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纪初,我在某市任某国有商业银行的分理处主任。[在我国,一般的商业银行组织机构呈金字塔形,依次为总行、省分行、地(市)分行、县(区)支行、分理处和储蓄所。其中最高层是总行,最基层是分理处和储蓄所]
以前经常有银行的女同事开玩笑说,如果哪位女同胞有河东狮吼的本性,建议到银行的最基层机构分理处和储蓄所的一线临柜的男职员中去找男朋友或丈夫,保证个个性情温柔如羊。其实这种玩笑不是没有一点道理的。我曾经在最底层的分理处工作过两年多,对此深有体会。所以,我现在都一直反对自己稍有个性的学生尤其是男学生毕业后去银行的分理处或储蓄所从事一线临柜工作。
因为,只要进了钢筋水泥和防弹玻璃壁垒而成的营业间,便如囚犯般在里面工作。那里的工作既枯燥繁琐又沉闷压抑,就算再鲜活的人也会被磨砺得毫无生气。
同时,在基层银行,除了工作枯燥繁琐又沉闷压抑外,还有数不清的任务指标强压在身:揽储、发卡、卖基金、推销保险等等。若是完不成任务,连自己的工资都拿不满。因为银行基层员工的工资一般由基本工资、岗位考核(活工资)和津贴奖金几部分组成。比如说我那时的名义工资是1628元,但每月经过各种考核,被七扣八扣之后,实际上最多只能够固定拿到780多元。我所管辖的员工每月工资更少。为了改善收入状况,我们只好在业余时间四处揽储、发卡、卖基金、卖保险等等,获取一些奖励和提成,来养家糊口。
我前些日子给银行的几位在一线工作的旧同事打电话,他们告诉我说,现在的工资比原来多了些,但一年最多也就两万多。
可是2007年04月26日看到《中国青年报》等媒体报道,8家a股上市银行2006年年报披露完毕,银行高管年薪均在百万以上。其中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以446.18万元年薪居各位行长之首;收入“最低”的是兴业银行行长李仁杰,年薪为101.4万元;深圳发展银行董事长法兰克*纽曼以995万元年收入成为董事长中的首富;而中国银行董事会秘书杨志威更是以561.8777万元的年薪,成为超过本行董事长年薪的董秘。文中说高管收入与普通工人的收入差距过大,而普通工人年收入仅有2万元左右。
该消息一出,立刻引发了银行行长该不该拿百万年薪、银行高管薪酬高不高的争论。一位网友公开发表声明说“和谐社会不是平均主义,银行行长年薪百万理所应当。”理由是:”作为上市公司的银行,都符合我国有关法律的规定,并获得证监会的审核并获准通过。上市公司的要求和各项制度都得按照上市公司的要求进行运作。作为银行行长,国有的都是通过政府慎重选拔任命,股份制银行则是通过股东大会审议并通过选拔,将在取得所有的批准之后上任,包括管理层股票增值权和员工持股政策。按照上市公司的一般要求,高管层的年薪应该是由董事会薪酬委员会讨论决定,股东大会批准。如果高管能得到多少薪酬已经董事会明确规定,高管拿高薪是当之无愧的。”
此人还说:“国外上市银行的高管层收入并不是固定的。一般包括月或年固定收入,加年终奖金,有的还有股票期权等,还有的银行对管理层完成相应利润指标会有高额奖励。中国各大银行行长的年薪与美国的银行和欧洲的银行行长的收入比较,还是比较低的,甚至只有他们的零头。在香港,排名前五名的银行行长级别的高管年收入约在1000万港元左右。内地银行高管的收入在考虑国内国情的基础上,逐步与国外银行接轨是合理的。”所以他认为许多媒体的报道中将银行行长的收入于普通员工的收入进行比较,非常滑稽、可笑,理由是:“首先这两者没有可比性。银行行长可能是受过高等教育,具备金融业的管理经验、知识、阅历,甚至有国外留学经历。普通员工是什么学历,两者所从事的岗位不同,所承担的责任、压力、风险也不同,贡献当然不同,所获得的薪酬肯定有分别。”
我记得曾经在中华网上看到过一条消息,说建国后的第一代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所拿的一级月工资是500元人民币;当时最低的行政22级的工资大概是32元,差别是500/32=15.6倍;
可目前中国的银行行长,收入“最低”的年薪都在100万以上(兴业银行行长李仁杰收入“最低”,年薪为101.4万元),而一般刚参加工作的银行一线员工的工资只有年薪1.2万元,最低差距为101.4/1.2=84.5倍,不到40年的时间,这种贫富差距的拉大简直令人难以想象,更难以接受。
如果银行是私人开设的,别说银行行长们每年的年薪百万,就算千千万,我也没意见!可这些银行的主要投资人或主要的控股股东是国家,银行行长又是被国家任命的,我就不能不有所异议了。
我坚决反对那位网友认为中国的银行行长们拿百万高薪是理所当然的言论,并且忍不住要用一红眼瞪视那些百万年薪当官者。我个人认为,按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和相对其产品及服务质量来说,银行行长们没有资格拿那么多的年薪。
因为,我始终认为,要评价一个人该拿多少年薪的标准,应该看其为企业为国家创造了多少价值:如果薪资和其所创造价值成正比,就是合适的、合理的;如果某个人可以为国家创造出1000万的价值,那么他拿100万,普通老百姓就不能红眼看他们。
问题是在现有的官本位体制下,中国银行业一些高居其位的并不是凭什么突出的本事,仅仅只是凭着其家庭背景或社会关系甚至阿谀拍马的小人之术而占其高位。试看中国的行长们,有几个是mba出身,又有几个念过哈佛商学院?甚至许多银行的行政领导都不是学金融专业出身的,这样的人凭什么拿高薪?凭什么可以获得百万年薪?!
其次,据我在银行系统工作多年所知,为保证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能够顺利上市,国家在其上市前,曾对其各自注资200多万元,让其剥离不良资产;外国的行长拿1000万港币那是人家辛勤创造的,是在国际激烈竞争的条件下获得的,而我国四大国有银行之所以能够挤进世界前列,并不是行长的管理水平有多么的高,也不是他们会经营,仅仅只是凭借其在国内银行业的高度垄断地位(如向老百姓收取什么跨行查询费、小额帐户管理费等名目繁多的人大代表都公开反对的中间业务费)才晋级的。
银行管理人员的工资大都很高,但银行真的是因为他们的管理带来的,还是因国家笼断政策带来的(暴利)效益?也就是说,收入与贡献呈现的是什么关系?那些拿百万年薪的行长们,他们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做出和其收入水平相应的贡献没有?我想这是一个关键问题。
因为,众所周知,在银行系统内部,官僚横生,遍地纨绔子弟。其中绝大多数的干部子女都被安排在清闲重要的行政管理部门,工作时间多数在娱乐,二十出头就开始享福养老,每月的收入比一线员工不知要高多少(例如我大学刚毕业20岁时,就曾凭籍一位身居要职亲戚的关系被安排到某国有银行某省级单位人事部门工作,负责劳资和老干的福利待遇工作。经常闲着在办公室练书法,工作比我到基层银行做中层管理干部不知道清闲多少倍,工资待遇却比我后来下基层高很多)。
而银行基层的许多员工们尽管努力工作,但还是有许多人无法完成揽储、发卡、卖基金、推销保险等任务。那些拿百万年薪的人,他们的贡献在哪?他们究竟有没有任务?即使有任务,又是如何完成的?我无法得知。我只知道银行那些拿百万年薪的人车子房子等都由国家买单,但几乎每年都有大案要案发生,都产生那么多的不良资产和呆帐坏帐,上千亿的贷款化为泡影,他们却从来就没有买过单,甚至有时还经常把下级员工辛苦工作取得的的成绩拿来冲减负债。
银行盈利了行长们拿奖金;亏损了和他们无关;无论盈利或亏损他们都可以拿百万以上的年薪;这样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合理吗?我想绝大多数都会肯定地回答“明显不合理”!
可在当今银行业,省分行及其以下的基层员工时常为完不成各种考核指标被扣工资奖金,普通老百姓有些为了区区几百元苦干一个月还不及那些位高权重、权重收入爆高的人收入的零头的零头,这样明显不合理的现象却公然存在。
因此,我建议有关部门对于现行银行系统的分配方式,必须有个透明的分配制度来约束,所有的经济行为都应该控制在法的范畴内。并且建立一系列完整的像资产评估那样的评估标准,确定什么是基层的低价值?什么是高层的高价值?如何考核、职位如何晋升等等,才能有效制止分配过度不平衡之现象,让普通老百姓们心服口服,构建一个真正的和谐的社会。
-全文完-
▷ 进入冰凤凰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