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账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我知道这有点异想天开,可我真正喜欢干的就是这个。我知道这不像话。”
半个世纪过去了,不知道霍尔顿的这个理想是否已经实现了,还是已经彻底破灭了。因为随着年龄的变化,伴着现代文明的诱惑,也许当年那个少年的梦已彻底清醒,如今的主人公也和绝大多数人一样,投身在所谓的奋斗、竞争、挣钱和享乐之中,忘记了曾经的理想,消亡了少年的勇气,不再迷惘和困惑,甚至不再思考和不安,完全变成现代文明大军的一员,享受成熟与堕落的快感,满足于青春岁月的不归和幻灭。
浸身在钢铁都市的灰暗和冰冷中,真的已经淡忘了以前那温暖而金黄的麦田。行走在街道的喧嚣和诱惑里,实在早就模糊了曾经的来路和前行的归宿。偶尔走过一片真实的麦田,偶尔抬头仰望一片如水的月光,才朦胧的知道,这世界上确实曾经有过一块记忆中的麦田,似乎麦田里还有那几个花花绿绿的稻草人在不知疲倦的召唤着,透着熟悉的乡音;在风雨无阻的守望着,盼着熟悉的身影。可是,内心里清楚的知道,这片麦田是不属于你的,你不曾播种,不曾灌溉,当然也就不能收获。对于别人的麦田,怎么也不能激起那种对收获的渴望,爆发那种对麦香的缠绵,甚至拉近对镰刀、碌碡、汗水和饥渴的记忆。
隆隆的收割机驶过,眨眼间留下一片狼藉,再也没了当年的景象:那个手拿竹竿守望麦田的孩子哪里去了?那群在枝头清脆鸣叫的布谷鸟哪里去了?那帮挥汗如雨在田间劳作的乡亲哪里去了?那阵挥镰收割的疲劳,赶着毛驴车往返,拉着碌碡辗场,急急匆匆避雨的忙乱,哪里去了?
或许今天技术发展,已不再需要一群麦田守望者了。或许现代生活的节奏,已没有春播秋收的间断。流逝的岁月改变了万古的田地,到哪里去找那个守望麦田的孩子?在物质和利益的诱惑下,在欲望和追逐的奔跑中,在川流不息的人海里,一切都是那样的不可阻挡。如果只有你一个人,还想着一方麦田的悠闲,那会多么另类,多么孤单,多么阻碍洪流的前进!
于是,你就只能在忙碌的间隙和忧伤的记忆里,在似幻似真的梦境里,想象一阵吹自麦田的和风,带着麦田的气息,裹着浓浓的乡音,像母亲温软的手拂平一阵阵不时袭来的寂寞。想象自己依然站在一片就要成熟的麦田旁,装扮起一个个笨拙的稻草人,去守望这片永不收获的麦田。在鸟鸣和风声的合奏里聆听麦子破芽抽穗的呢喃。在滚滚麦浪的潮流中,感觉生命漫过视野和心灵的震颤,体会母亲爱的深沉博大的律动。
梦境醒来已是泪湿一片。为这片贫瘠麦田的消失,为这份脆弱希望的破灭,为那个不知疲倦的稻草人,还有那群在麦田里寻觅耕耘的农夫。因为,现实的世界没有幻想,真实的生活不允许有梦境。那个有着麦田,鸟鸣,风声和稻草人的世界远去了,她不再属于你。属于你的世界里没有麦田的粗旷,没有麦浪的坦诚,没有稻草人的执着,也没有农人的欢笑。这里有的,只是麦田收获后的灰暗,那是麦秸焚烧后的灰烬。有大地困倦了的寂静,那是麦根腐败后的萎缩破败和芜杂。如果说在这灰烬和寂静外还有什么,那就是为了生存竞争,必不可少的倾轧和妥协,智谋和贪婪,卑琐和狭隘,自私懦怯和明哲保身,信仰空虚和生存意义的极度渺茫。所有这一切构成一股永不满足的激流,身处其中的人除了随波逐流,就是葬身其中,没有第三条路可以走。
然而,有多少人知道,就在这欲望河流的激流之中,还有一块这么轻松的孤岛漂浮着。无论你有多少伤痛,无论你有多么疲惫,无论你正在春风得意还是多么意志消沉,她都会呼唤你,迎接你,容纳你,让你想起当年母亲温暖的怀抱,让你回忆母亲深沉的召唤。这就是留存在内心深处的一片麦田。
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一定留存这样一块麦田,永久生长在那里,供一个不想成熟的少年去守望。守望他少年的理想,守望那远去了的人生。
-全文完-
▷ 进入木伯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