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一首《声声慢》让我们记住了李清照。隔着九百年的时空,我细细咀嚼她的愁情。然而对于她的解读,又怎是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于宋神宗元丰七年出生于山东济南一个官宦人家。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在朝为官,是当时著名的学者。官宦门第的濡染,文学艺术的熏陶,使李清照不但外美如花,而且内秀如竹。既通晓音律,又长于诗词,工散文,能书画。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如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一首《如梦令》让李清照芳华乍吐。少女李清照静静地享受着娇宠和才气编织的美丽光环。十八岁,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够承载的一切幸福,步入爱河。夫婿赵明诚是一翩翩少年,两人情投意合,潜心金石研究,这是何等的幸福,何等的欢乐!
公元1127年,北方的金人一锤砸碎了都城汴京的琼搂玉宇,也砸出了李清照一生的流离失所。金人掳走了徽、钦二帝,李清照随夫漂泊。当行至乌江镇时,面对滔滔江水,她不觉心潮起伏,吟下了千古绝唱: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南渡的第二年,赵明诚奉召回京复职,但随即患病身亡。赵明诚的离去,留下了李清照一人在崎岖的人生道路上踽踽独行。她行无定所,身心憔悴,不久下嫁于张汝舟。然而当张汝舟的丑恶面貌暴露之后,李清照勇敢地告发了她,使他绳之以法。但是按照宋朝的法律,女子状告丈夫,无论输赢,都应坐牢两年。幸有有朋友相助,李清照只做了九天的牢便释放了。但这九天的身负枷锁,却使她被以“不终晚节”而载入史书,受尽了世人的歧视。
随后,李清照带着沉重的书籍文物开始了又一次的逃难,她苦苦追随着皇帝逃亡的路线,希望能够将未出版的《金石录》交给朝廷。然而她一孤寡妇人又怎能追得上匆匆南逃的皇帝呢?她眼睁睁地看着这个支离破碎的国家,愁压心头。这种愁早已不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愁了,而是国已不国的民族之愁!
国破之凄,丧夫之痛,改适之苦,已将她推入了深深的苦海,她象一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的飘摇。从溪亭“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轻舟,已悄然驶入了载不动许多愁的凄凄暮年。李清照晚年独居杭州,守着一座孤清的小院落,身边没有任何亲人,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她只好独自一人咀嚼自己的凄凉。纵有满腹经纶,在那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最终只是报国无门,情无所托。世人怪异的眼光,让她感到似乎陷入了孤寂的深渊,一种无法解脱的悲哀向她袭来。她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吟出了一生的痛楚:“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面对常人难以忍受的苦痛,若李清照已然麻木,那也就罢了;若她以死抗争,那也就罢了。可她偏偏是迎着世俗的恶浪,以不让须眉的勇气,来抗争命途的多舛。她凭着绝代的才华,将这漫天的愁绪,抽丝剥茧般的细细纺织,化愁为美。
雁字归时,她勤修《金石录》;
梧桐冷雨之夜,她编撰《漱玉词》。
她的词作,于哀怨中蕴涵着坚韧的阳刚之气。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愁怨,就化做了词作珍品。 她的才华,她那一首首动人的词作也就永远的高悬在历史璀璨的星空。
当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前年前的风雨时,似乎还能看见那动人的易安居士,立于秋风黄叶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全文完-
▷ 进入青瓷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