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六一”儿童节了,学校免不了要组织一些庆祝、游园之类的活动,让传承了多年的国际节日显得隆重多姿。每当给孩子们分发上级政府赠送的糖果时,就自然想起儿时过的第一次领糖果的“六一”儿童节来。
笔者的小学时期,正是非常的“计划经济”时代。农村买点布,割点肉,打点酒,购点糖……都得按计划,所以,‘糖’就成了儿时的奢侈品。那是我读小学四年级时的儿童节。记得离节日还有一个周,老师便告诉我们——儿童节要发糖,并说这是政府对少年儿童的关爱,特意作了计划的,要求每位儿童交五分钱,算是购买“专项计划”的糖。
虽然要交钱,但能买到糖,对于儿童来说,也是“破天荒”的事情了。放学后一溜烟跑回家告诉大人,第二天便揣着那圆圆的难得的一枚五分硬币来到学校,恭恭敬敬地交给了老师。
于是,我们便日日盼望“六一”,因为“六一”一到,我们便可领到糖了。
“留意”那天,我们早早地来到学校,嘴里的口水呀,都咽过好几次了。上课了,老师提着一个大口袋,袋里装着许多小纸包。原来,老师先将糖分成若干份,然后一份一份地给我们包好了,上课发起来方便。望着老师提的口袋,我们都在遐想这糖的滋味,所以老师讲了些什么全没有听见。
开始发糖了,从第一排开始,我真怨恨老师为什么不安排我坐第一排。现在回想起来,“等糖”的滋味用“如坐针毡”来形容是不过分的。好容易挨到了,双手接过“纸包”,迫不及待地打开,只见一颗颗白色的圆圆的糖粒,捞一粒放入口中,好甜;再一嚼,真香。原来这是“豆胀糖”,是用炒熟的黄豆裹上糖衣制成的,那一包糖的分量,先在想起恐怕有一两多。
吃了好几颗,还真想吃,恨不能一下子吃完,但早上妈妈就嘱咐给弟弟留点回家,所以忍住馋劲,将以下的包好放在书包里。
放学刚到家,我便双手举起纸包,高兴地说:“妈妈,糖!”妈妈接过,打开。此时,我分明看见妈妈、爷爷他们的嘴唇在动——他们更很少吃糖呀!我提议全家人一人吃两颗,其余的给弟弟。家人都夸我懂事,爷爷拈一颗放入嘴里,连说“好吃”!剩下的还有好多颗,爸爸叫我和弟弟一起吃,算是对我的奖赏。
后来,每年“儿童节”都要交钱发糖,也就每年都要高兴一次;再后来,不用交钱也发糖了;再后来,政府还给儿童发“高级糖”……
又到儿童节了,自然没有学生再问发不发糖,可我总是想起那第一次“儿童节”发糖的情景。
-全文完-
▷ 进入黄自怀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