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发在辽宁地税内网上的一篇文章,拿到外网来让大家点评·
对于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这样的话题我真的想说几句,虽然我还算不上是个作家亦或诗人,甚至连个文学爱好者可能都算不上。也写了很多诗,可脑子里学的唐诗和宋词也没记住几首,就连自己做过的诗现在让我背,我也背不下来,只能荣幸地拿出手稿让你看;上学时也学过不少优秀文章,可那些段美丽的文字却没记住多少句。那些好东东都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可能都躲在身体的某个角落里修行,只有当自己来了灵感的时候,就顺便冒出几句意思意思,就又匆匆隐去了。
可是还是忍不住象文人般地说上几句。
桌上摆着今天的《辽宁日报》,在第五版上有个题目叫《网络文学能否取代传统文学》。读了以后,心中很有些感想。
所谓传统文学是在网络出现以后,才与网络文学相对应地产生的一个名词。在此之前,只有一种文学形式,即所谓的传统文学。
在这篇文章里,作者认为网络文学在总体上不是文学作品,而是一些粗制滥造的文学消费品和对这些粗制滥造的文学消费品的消费。他举出了河北女诗人赵丽华诗及其梨花体的诗被“恶搞”的例子。同时分析了网络上之所以会产生这些滥品的原因以及网络文学艺术未来趋向。
对于作者的分析,我也深有同感。网络上这种滥文学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经济因素。一是各大网站的激烈竞争,二是事实是存在着大量庸俗的读者。各网站为竞争想尽办法提高人气、知名度,于是“力捧大胆、另类、低俗的作品以迎合大众口味”。于是产生了那么多滥品,就象现在中国的其他的假冒伪劣产品一样,明明知道是不合格的,但是因为存在着大量市场,所以就一味地生产,无论生产多少,也会有人去买。网络文学也就是这么个机制。管他好不好,只要吸引人,有人点击,就达到了网站的目的。
但我并不是说所有的网络文学作品都是滥品。就拿我常去的“烟雨红尘原创网站”来说,那里边的文章也还是很文明很正规的。就其文学性而言,可能不是很优秀的文学作品,但毕竟是作者的心血结晶。发表上去的文章必须先通过审核,只有初审合格才能登上网站。那里的编辑也坦然,在审核时的标准是宽松的,他们不能象对待专业作家那样来要求作品,但至少从语言表达上是很好的,作者思维是正常的,作品的观点可以各异,立场可以不同。打个简单的比方,就好象一个大班级在写作文,老师把较好的拿到前面让大家欣赏下,学习一下优点。那里面什么级别的选手都有。也许真的有好的作品,但埋在那么多的作品中,光现代诗就叠了几千页,有谁能把它挖出来呢?!光靠那点虚伪的点击率是永远也没有出头之日的。
真正的文学作品,有可能是通过网络出来的,但真正的文学作品是很少通过这种渠道来面世的。拿我来说,我宁肯花几万元出一本书,也不会指望能在烟雨出名,然后再等着有人找我出版这本诗集。只是囊中羞涩,现在还不能如愿。
但文中,作者分析了网络文学的趋势,我是不太赞同的。他说“优秀的写手正离网络而去”“网络文学还会剩下什么?”文中他举了个例子,是100多年前,摄影术兴起时,人们担心绘画将被除数抛弃。但后来,绘画依旧延续下来。传统文学也会如此,他不会被取代,反而会更长久。
网络文学会永远存在,做为传统文学的载体,书籍,杂志等仍将会存在。正如文中作者的例子,绘画就是绘画,摄影就是摄影。虽说新生事物必将代替旧的事物,那是客观的真理,但哲学也告诉我们,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的。那不是简单的代替,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演变的最后它们都变了,甚至都不同于原来的自我。
所以我说,网络文学就是网络文学,他会以自己的方式生存下去,也许质量会提高,也许会有个全新的与传统文学衔接的方式;传统文学也不会就此消亡,它也许会实现与网络文学之间恰当转化;也许有一天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又不再分离,而是一个优秀文学作品的不同形态。在艺术的殿堂上,它们又重新牵起了友谊的手,共同面向神圣的读者。
-全文完-
▷ 进入木一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