂笑容背后的无奈和拘谨。难道今天的孩子们除了吃肯德鸡、喝百事可乐、玩电动游戏、任老师和家长的牵制,就没有其他的精神上应该享受的东西了吗?
面对老师和家长对儿童的牵制,我不仅想问:儿童节什么时候能真正的让儿童自己做主?面对儿童精神食粮的缺乏甚至要断粮的危机,我又在问: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小孩!
-全文完-
▷ 进入文清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