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壮乡的寨门霞中子

发表于-2007年05月29日 凌晨3:12评论-1条

什么叫“壮乡”,“壮乡”是壮族人世代居住的山乡;“寨门”是“壮乡”旧时遗留至今的山寨之门。

如果你走进壮乡,你或多或少都会感受到那里有所不同的风土人情。如果你走进壮乡的山区,你更会惊奇地发现,那里有一道道“寨墙”和一个个寨门。

那里的地貌很奇特,有许许多多小而深的盆地,一个连着一个,象蜂窝一样,但其大小和形状各不相同。那些小而深的盆地,四面被高山围着,更象一只只桶子。那些小盆地形成一个个自然屯,当地人管那些自然屯叫做“弄”。大的“弄”可住几十上百户人家,小的只有几户十几户人家居住。一般一个“弄”只有两三个山口可供出入,有的“弄”没有山口,人们只能选择较矮的山头,开出可供进出的路。千百年来,居住在那里面的人们,靠爬山过坳与外界交通,都习惯了,所以他们翻山越岭,如履平地,并不觉得有多么辛苦的。

最引人注目的,要算那里的“寨墙”和寨门了。那里每一个“弄”的每个山口,都用大石头垒砌建筑能够封锁山口的“寨墙”。那些“寨墙”长短不一,由地势决定,长的能有四五十丈,短的也有十几丈,一直垒砌到天险处为止。每座“寨墙”都留有寨门,寨门都是用大石头建造的。所有寨门的大小都差不多,一般宽、厚三尺、高五尺,以能通过一头大耕牛为度。“寨墙”底宽顶窄,非常的坚固,千百年来的风吹雨打,它们都不曾垮塌,依然具有关卡的作用。有的寨门还设有“城垛”和放箭孔。在寨内的一面,在“寨墙”的半高处常建有能方便行走的巡道,以便在防御时的相互救援。寨门还设有“户枢”、闩孔和各种顶门机关适用的洞眼,可知旧时寨门是装有门扇和有人把守的。

在旧社会,存在着相当严重的民族歧视和民族隔阂,少数民族常受到大民族的压迫。所以少数民族一般都在山区居住。因为那里四面环山,易守难攻,比较安全。他们利用“山弄”地貌的优势,筑起堵堵“寨墙”、设置道道关卡,企图通过层层设防,以保障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殊不知“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在动荡的社会大环境下,想依靠一道石墙来换得小角落的安宁是“杯水车薪”的。

我是在壮乡那里长大的,我对寨门的功用比较了解。小时候,我听过许多有关寨门的故事。那些故事都发生在解放前的旧时代;那些故事不能使我开怀,因为它都是以血与火、兵与匪为主要内容的;那些故事充满着咆哮与呐喊,充满着哭泣与呻吟。解放后,匪患根除,强盗无踪,人民当家作主,社会和谐安定,寨门失去了封锁和防御的功用,在解放初期,那里的人们早就将它的门扇拆除了、把它的门闩扔掉了,让寨门洞开、使道路畅通无阻。从那时起,人们每天晚上尽可以饮酒作乐、睡安稳觉、做甜美梦,用不着轮流去“守城”和担惊受怕了。

时过境迁,沧海桑田。在共[chan*]党领导下的新中国,村屯间的戒备、民族间的冲突已经不复存在了。寨门是什么时代建筑的?寨门到底有什么用处?许多年轻人是不得而知的。他们看到了外面世界的广阔和繁华,他们对这些狭隘的石门,唯有阻碍之嫌,没有丝毫好感的。然而这些寨门却是旧时代社会景况的佐证。

今年“五一”长假,我又回到老家去,我经过一座座寨门。每经过一座寨门,我都忍不住要摸一摸那旧迹斑斑的门石,感受寨门的沧桑,聆听寨门无言的诉说。那山口的清风,从窄隘的寨门洞洞中挤出来欢迎我,并在我的脸上的每一个地方,都给予我亲切的热烈的吻,我一阵阵激动,深深感觉到太平盛世给我带来的幸福。

我知道,世界和平、社会安定,这给予每个公民的实惠和幸福是极其巨大的,只因为这种实惠和幸福是无形的,所以人们常常看不到或忘却它的存在。

我看到古老的寨门,我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哪怕它是最平淡的。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霞中子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心灵苦渡点评:

增长见识。

文章评论共[1]个
霞中子-评论

[心灵苦渡]老编,你辛苦了。问好。at:2007年05月29日 早上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