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多层面、多渠道渗透品德教育黄自怀

发表于-2007年05月22日 晚上10:30评论-1条

多层面、多渠道渗透品德教育

——山区中小学班级德育工作管见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里的“道”,即是对学生道德上的培养熏陶。由此可见,古人就把“育人”放在了教育的首位。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教师,肩负着对学生心灵的启蒙的重任,更应该在“授业解惑”的同时以传道为本,因为“教书”只是教师工作的外部形式,“育人”才是教师工作的本质。笔者从事山区基础教育多年,在不断的摸索与总结中,认为要让山区孩子的“德育”教育上一个新台阶,班主任应作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用坚定的职业信念和拳拳爱心感染学生

班主任是全班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在学校品德教育工作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就要求班主任首先树立起坚定的职业信念,热爱儿童教育工作,积极地投身于教育实践。惟其如此,才能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记得前些年,教师“下海”之风甚重,许多教师都军心动摇,在学生中也产生了较大的反响。一时间,许多学生都丧失了学习信心,有的还问我是不是也要“下海”。我果断回答“三尺讲台就是我的归宿,和你们在一起就是最大的满足。”随即,在班委组织下举行“为什么要努力学习”主题班会,同学们讨论热烈,都表示要树立起学习的信心,班会目的水到渠成。

我国近代教育家夏沔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说明师生之间的情感基础是教育的前提。曾记得有一位典型的“刺头儿”,自由散漫,从不把别人放在眼里。我接班主任后立即找他以散步的形式谈话,一下子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我从人生的价值谈起,并着重强调,要有出息,先得学好本领,不管以前怎样,老师都愿帮助他成为一个合格的学生。这样的谈话不能一曝十寒,要持之以恒,方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诚意,明白老师对他是出自内心的真诚关怀。通过几次谈话,该生没再缺课。我发现他喜欢文娱活动,便有意识安排他进学校鼓号队。穿上鼓号服上台表演,那自豪的神色溢在脸上,他打的大镲还受到了称赞。

殷殷情意可使坚冰融化,拳拳爱心会让顽石低头。另有一位女生在小学时倍受老师喜爱,进入初中后由于科目增多,任务加重,成绩每况愈下,性格也显孤僻了。她感觉到没有老师喜欢她,和小学相比是“天壤之别”,于是对一些科目产生了厌倦,对有的科任老师极为不满,导致抑郁异常。我得知情况后找她谈话,开始时“金口”不开,经过多次的引导,她终于道出了内心的苦闷,在老师的帮助下改变了自己的看法,重新树立起了学习的信心。

二、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陶冶学生

学生在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每一门课程中都有着丰富的德育资源,特别是语文课本里的文章,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艺术感染力强。那年,我在教学小学课文〈詹天佑〉一文时,正值家乡人民自筹修建乡村公路。学生本就被詹天佑那种为国争光的思想所折服,许多学生便提出为家乡的建设出点力。我抓住这一契机,及时组织了“假如我有十元钱”主题班会。会后,同学们纷纷拿出了自己的零花钱,还由班长执笔,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一并寄给了工程指挥部。这一行动带动了全校,并被〈小学生报〉等刊物报道。

但是,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要防止脱离本学科内容的空洞说教,应当联系实际自然巧妙地贯穿“德育”,方能受到良好的效果。尤其是初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等科目,更应该用“德育”的彩线串联课本知识,才能达到教育教学的真正目的。

三、有的放矢开展活动锻炼学生

课外活动及校外活动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多年来,我都坚持学生开展“读书评报”活动,要求学生养成阅读健康的课外书报的习惯,用以陶冶情操,拓展视野。该项活动也曾在当年的〈泸州教育报〉和〈小学生报〉等有过报道。在读书的同时,还应结合国家的重要事件及重要节日不失时机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爱国主义知识竞赛,写写读后感、观后感之类。

“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总是敬老应从家庭开始,用自己纯真的心去爱自己的父母、祖父母以及其他老人。每逢传统节日,都由班委组织,每位学生向家中的老人献一份礼物,或是一封真诚的问候信,或是一份自制的贺卡,或是自己获得的奖品……对自己父母有虐待老人行为的,就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当一回小老师”的活动,给自己的父母上一堂道德课。学生能够家庭的老人(长辈)了,再把目标投向社会,定期组织到敬老院去看望爷爷奶奶,送点柴,打扫一下卫生,敬老爱老之风在活动中便会自然形成。

但是,开展的课外活动必须具备实用性、针对性,过程中要注意组织性、纪律性。每一次活动的开展,教师的头脑中对活动的内容、形式、德育目标等都要有周密的计划,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达到活动的目的。

四、严格管理完善考核引导学生

“向管理要质量”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作为一个班级,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德育工作的成败。在班级管理中,既要做到管理到位,又要创设宽松的氛围。多年来,笔者一直采用从班主任到小组长的“一条龙”管理制,在学习、生活、行为规范等方面形成一环扣一环的管理网络,处处有人监督,处处有人引导。

有一位初一的女生,卫生习惯没养成,因此无人愿意和她睡。寝室长了解情况后主动和她睡在一起,但她仍不注意个人卫生。寝室长找她谈话,她还说:“你不和我睡就是。”寝室长并没生气,而且主动与班委交换。在班长的带动下,组成一个“互助组”,对那位同学作耐心细致的工作,并帮她洗衣服……这块顽石终被感化,渐渐成了一位爱清洁、讲卫生的好孩子了。

在严格管理的同时,必须进行合理的考核。在班级里,“操行成绩”的考核是居于重要地位的。操行成绩的评估由网络管理人员负责,每个人只负责考核3-4人。此外,要求记录下每个同学被加、减分的原因,每周一公布一次并记载到“德育园地”之中。

总之,山区德育工作的开展应是多渠道年、多层面的。以上赘言,仅是笔从事山区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的点滴体会,只求贻笑大方而已。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黄自怀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季锋 | 荐/季锋推荐:
☆ 编辑点评 ☆
季锋点评:

人生的旅途中,老师是最重要的引导者。因此,要小心翼翼的走着。也因此,老师才是太阳下最光荣的职业。

文章评论共[1]个
黄自怀-评论

谢谢季锋编辑的点评和理解!at:2007年05月22日 晚上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