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能看到有人就文章的内涵和外延进行论说;本来这是一件好事,因为人有思维就是用来对世界进行思考的;世界是什么?世界就是一个展现生命存在意义的空间;尽管正统的说法不是这样,但是在我觉来,面对世界我们可以想像到整个的宇宙,可以去把生命在一个无限大的空间里进行忽略;不过就生命的本质而言,发生在我们这个世界中最有意义的故事恐怕还是生命演义出来的故事。
我喜欢文字已经有好多年了,可是如果有人要问我对文字的感受是什么,我还是回答不上来;因为我一直觉得,文字其实就是一个人对世界,对自我,甚或是对心灵的一种感知;热门,人们喜欢文字也许就是在为了和自己的心灵对话,为了让自我的一种生命个体在世界的多维空间中得到升华。我总是觉得,不管文字在走向社会发生了什么强大的裂变,但是最初它的出现都是个体心灵经过社会的洗礼而产生出来的一种精神和理念。
我之所以这样说,就是因为现在我们许多人把文字已经看成了存在于心灵之外的东西;觉得文字就是一种时尚,特别是给文字赋予了一种社会的功利;觉得文字的伟大是来自于别人的认可,或者是敷衍了社会中的一些庸俗。其实文字就是自我的一种心灵体验,就是自我的一种对生命负责的外显形式;不要说文字可以表述什么真理,也不要说文字就是我们这个世界唯一的画笔;有时候,当我在无意间回味世界文学历史的时候,就会发现,原来文字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竟然能让人们的心灵产生一种悲哀和欢喜。
文学是什么?我不知道;不是我谦虚,是真真切切的不知道;不过我想,文学一定不会是一种被社会庸俗化的东西;如果说文学就是几个人的观点,或者是几个人的说教,那我想,文学恐怕也不会就这样风风光光的走到今天。也许有人会说我是一个文学的虚无主义者;在物质决定意识的思维世界里,难道说文学就没有衡量的标准。是的,文学做为精神世界里的一种存在,让我说是没有什么永恒的标准。因为永恒不是精神的理念,而文学是人心灵自我完善的一种永远也不可能达到,只能无限接近的理想图腾。
我不想诋毁任何人对文学的自我感知,因为文学是一种生命个体发生,而由生命群体来完成传播的大众精神产品。不管是它的存在和消亡,严格意义上说,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是说我们凭借自己的好恶就可以决定文学理念的优劣;至于说在现代的传媒甚或网络上,用一种技术化的技巧就可以评判文学的意义;我觉得这不是可笑的问题,是一种人们天生的自我安慰的心理趋同。
不要说文学的外在表现形式不能当饭吃,就是文学的内在本质同样也不能当饭吃。我理解许多人对文学的疯狂,我也理解许多人对文学的自我感觉;正是因为文学的多元化特性才造就了现在的一种奇怪现象。前不久我在网络上看到了一项调查反映,让我大跌眼镜的是,在中国历史中最伟大的文化名人排行榜中,韩寒和郭敬明竟然排列到了孔子孟子和鲁迅的前面。我没有读过他们二位年轻人的著作,不过我儿子喜欢读,而且还从我这里拿走了不少的血汗钱,说那两个年轻人的书写的实在是太棒了。不过当我问儿子他们的书有什么特点的时候,儿子的回答是很好玩。
从文学的愉悦功能上说,儿子似乎没有说错;因为这二位当今走红的孩子作家确实创造了当代许多文化领域里的奇迹。一本书可以卖上几百万册,个人的身价和资产也已经到了让人咋舌的程度;不过令人遗憾的是,他们的文字却没有给我们中华的文化增添多少值得传承的东西。听说郭敬明就是发迹于榕树下网站;做为一种社会现象,也许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思考;不过如果说是一种文化的复兴,我就不能不说是悲哀的开始了。
我一直在说,文学为什么就是人学呢?为什么在精神的世界里,文学有着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呢。尽管我的思维到今天还是那么的模模糊糊,还不能明晰的说出文学和人学的辩证关系;不过我总是觉得,既然文学是来自于人心灵的产物,那么就应该一定有为文之道,当然也应该有为人之道;他们二者应该是同生同存在的一对孪生兄弟或姐妹。我在想,既然文学是来自于心灵,那么我们就不应该在文字之外去做什么文章,更不应该在文字之外去炫耀自我的什么形象和光彩。文学艺术就是这样,它一旦脱离了个体的创造领域,留下来的就是历史的沉淀,就是人类共同的再创造了。
记得后来写出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的《人间喜剧》的巴尔扎克,当初决定要写小说的时候,他是向家里人宣布,然后把自己关在一间小屋子里,几个月下来,他写出了小说,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却没有人来读;当时他曾经困惑过,但是他没有气馁,仍然还是坚持自己的信念;就这样,最后竟然成就了一个伟大的文学时代,成就了一个伟大的文学巨人。在这里我要说的是,当时巴尔扎克所写的作品最大的发行量也不过就是一千多册;但是这不能说明他老人家的现实主义作品缺少什么;就是到了今天,我们再重读《人间喜剧》,仍然会发现在那些沉重的文字里闪现着一种生命和历史的光辉。
福楼拜儿一生没有写出多少作品,但是他的《包法里夫人》却成了传世名著;不过在当时,第一次才印刷了五百册。我不想用这些来说明什么,不过我想,在一个空旷的世界里,在一个无限大的宇宙空间里,五百和五万五百万能有什么数量上的差别呢。鲁迅一生写了两三千万的文字,但在世的时候出版发行的作品恐怕超过两千的也没有几种;但是他的人文精神,他的战斗魅力,还有那种对历史和现实超然的态度,单就是有一篇《阿q正传》,也足够让他伟立在中国的文化殿堂之中。
我是真心的喜欢鲁迅;为什么在这里我要用上真心二字,那是因为在当今社会里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有些人嘴上总是喊着鲁迅的伟大,可是说到鲁迅的时候,却大脑一片空白,总是从现实的说教中去勾画鲁迅的形象。其实鲁迅的人格魅力是第一位的,因为在他生活的那个年代里,不要说站出来说上一句实话,就是你有点自己的观点,恐怕也会招徕很多的意想不到。但是鲁迅做到了,而且一直做到他生命的最后时刻。就是这样的伟人,就是这样的时代旗帜,我怎么也没有想到他竟然在一个网站的所谓调查中被排在了韩寒和郭敬明的身后。
我不是想玩笑谁,因为我知道自己没有那样的能量,也没有那样的水平;因为我写的东西连认真去读的人都不多;但是我总是觉得这样的调查还是有些让人啼笑皆非;让人觉得我们的社会已经开始学会去开历史的玩笑了。不知道我这样的观点对不对,一个敢开历史玩笑的国家,会不会有一天被历史开了玩笑呢。如果我们就是用一些俗不可耐的所谓方法去诠释在我们心中圣洁的东西,那么这个世界还有什么东西会是有质量的呢。
韩寒和郭敬明的明天是个什么样子,我不知道,而且我也不想知道;但是在今天竟然就是因为有了什么人按下的鼠标,投出去的票,就可以任意的蹂躏我们中国文化的精髓;恐怕这只用悲哀来形容已经是词不达意了。说什么呢?其实为文和为人都遵循一个理。遵循一个道;既然面对的是文字和心灵,我们真的没有必要去看社会中那些让人读不明白的什么是非标准。如果说鲁迅和那些属于他那个时代的伟大圣者都把心思用在了自己的作品到底是不是让谁点击了,那么我们今天也许就看不到那些伟大的名著,也享受不到那些美妙无比的精神食粮了。
我认识路遥,当年他正在创作《平凡的世界》的时候,我们见过一面;那时侯他的身体已经很不好了;由于社会的原因,当时他的工作环境很不好;是在一个暗小的房子里进行艰苦的创作;当时我对他说,让他把自己已经快要脱稿的文字拿出去先发表上一部分,这样就可以挣点稿费来贴补生活。可是他不愿意,他对我说,那些文字是他用心灵的鲜血写成的;他不能拿来去换钞票。后来《平凡的世界》获得了成功,可是他却因为长期的劳累最后患肝癌离开了这个平凡的世界。
我无法揣测路遥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心里都在想着什么;但是我知道他一定欣慰自己把心灵中的灵魂之物奉献给这个世界;功过是非自有后人评说。
今天写下这文字不为别的;就是想说,我们在作文和做人的历程中应该学会体验和感悟;应该面对心灵和生命咏唱那些永恒的故事;而不应该再为文字之外的东西去升华自己的思维;去为那些本来就是虚无缥缈的幻觉去丧失心志。说句不该说的话,如果为了什么文学的衡量标准,就非得在很是不错的文字上面加上一个“性”字;让我说,这不光是玷污了文字,同样玷污了我们做人的信念!
-全文完-
▷ 进入心灵苦渡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