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夫子庙前秦淮月ferryman

发表于-2007年05月19日 晚上9:59评论-7条

(一)

林语堂先生在《人生的盛宴——妓女与妾》一文中说:“自明以迄清季,金陵夫子庙前污浊的秦淮河,即为许多风流艳史的产生地。这个地点邻近夫子庙畔,是适宜而合于逻辑的,因为那是举行考试的地点,故学子云集,及第则相与庆贺,落选则互相慰藉,都假妓院而张筵席,直至今日,许多小报记者犹津津乐道其逛窑子的经历,而诗人学者都曾累篇盈牍的写其妓寮掌故,因而秦淮河三字极亲密的与中国文学史相追随着。”

细读林老先生之文,感慨之余,又能悟到点什么呢?远古人类的足迹,随着时代推移而遍及今日的南京时,距今约30万~50万年的“南京猿人”就在这里开始了自然人的生活,从那时起,秦淮河也许就成为了江南人类祖先恣情纵欲,群居艳史的产生之地,祼露着毛茸茸的优美铜体向高山河海召唤着征服自然之后的风花雪月。而宋朝建成的夫子庙则是世代儒人朝圣、为国选拔栋梁之才的科考之地,儒雅神圣。世人常想,为何风流儒雅却“极亲密的与中国文学史相追随着”?难道才子佳人的掌故必因夫子庙舒适悠然地躺在温柔恬静的秦淮河臂膀上而熠熠生辉?中国文学之魂莫非也一定因“六朝金粉”而浩气长存?品来尝去,实在费解。莫非十朝古都的南京,朝朝丝竹秦淮月,代代铁马铸朝纲,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历史长歌都必定孕育在石头城下的柔情密语中?古都风云的优美旋律也必定在三春景色竹肉发、美人帐下舞升平的细嫩与娇柔中滋生?朝朝代代如此温柔而又霸气的历史长卷,竟在“污浊”二字背面演绎着吴宫花草,晋代衣冠,明祖高墙、天国烽火?

(二)

早在远古时代,秦淮河就是扬子江的一条支流,全长约110公里,距今6000多年前的新时器时代,就聚居着南京的初民。3000多年前沿岸就人烟稠密,经济发达,这里孕育了南京的古老文化,被称为“南京的母亲河”。此河本名“龙藏浦”,古名“淮水”。相传秦始皇东巡时,望金陵上空紫气升腾,以为王气,遂命凿方山,断长垅以为渎而入于江,以压此地王气而保咸阳,后人误认为此水为秦时所开,故称“秦淮”。

秦淮河分为内外两河。流入南京城里的内秦淮河东西水关之间的河段,这就是世人日夜吟颂的“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洲。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的“六朝金粉”、“十里秦淮”。东吴以来一直是繁华的商业区和居民地。六朝时成为名门望族聚居之地,商贾云集,文人荟萃,儒学鼎盛。隋唐以后,渐趋衰落,却引来李白、刘禹锡、韦庄等无数文人骚客来此凭栏吊古,在“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之时,长咏“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慨叹“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至宋代一开理学之风而逐渐复苏风雅。这主要得益于始建于宋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由东晋学宫扩建而成的“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庙”(孔子庙,俗称夫子庙)和“慎终追远,明德归原”的明远楼为中心的江南贡院的落成。原本只有歌舞楼台与桨声灯影交映成辉的秦淮河,在中国第一大儒圣人孔老夫子的呵护下,在中国唯才是举以国粹而振朝纲的科举重地和最高学府的江南贡院的教化熏陶中,十里秦淮逐渐恢复了“六朝金粉”的元气,到了明清进入到鼎盛时期。两岸建筑群古色古香,飞檐漏窗,雕梁画栋,画舫凌波,市井繁华,构成了一幅如梦如幻的美景奇观。

在这“江南锦绣之邦,金陵风雅之薮”、“十里珠帘”的秦淮河上,迁客骚人竟相云集,“衣冠文物,盛于江南;文采风流,甲于海内”。因其得天独厚的地域人文优势,古往今来,岁月沧桑,数不尽的名胜古迹争相点缀,说不完的轶闻掌故悄悄滋生;慷慨悲歌的才子佳人匆匆来去,可纪可述的史迹史载丹青!慢慢品读这漫漫长卷,历史的兴衰,现代的灿烂,致使历代名人为之击节吟咏,当代志士为之慷慨悲歌!

(三)

如果说以夫子庙建筑群为依托,构建了中国古都南京的历史经济文化,到不如说由此而折射出南京古都不同历史时期的兴衰和时代风貌。

如果说秦淮河是石头城下承载南京文化摇蓝的永恒话题,那么夫子庙则是南京文化载体的霸气与脂粉气凝聚成的“六朝金粉地,金陵帝王州”能够江水流长的力量源泉。

自然天成“虎踞龙盘”的王者古都,虽然酣睡在“六朝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的温暖怀抱,在金陵紫气东升、轻歌漫舞之时,无不透现出铁马冰河的豪气与肃杀。也许历史的铜镜本身就是对立的统一,一面画着春和景明、渔歌互答,另一面却刻着血雨腥风、古道斜阳。那么作为南京文化载体的秦淮河,作为中国文化以儒治国为载体的夫子庙,能不刻下那“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岁月如流、繁华似水、伤感是岸、秦淮悠悠的感受么?“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不也同样在诱发世人的思古之情么?

我常翻开《桃花扇》及《板桥杂记》,心想如此秦淮夜月,醉迷了古往今来多少达官贵人,游荡公子,只不知历代帝王感怀于斯,也会去寇布衣,“混着微风和河水的密语”,来“憧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么?若如是,那么第一个与这天生丽质的秦淮夜月有肌肤之亲的帝王又会是谁呢?孙仲谋乎?这可是中国第一个在此建都(公元229年9月从武昌迁都如此,时称建业,为南京建都之始)的东吴大将军。然而据史载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后,在今中华门西南侧建城,开创了南京的城垣史。那么卧薪尝胆后的越王是否也会至少偶然也会来此秦淮河上“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辇来于秦,朝歌夜弦”呢?公元前333年,楚威王大败越国,于石头山筑城置金陵邑,金陵之称亦因此而得名。由是而推之,楚威王是否也曾夜半歌声秦淮月,一宵云雨万花楼而金陵春梦呢?即或东吴孙权不是第一个泛舟秦淮河的帝王,但有一点则是可以肯定:凡帝王来时,必是在风雨过后。只有雨过天睛,淮水夜月才是那般“冷冷地绿着”的明媚和皎洁。

其实秦淮河就是一部历史,她用自己饱经沧桑的岁月年轮记录着3000多年来的风卷长云,水溶金粉。

公元317年,晋琅琊王司马睿建立东晋政权,以建康(今南京)为国都,这是南京城市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时期。此后,南朝宋、齐、梁、陈相继定都建康,史称“六代豪华”,南京由此有“六朝古都”的美称。今人研究六朝文学与六朝美学之雅士,无不为之叹服。公元937年,南京成为南唐的首都,称为江宁府,这是南京城市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峰期。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建立明朝,以“应天”为“南京”,第一次成为一统天下的全国首都。由此,南京进入又一高峰期,成为当时世界第一大都城。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于此,改名天京。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27年,蒋介石定南京为首都……这只是一个年代表,可这年代表里记载着的是旨粉气、血腥气、还是王者霸气!只有这孕育金陵的母亲河心里明白。猛然间我似乎领悟到朱自清先生笔下的“于是我们的船便成了历史的重载了。我们终于恍然秦淮河的船所以雅丽过于他处,而又有奇异的吸引力的,实在是许多历史的影象使然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于是我便在这历史的影象中搜寻着那些发生在南京母亲河身边的黑白片。

记得刘义庆在《世说新语》中记载了“新亭对泣”的故事,至今感人。且不管“王与马(指晋帝司马氏)共天下”的歌谣,就王导的“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一语惊破世人梦,这不正是国人一统天下,民族融和的心愿么?“安石不出,将如苍生何”?世人更不会忘记,当符坚投鞭断流之时,谢安石以少胜多大破符坚百万大军的淝水之战取得最后胜利后的镇静自若,儒雅风流今天应该还记录在朱雀桥边,秦淮河为之骄傲:因为有了这样的气节和谋略,民族有望啊。

自东吴以来,江南的经济文化的发展,实赖孙权刘裕等仁人志士的苦心经营,因而获得了“六代豪华”、“六朝古都”的美称。然而分久必合的滚滚车轮是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的,在当时虽然“王侯交相宁有种乎,兵强马壮者为之耳”的年代,国家总有一天在历史的感召中走向统一。然则国家统一了,民族强大了,为什么南京这六朝都会之地,会出现隋唐衰落的局面呢?难道说秦淮河的阴蓝的水,寒冷的月也会择时而惠世人乎?

其实历史就象一位高级魔术大师,在捉弄人的时候,是不会考虑江山社稷的。舒展历史的画卷,我似乎在第六朝最后一个主子陈后主的闻世名篇《玉树后庭花》与《三妇艳》中找到答案。当天下三分之时,东吴何其势也!当东晋誓师北伐意欲收复中原之时,即使百万雄师投鞭断流又奈我何?可是江南王朝的接力棒居然传到了一个不问朝政,只会醉生梦死吟诗作赋的全身每一个细胞里面都长满了花月、酒色、脂粉气味的陈后主(陈叔宝)手中。国家焉能不灭?当杨广大军过长江(589年),破金陵,直捣皇宫的时候,这位尊敬的后主撂下“王气在此,齐兵三来,周师再来,无不摧败,彼何为者耶!”这么一句话,左手抱着宠妃张丽华,右手搂着孔贵妃躲进后院枯井,束手被擒。这时候《玉树后庭花》与《三妇艳》的乐章无论多么美妙,也只能永远的在这秦淮河上空独自悲鸣。倘若陈后主力振国威,以江南之富庶而北上,擒周师而王中原,那么这清冷了隋唐北宋若干年代的秦淮河能留下这么多历史遗憾吗?即或如明二世皇帝朱棣迁都北京,也决不会让这繁华殷实的江南天堂夜夜荒芜,月笼寒沙。陈叔宝如此,后唐李煜(974年被赵匡胤所灭)又是如此,天生才子气,何为帝王身?只是苦了这含情脉脉的秦淮河,雕栏玉砌尤在,有愁几许,只剩下六朝如梦鸟空啼,一江春水恨东流。

我常默默想着,若无叔宝李煜之流,这金陵王气应该是不会断脉的,十里秦淮也决不会一时门庭冷落鞍马稀。“金陵自古帝王州”,孙吴之后,东晋、宋、齐、梁、陈、南唐、明朝、太平天国以及中华民国先后定都南京,共455年,这不是最有力的证明吗?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四)

千百年来,喧哗的夫子庙与柔和而又繁忙的秦淮河,以自身的厚重承载着历史如歌如画如泣如诉的真实画卷,把这江南春雨杏花枝,牧童短笛帝王府背后的血雨腥风演绎得淋漓尽致,声色之地,王气之州,纵有百般柔情绘春色,锦秀华章安万邦,怎奈何铁蹄惊梦,长矛破春,这石头城下,秦淮河边,夫子庙里,岂能不溅血桃花?只有夜深人静的时候,秦淮河才固守千年的静默,以其高洁而与世无争来刻写岁月的年轮,记载这风涌云处长歌当哭的真伪人生。

如果说以中国儒家教育思想为主体的江南贡院在明清两代培育了诸如唐伯虎、郑板桥、吴敬梓、施耐庵、翁同和、张骞、陈独秀等中国第一流名人,曾经为中国这个名字春菊秋兰,飞扬文采,甚至翻江倒海,力赴国难,那么秦淮河两岸的幢幢香楼,依偎着夫子庙的灵气而孕育了一代世界名流的“秦淮八艳”:顾横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马湘兰、柳如是、陈圆圆,这些在生活最底层的名媛艳女,在民族兴亡之时,曾经至少也为长江逐波,为大海推浪。

“浆声灯影连十里,歌女花船戏浊波”,就因为明清时代,秦淮河一带成为王公贵族的纸醉金迷之地,“画船箫鼓,昼夜不绝”,上演了不少凄艳哀绝的风流韵事,也许这才是林语堂先生笔下的“污浊”吧?其实当我从媚香楼身边走过的时候,幽古之情、感慨之意油然而生。有人说一本《桃花扇》就是一部明亡史,此语中的呀。当年崇贞皇帝上吊媒山的时候,正是清兵入关之时;当清兵南下,多尔滚投鞭长江之时,却正是南明王朝内讧之日。当时南明王朝的贪生怕死,卖国求荣之辈,为已利而舍家国,甚至连抗清名将左良玉也为内讧毅然丢弃长江天险,心甘情愿地给清兵以破江之机,如此之辈多矣。可是在国家存亡的危难时刻,当一个个大男人们摧眉折腰而事清的时候,能表现出崇高民族节气者,香君之辈矣!

“白骨青灰长艾萧,桃花扇底送南朝。不因重做兴亡梦,儿女浓情何处消。”作为秦淮河第一名艳的李香君,当听说自己朝思暮想的郎君候方域弃明事清的时候,怒撕象征忠诚爱情的桃花扇,这一朵桃花,凋零在消亡的大明江山之时,凋零在最抒情的一个刹那,这是秦淮河上的千古绝唱!

如果说明末忠臣王夫之因不事清而终身不仕,隐居山林,是可敬也,那么作为秦淮一代名妓的柳如是,却表现出不让须媚有胜须眉的惊天动地。当南明王朝岌岌可危时,“闺中病妇能忧国,却对辛盘叹羽书”的柳如是力劝自己在南明王朝任高官的丈夫钱谦益杀身而殉国,自己紧随其后。钱谦益犹豫再三,勉强同意,于是二人载酒秦淮,欲效仿屈原,投水自尽。是夜天寒风冷,钱谦益探手水中,颤声道:“水甚寒,奈何?”柳如是气急之下,纵身跳水,却被钱谦益死死拖住。数天后,钱谦益屈节降清,而柳如是在痛恨交加之余,开始了她漫长的反清复明生涯。柳如是在给自己女儿的遗书中说,哪一天我被清人杀死了,就将我悬棺而葬吧,我一生清白,决不沾清朝的一寸土地。中国名士王夫之能够如是乎?壮哉,悲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当候方域钱谦益之流俯首事清的时候,这秦淮河的青楼艳女,竟以其琴棋书画的万般温柔和金戈铁马的惨烈合成动人的时代交响。巍巍钟山,悠悠秦淮,这难道是能用“污浊”二字叙说得来的吗?

崇高的民族气节是秦淮八艳的尊严和人格,而造诣颇深的琴棋书画吟诗作赋则是她们贤淑惠中而秀外的崇高魅力。柳如是的“肤似凝脂眉似柳,诗书礼乐冠江南”、李香君的“花扇轻摇香风飘,疑是天仙在人间”就为一例。

当年余怀写作《板桥杂记》的时候,梦中一定不曾想过今天的秦淮人会把秦淮八艳作为当地名人而刻入史册。也许当男人们在马背上打得天下的时候,只想过回家后在自己的被褥里有一个如花似水柔情饰骨的女人搂在怀里以释激情。人们哪里知道在这“锦锈十里春风来,千门万户临河开”的十里秦淮,以媚香楼为代表的两岸青楼,竟然在王公贵戚,王子皇孙的日日花柳,夜夜笙歌的浪荡淫海中出污泥而不染,谱写出一曲曲婉转哀怨的叹世长歌,奇乎?

梁实秋先生曾说,秦淮河的大名真可说是如雷贯耳,至少看过《儒林外史》的人应该知道。其实秦淮河也不过是和西直门高梁桥的河水差不多,但是神气不同,秦淮河里的船也不过是和万牲园风水月处的船差不多,但是风味大异。妙哉梁公之言!须要知道这“神气不同”、“风味大异”岂可能用平凡心境体会得来?

(五)

“问秦淮旧日窗寮,当年粉黛,何处吹萧?”古老的秦淮河玉带般蜿蜒舒展,唱着历史的新歌旧曲悠悠流过,伴着身旁静如处子的玄武湖和莫愁湖,似在幽然倾诉金陵古城以其沧桑繁华刻写着它长歌当哭的年轮。如今“媚香楼”还在,“桃花扇亭”尚存,每当夕阳西下,皎月东升之时,静听桨声汩汩,于缕缕清风中神往六朝金粉,仿佛又重见当年画舫凌波笙歌彻夜的情景。然而又有谁能知道在她刻满沟睿的面容上,还能承载几多历史伤痕?圣庙巍巍,秦淮漫漫,可否见证自夷人船坚炮利轰开国门之后的奇耻大辱和国人师夷人之长器以制夷的生死抗争?

下面这份年代简表就是母亲河边一艘搁浅了一百零七的船。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代表在静海寺议和,在下关江面的英舰上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中国从此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称天京,大清王朝摇摇欲坠。

1864年,曾国藩率湘军攻入天京,太平天国灭亡,延续了大清没落王朝半个世纪的统治。

1912年,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近三百年的满清帝退位。3月,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孙中山退职。

1913年,黄兴在南京响应孙中山先生讨伐袁世凯,即二次革命。

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开始其对中国长达22年的独裁统治。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陷南京,屠杀30万南京平民,河山震怒,举国悲鸣。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由陪都重庆迁回南京。

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一百零七年啊,一百零七的耻辱,一百零七年的抗争!试问若大之中华能经得起几个一百零七年的折腾?自五星红旗飘扬之日起,秦淮河之水由浊而蓝始矣。

春风拂处,日照当头,如今南京的秦淮河又恢复了往日的神韵。然而当我们徐掩历史画卷,静思今日秦淮时,往后的日子会更加春和景明么?下面几则消息实在让人堪忧。

1、环球在线消息11月14日,笔者在互联网上发现一条被网友爆料的抓拍图片,正在被网友互相传阅。这是2006年国庆节期间,在南京夫子庙地区拍摄到的用“艳舞”招揽生意的丑剧。

2、记者穿越夫子庙回住宿处,不料在“秦淮河文化馆”前看到了不堪的一幕:一个侏儒女人披着黄色的卷发,穿着暴露的衣裙在鼓动大家买票进去看表演,身后几个只穿三点的女孩在扭动,门外密密层层的挤满了围观的男女老少……那侏儒大声叫嚷:“里面看艳舞,脱舞,骚舞,错过机会终身遗憾!”我不禁哑然……无意间发现那女人头上两块匾额,一块上书“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一块写着“军民共建单位”。

3、据新浪网统计,2006年五一和国庆长假期间,仅在夫子庙表演顶尖艳舞(脱衣真人秀),就有60余场。

五一、国庆长假期间,国人游于这秦淮河风光带,何止千千万万,竟然在这“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军民共建单位”张扬如此,难道这是千古儒圣人的教诲么?改革开放至今,物质精神文明的光彩世人瞩目,为何闹剧如此?秦淮河边,风光无限,夫子庙堂,神圣威严。当年虽也风花雪月,王孙公子,才子佳人千古风流,更有李香君董小宛柳如是等名艳曾经为之亮点,然而“花容并玉质,侠骨共冰心”的李香君尚且为自己的纯洁爱情而血溅桃花,为国家存亡怒而出走,今天国人岂能如此脱舞骚舞耳?“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尤唱后庭花”,果真如此么?

“发乎情,止乎礼”,这是孔圣人的教诲,“座中有妓,心中无妓”,这是程明道先生的至高修养境界,一直为后世儒者推崇。物欲横流的时候,竟然让“文明”越轨而不能止乎礼仪,难道时代进化到历史的今天,还一定要我们回到老子所谓“圣人之治”的年代,让举国之民“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这样才文明礼仪了吗?今天的秦淮河,夫子庙,在热得发烫,红得发紫的开放年代,是否多点孔孟庄周,少点圣庙艳舞呢?因为我真的不想这情迷了世界的真人圣庙和波光粼粼的秦淮河水再被人用“污浊”二字来褒贬了。

从乌衣巷里出来,续着朱雀桥的梦,借着秦淮河水的丝丝微风而撩起新生的晚凉,长望江南贡院在清风中的舒展婀娜的倩影,忽然想起一句诗来:“我为了自己的儿女才爱小孩子,为了自己的妻才爱女人”,那么我是否可以这样说:我为了自己的方寸春秋而爱孔孟,为了自己心灵的山水而爱秦淮?其实真正的含义应该是崇万世之儒而显国粹,国人醉乎邦国礼仪而以儒治国,楼台山水怡情万世而天蓝蓝水碧碧,世人饮清风明月如甘泉而以青山绿水陶冶情操,如此才国治民纯。

一轮明月在秦淮河的东边徐徐升起,长烟一空的皎洁把夫子庙笼在怀中。在这十朝古都薄薄的夜里,习习清风荏苒全身,顿时感到一缕新凉。

2007年5月20日夜草成于书房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ferryman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无缘牵手点评:

对于秦淮河,我是从俞平伯的散文名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一文而了解的,那美的让人心颤的文字,把我的思维多少次带进秦淮河的岸边,但因种种原因,一直没曾去过,实觉遗憾。今又看到此篇秦淮月之文,是缘?还是天注定?说不清,但不经意地又勾起了我对秦淮河的向往。文章分层递进,萦萦绕绕间,如同走进了月下的秦淮河!那夹带着历史脚音的文字,一步步地展现在读者眼前,美艳与苍凉齐聚文中,读着,别有一番感慨!

文章评论共[7]个
素素-评论

长见识了,向你学习。
  【ferryman 回复】:谢谢朋友来看我。岁末快乐! [2007-5-20 15:31:50]at:2007年05月19日 晚上11:28

游我心-评论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尤唱后庭花。所知道的有关秦淮河的。at:2007年05月19日 晚上11:48

家天下-评论

自古风流总在江南岸,秦淮歌妓天下传at:2007年05月20日 凌晨0:50

鱼儿自游-评论

很久没看到这样厚重的美文了,想要说些赞赏的语言却已神魂颠倒得哑口无言,叹服了
  【ferryman 回复】:谢谢你来看我。这只是我的一点感受,还望多批评指教。问好朋友! [2007-5-20 12:51:47]
  【鱼儿自游 回复】:批评指教都不敢,我在南京住了六年,曾读过江宁县志,学习了! [2007-5-21 16:17:04]at:2007年05月20日 早上9:28

王家二小子-评论

我只当当是听历史故事,假如再深入阅读或是悟出什么的话,我是看不懂的.不过里面穿插的故事我很喜欢at:2007年05月20日 中午2:54

我心为你而醉-评论

文字很不错,写得投入,感情丰富,拜读了~~at:2007年05月22日 下午3:43

hpp1984-评论

好长的文章啊,写多久啊?at:2007年05月22日 下午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