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表明,在英国的退休老人中,有41﹪的人经常上网和赞成上网。而在我们中国,经常上网和赞成上网的离退休老人,能占什么比例?粗略估计,恐怕连2﹪也不占不到;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了老龄化,偌大一个老龄数字的人群,他们一个个不玩电脑、不上网,每天每日都在做些什么?
据我观察,在城市老人中,继续为生计奔波者或许是没有的,即使有在街头摆摊设点做小卖、修理自行车、修锁配钥匙的老年人,也大都不是为了生计。他们或者是一种偏好,或者是为了运动,也或是继续为儿孙们积累财富,虽说占一点“死脑筋”和“想不开”嫌疑,也落得了辛辛苦苦,但只要他自己高兴,有利于健康长寿,也算得上有用、有趣和充实,无可厚非;有少数离退休人士,失去了前进的目标,凡事都看不惯,日子过得很无聊,年龄不怎么老,却似乎心逾百岁,常常无所事事。他们无心学习新东西,无意跟上时代潮流,随着大流聚集起来“站街头”。言谈话语,除去卖弄资格、发发“今不如昔”的牢骚,来一段陈词滥调,然后就是张家长、李家短的侃大山,聊以自慰、打发时光。可是,常常话不投机,致使顶板吵嘴,生一顿闲气,不欢而散;一部分老年人聚在一起弈棋、摸牌、搓麻将,有赌钱赌物充光棍者,有赌输赢、比高下者,也有围观说风凉话者,常常为一张牌、一枚子儿、一句话翻脸吵架。虽然龌龊,可这无聊无趣的老年时光总得打发,便无可奈何的与抵牾者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似乎要永无休止的聚散于街头巷尾,成为城市中司空见惯的一大俗景;有些老人有素质、知天命、耳顺、从心所欲,自觉或不自觉聚集起来爬山、练拳、舞剑、跳舞,每天定时定点、挺有规律。遇有路滑足失,即互相搀扶说笑,友好相处,避免龃龉。投机则合,缘去则分,倒也聚散有序、不伤情感、不失礼仪;更有雅兴者,寻得个幽静逍遥处,聚得个管弦丝竹琴,支鼓掌板,有板有眼、声色俱雅,为滚滚红尘中的激烈竞争氛围,演绎着一出出不大合辙的陈年老调和异样折子戏。他们各自发挥特长,重整年轻时的旧曲老歌,你拉我弹,引颈高吭。美其名曰;传承文化;当然,组织“夕阳红”去远方旅游,亦不失为一种有趣味、有意义的活动,但一年中能有几次远游?那毕竟不是可以天天进行的常规生活,没有代表性。在以上这些不同生活方式的老人中,虽然都与上网无涉,但鉴于种种因由,似乎又不好挑剔什么。那么,要是真的动员他们玩电脑、上网,将会如何?肯定是赞成者寡,反对者众。虽然各有各的理由,但主流语景将是不以为然和嗤之以鼻。
我身边的离退休老人,没有一个我在网上的同行。说来也怪,我在几个文学网站上,不仅没有遇见过满六十岁的老年文友,即使50多岁的中年人,也寥若晨星(不排除其他网上有老人)。熟人圈内,我一提起上网的事,常招来朋友的不解、惊诧和鄙夷目光。而我这种看似离群索处,但却其乐融融的“逍遥网老”,在现实生活的哈哈镜里,就成了网络上的“孤老”、生活中的“寡翁”,自鸣得意的“神仙”。
尽管“孤老”心里充实,“寡翁”其乐融融,但也因找不到网络同龄者而倍感“高寒”。欲知网上趣,莫与老者言,言之常肇祸。我写的这篇文字,当然没有一定要动员老年朋友都来上网的“苦谏”野心,只是想把自己上网的一些情况和生活感受写出来,供大家参考。读过此文,你老如果继续拒绝上网,“一百年”不动摇,那是你的自由,我对尊敬的你和你作出的选择,绝不会有任何不恭。不过!还是要容我从自己的写作偏好开始,说完我的老年网络情缘。
年轻时,我是一名从事公文写作的机关干部,“爬格子”的写作生涯,养成了撰写文字的惯好和偏爱,如果哪一天不写点东西,便觉得怅然若失。“二线”后无事可做了,就倾心地向文学创作方面转移,试探着写小说、写散文,并把自己满意的稿子投给报刊,不想,还常被采用发表。那一年算下来,光稿费就收入了两千多块。有了几篇小作品传扬,生活圈中就多出来一点小轰动,经过朋友推荐介绍,市作家协会接纳我做了作协会员。自己觉得,几篇小稿子撑不起“业余作家”的一片蓝天,既然“赶着鸭子上了架”,就应当对得起自己的头衔。于是,不再满足小小“豆腐块”和短短“千字文”屡见报端的喜悦,决心创作一部酝酿了半生的长篇小说。写长篇小说,是一件“事倍功半”的拖沓工作,写出数十万字的草稿,经过几番大砍大杀的修改,尚不知能留下几页能用的书稿,看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对于我这个将要步入老年才初试长篇写作的人来说,需要天天写、月月写、年年写,一个字一个字的,一张纸一张纸的,写满成捆、成筐的稿纸,只待历尽许多春夏秋冬以后,才有可能完成。一向习惯于自我加压的我,奉行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古训,克服了心力憔悴、眼花、手迟、精力不支等许多困难,在老伴和孩子们的支持下,耐住孤独和寂寞,倾心于人物、情节、故事和语言的塑造描写。每天都是掌灯熬油、通宵达旦,“两杯茶、一包烟,写十篇,撕八篇”。最后,右手中指的前端居然磨上了厚厚的“笔茧”,入睡时就会隐隐作痛。直到1999年底,我才完成了这一部拥有32万字的长篇小说《滥觞情》,由山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吴义勤教授作序,由远方出版社出版发行。《滥觞情》的问世,无意中碰响了地方文坛的某一只风铃,市作家协会便看重和推荐我往省作协升格。材料报到省作协,我很快被批准成为省作家协会会员。
不论是书写公文还是搞文学创作,我的写作生涯从未离开钢笔和稿纸。这也是数千年来每一个文化人都摆脱不掉的“喝墨水”和“爬格子”。这种所谓“笔耕”、“走笔”的传统写作方式,在现阶段忽然遭到了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无情冲击,“喝墨水”与“爬格子”似乎在一夜之间就被冲击得七零八落,曾经辉煌千年的“笔耕”、“走笔”之“壮举”,也变得软弱、苍白与轻蔑。不是么?且看,从银行里的存折,到大商场里的发票,从街上的大小广告,到你手里捏着的漂亮名片,有用笔写的么?哪一个不是用电脑打印出来的!如果哪一家银行营业员,在你的存折上用钢笔写上余额数码,你一定会大惑不解,与人家争辩真伪。君不见,忙忙碌碌、来去匆匆的年轻身影,稍稍驻足只能草草地读一点快餐作品,谁有闲暇功夫阅读你用手笔写成的冗长大作!与此相适应的是,许许多多的年轻人对于使用电脑和上网早已轻车熟路、了如指掌了,他们在网上阅读,在网上工作,所以网络已经成为新时代的标志和旗帜。只是,少数缺乏此种条件者和大批量中老年人,在一面间接享受着网络时代带来的便利、一面对它感到困惑与恐惧的自我龃龉中,怅惘与彷徨、惊异于叹息。有的老年人,一说让他买电脑、上网,他就觉得那是高科技玩意、年轻人的专利,自己亲自动手玩,一定就像爬到山顶上去拿龙捉虎,或者像是沉到井底去戏浪飞舟。看!人不算老哦,那一颗应有的求知欲和自信心,却早就老态龙钟、掉光了门牙。
曾经为写长篇小说“爬格子”、“喝墨水”、“笔耕”而磨上“笔茧”、吃尽苦头的我,对于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处理文字早就跃跃欲试,可就是下不了决心。直到62周岁那年,上进心猛然发现,开始学着用电脑打字,取代“爬格子”,并打算在网络上修筑一条通向文学殿堂的新路,决心让生命的最后时光,在现代网络营造的文学艺术长廊里尽情徜徉。我从复习汉语拼音开始,“不耻下问”于少壮的儿女,穷途“问”路、刻苦研究系统和程序,掌握鼠标、键盘的操作使用,几经磨砺,几经挫折,总算学会了用“双打输入法”慢慢敲打文章,并且熟悉了几个文学网站。从此,我就好像纵身一跃,从“案牍之劳形”中解脱出来,很快成为“网络一族”。我几乎天天都要敲打出一些自以为有益的文字,或者发电子邮件寄给报刊杂志,或者粘贴到某文学论坛,也或者贴给文学网站的编辑,进行审核后予以发表。几年下来,发表在各文学网站上的作品总数,大约不少于70万字。有些被编辑推荐阅读,有的被网站评为精品,有些则被某某网站以某某某的名义悄悄转载和剽窃。于是,点击阅读数量从数以百计、千计,到数以万计不等。我觉得,写出作品来就是让人读的,阅读的人越多越好。只要有人愿意阅读,就觉得自己没有白费功夫。同时,这也正好为实现退休后“第二人生”的生命价值,筑成了高速公路。所以,即使对于剽窃者,我也没有瞪起眼睛,当真的生气和长期计较。
当我慢慢适应了电脑和网络以后,觉得用电脑写作,在网络上阅读,在网上发表文章、评论文章,就是一种现代化的超级对接,自己就像一个精神贵族,拥有着无穷无尽的精神财富,享受着很高贵的现代科技成果、以及它所带来的种种便利,随时掌握着跟上时代步伐、与时俱进的热核般法宝。你看,系统中的种种格式、组词、联想、记忆等诸多现成的功能,可以非常神奇的为写作进行顺畅、便捷、快速、准确的服务;打出一段文字,你无论想从哪一个字缝中增减内容或是修改字句,都可以随心所欲的立马完成;系统中的各种字体、字号和颜色,都可以随意设定和改变,叫它什么样,它就什么样;写完一篇稿子修改时,无论是删除、添加、更换位置还是纠正错误,他都驯服的令人非常得心应手。无论怎么样的改来改去,它都依然整整齐齐、清清楚楚,从不会像修改手写稿那样被涂改得乱七八糟、字迹重叠模糊,让人难以辨认,于是,我再也不需要一遍一遍的费劲誊抄;电脑的复制、粘贴功能,可以把数万乃至数十万字的稿件,在一瞬间重复制作成若干份,进行反复多次的粘贴,而且一字不落、一模一样。若想打印出来、装订成册,也不费吹灰之力,可以用最短时间在自己家中实现;如果想在几十万字的文档中,用一个新的词语替换不妥当的旧词语,动用“替换”功能,只需轻轻点击,几十处、几百处乃至千处、万处的相关词语,都会立刻、全部、准确的成功替换;如果想把稿件投给某文学网站,只需粘贴在网站提供的空间里,鼠标一点,就立刻操作成功,只要编辑不退稿,那贴上去的作品,很快就会以优雅的版面形式出现在一组网页上,众多的网友就有可能选择阅读和评说;如果你对哪一个词汇、哪一种知识不明白、有疑问,用不着像过去那样查字典、问老师、去讨教,只要在线搜索一下,什么样的难题都能解决。可以不夸张地说,只要是世间有的词汇和知识,包括已经发生的历史故事和新闻事件,都可从网上搜索出答案来。就是说,你一旦拥有网络,而且锲而不舍的上下求索,你就是个“天下知”、“万事通”;如果你想投稿于报刊,只需打开电子邮箱,把作品贴在“写信”的空间里,准确输入地址,一经点击,即可发送。无论相隔千里万里,不花任何邮寄费用,都会在瞬间送达,你说神哦不神,奇也不奇!
电脑和网络的神奇作用,不仅仅是处理文字,发送邮件,据说,你想做的一切事情,只要有相应的软件和配套设备,电脑都可以完成。我对于此,实在羞于多言,也无力穷其精彩。我作为一个网络上的老年小学生,除了用它处理文字,再就是演示摄影作品了。自从进入网络,我就淘汰了原来的“傻瓜相机”,研究使用数码相机。只需把摄影作品考到电脑上,就可在屏幕上自由观赏,用不着另外花钱冲洗胶卷。于是,解决了“傻瓜相机”难以留优去劣、随意选秀、不得不到照相馆花钱全部冲洗出来的浪费问题。每逢出去旅游,我就带上数码相机尽情的拍照。边拍照边检查,检着好的储存起来,不好的删除重拍。我还带上备用的磁卡,尽可能多照一些,直到两个磁卡1500张照片空间,都塞得满满的了,归来后才觉“不枉此行”。同时,我还配备了“新加卷”,把拍照的数码摄影作品,划分成若干不同的文档,编辑上题目以备查阅和长期储存,预防丢失。
每个人的生活都需要开心一刻,我的一些“开心一刻”是由电脑帮助完成的。只要打开电脑,放映自制的旅游幻灯片,观看留下过脚印的壮丽山河,欣赏自拍的美妙景致,立刻就会唤起美好的旅游回忆,那是再惬意不过的了。有时,就把自己认为比较好的摄影作品,上传到网络的个人主页上,与大家一同分享幸福与快乐。
以电脑和网络为代表的现代科技,创造出的如此美妙手段,是开天辟地以来任何神鬼故事家都没能想象出来的真实神话。所以我就觉得,用电脑写文章、放映自制的幻灯片、听取美妙的音乐,以及与网友们讨论问题,交流文章,都是一种超尘脱俗的高雅“玩耍”。每个人的玩法尽管不同,但它都会把人带进一个神话般的世界,享受神话世界里的快乐。我坐在电脑桌旁,以电脑为器,和文章为伍,与网民为友,不用互相见面,心思情感就连接贯通,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在《桃花源记》中是不曾有过的,岂不就是神仙过的日子?它,对于我这个退休老头儿,只有好处。
在互联网上,网友都是陌生的,只要不刻意查询,谁也不知谁的情况和长相,也不知道对方的真实姓名和年龄。于是,我这个65之翁,与青年网友以同等地位发表文章、讨论问题,早已把年龄大小置之度外。网上文友,完全的屏蔽、弥合、摆平了资格、身份、阅历、官位和级别的差异,互相欣赏、谈论、比较、竞赛的,除了文章还是文章,再无别的攀争。“有志不在年高”,文章没写好,无论你年龄多么老,即使100岁也没用的。“有才不在官大”,文章没写好,哪怕你是县长、省长、教授也绝对白搭,误不了遭到人们的强烈抨击。这,是怎样的一种公平啊!就是这种公平,使我这个65岁、早已退休在家的老人,把曾经端着的架子放下来,忘掉了有过的辉煌和荣光,隐藏起被时代淡化了的资格和老本,任凭网络的虚拟力量,把自己拖回到了20多岁的年轻时代。于是,“返老还童”的神话,在网络上变成了现实。我在网络文学无穷无尽的创作和阅读乐趣中,感到面前目标远大、心中宏图广阔。而且,我像年轻时候一样忙忙碌碌,一样激情满怀,一样喜笑颜开,天天都有新的收获,新的进步,新的惊喜,从来不会空虚、无聊和颓废,根本用不着百无聊赖地去“站街头”、“搓麻将”,惹烦恼。老年生活的忙碌与充实,所带来的是精神的愉悦、心理的平衡和身体的健康。
所以,面对如此神奇的电脑和网络,我不认为它是年轻人的专利,相反,老年人更应该在极其宝贵的、有限的和最后的生命过程中,拥有它、使用它、驾驭它、享受它,让它成为我们晚年生活的仆从,为我们快乐的工作和多彩的生活服务。否则,或者彷徨,或者厌恶,而远离它、拒绝它、畏惧它,与本来平易近人的它,擦肩而过,那就等于虚度了这个神话般的网络时代,辜负了现代科技的恩赐。那样,我们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一定会产生出“枉活半世”的巨大缺憾。
鉴于网络具有相当的神奇性,加上网络本来就是具有双重性的双刃斧,它在给文化传播、信息交流等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不法分子和邪恶势力提供了犯罪机会。同时,网络也曾经和正在以极大的引力,引诱着一些未成年的,没有自制能力的孩子们,沉湎于网络赌博、陶醉于网络游戏、迷恋追逐色情、进行危险网恋,从而走向了歧途。也有成年人受利益的驱使,利用网络传播淫秽色情以牟取暴利,或者利用网络偷盗账号密码、坑害他人、大发横财,或者进行欺骗、诈骗活动等。更有邪恶者用网络传播病毒或恶意程序、流氓软件,用远程手段毁坏人家的电脑系统。这些悲剧的屡屡发生,不仅给罹难者及网络带来灾难,也给一些老年人头脑中的“网络印象”蒙上了灰色阴影,成为老年人拒绝网络的理由之一。
网络,毕竟是虚拟的。网络的虚拟性注定要存在不安全因素,上当受骗者已经不乏其人。对于此,我是非常警惕的,一上网就自定了“八条戒律”:首先,我不设qq号,拒绝网上聊天,严防陷阱假象的迷惑。其次,不轻易公开自己的手机号,以防“手机钱包”被恶人窃取。其三,顶住“特别廉价”的诱惑,慎重对待各式各样的网上购物,银行账号决不可轻易公开。其四,尽可能不公开自己的身份证号码,以防网络歹人假冒自己作案。其五,谨慎观赏所谓“恐怖大片”,远离淫秽色情。其六,不沉湎于有偿和无偿的种种游戏,不参与种种形式的赌博、赌注、博彩。其七,不贪便宜,不谋沾光取巧,不轻信流光溢彩、夸夸其谈的网络广告。其八,限定在机时间,安装可靠的杀毒软件和防辐射屏,保障人机安全。根据自己身体承受能力和工作情况决定在机时间的长短,不使在机时间侵占锻炼身体时间。根据病毒发作情况,及时更新杀毒软件。有了这些戒律,我安全的在机三年,没出现什么问题。
至于电脑对人体的不良影响,我想肯定会有的,只是很微弱,我认为构不成重要威胁。年奔古稀的我在机三年,身体同三年前没有差异,没有因此而垮下来。与其相反,精神比过去好了许多,如果要说“精神矍铄”,也算不上夸张。
我的网络情缘说完了。不管别人对我怎么看,我是打算在神话般的网络世界里,追随文学到终了。尊敬的自由之神,你呢?
-全文完-
▷ 进入斗南子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