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妈的,妈是孩子的。是呀,能够为孩子无私奉献,可能非母亲莫属了。
俺出生在四川一个边远的乡村,小时候什么都稀奇,牛仔裤、丝袜、火车、旅游鞋、皮鞋。可是家庭的贫困,让这一切都成为奢望。虽然兄弟姐姊妹多,年年都是超支户,可是在母亲的一手打理下,个个都健康成长。母亲为儿女的成长,付出了太多太多。
母亲做的布鞋,穿起来真舒服。母亲纳鞋底,一针一线,都承载着她浓浓的母爱。可是俺当时羡慕皮鞋、泡沫凉鞋。现在穿了皮鞋,脚上老长鸡眼。
母亲很苦。据她说,外公是佃农,外婆是瞎子。姊妹三个,她是老二,从小就包干了家务。舅舅是男孩,有资格去学堂,什么家务也不干,回来只管要饭吃,还要欺负她。因为我出生后,外公外婆都不在了,所以俺没去过外婆家。因为大舅舅对母亲不好,我们也没有来往。
在外婆极大的不情愿中(定的娃亲娃),母亲18岁嫁了过来。父亲是个遗腹子,婆婆守寡后,非常节约,而且儿子媳妇内外有别。这可苦了我的母亲。据她回忆说,她和婶子除了干全部家务之外,每天都纺线卖。赚了钱,父亲和婆婆关起门来吃肉,母亲和大婶还得继续纺线。辛苦是自然的,生活也开得差。最可惜的是,婆婆让两个媳妇做牛做马,赚来的钱去买地。买了地没多久,就解放了,自家的地又归了公社,还险些评个“中农”的身份。后来,仗着父亲认识几个人,评了“下中农”。真是费力不讨好。为这事,婆婆气不过,不久就辞别了人世。
母亲不识字,却爱讲故事。闲下来,就给我们讲24孝的故事,鬼故事,以及她知道的传说。夏天的傍晚,坐在院里乘凉,有人问“小狗狗,涨大了娶谁当老婆”?幼小的我回答是“俺要妈妈”,自然,引来的是一阵轰笑。母亲一边讲故事,一边给我扇着扇子,扇走前来凑热闹的蚊子。躺在妈妈臂弯里,看着星星,一边沉沉地睡去,这大概是成人们最怀念的过去了。
现在我讲讲我关于母亲的几个小故事。
一、盐巴的故事
母亲嫁过来后,不光辛苦,而且生活上也受到婆婆的虐待。旧社会的食盐贵,不像今天这样,随便买。母亲嫁过来不久,怀上了我大哥,口味大,菜里没盐。于是一顿就“偷着”吃了一碗泡菜。婆婆不干了,她说“b*子婆娘,要把我们许家吃穷,然后想嫁二嫁”。
母亲一肚子委屈无法说。婆婆问母亲“你娘家盐泡菜是用坛子还是用阳沟”。母亲不明就里,说“用坛子盐泡菜呀,阳沟里脏,盐起来不能吃”。这下可不得了了,简直摸了龙须。俺婆婆要死要活,说母亲话语抵触了她。要给母亲下跪。父亲当时说,要把婆婆逼死了,就把母亲活埋。
母亲一气之下,大着肚子回了娘家。母亲还在外婆家纺线,赚了钱买肉吃,生活不错。有人来提亲,母亲真有另嫁人的心,生了孩子也不给许家。但是,三从四德还是让母亲最后回来了。
外公是个能干人,给母亲争了面子。一天,在街上碰到婆婆,打了招呼后,问起母亲的事。外公说,“许师娘子,你能吃多少盐巴,俺虽然是一个雇农,也可以把你一年四季的盐巴包了,还让你走着、坐着,想吃就吃?”婆婆无语。后来,经父亲再三来接,母亲总算回来了。
二、分家
看到我们一家姊妹多,婶子怂恿婆婆分家。
因为我们家姊妹多,婶子叫婆婆跟着她们过。于是婆婆随婶子过,分家的天秤也偏向了婶子。婶子家分二担四谷子,很多的干柴,而母亲说我们家当时只分到一斗谷子,没有柴火。
分家后,婶子家天天干饭,我们家每天稀饭。只有来客了才有干饭或面条。
一年后,婶子家把分家的谷子吃完了,提出供养婆婆,一家一个月。母亲愉快地答应了。母亲说,即使是大叔家供婆婆的时候,我们家来了客人,做了好吃的也叫婆婆下来。而这在大叔家是不可能的事。即使是婆婆轮到大叔家供养时,他们也常常偷着吃好东西。如果到我们家供婆婆的时候,婶子家做了好的,婆婆别指望沾上边。
于是婆婆自责,说:“我当时不该偏心眼,愧对了幺女子(对幺媳妇的爱称)”。
三、烧窑的故事
这个故事,是母亲的骄傲,他重复给我讲过多次,俺每次都认真听着,而且明明知道结果,还装着很认真的样子。
父亲到外面去打工了。母亲一人在家。儿女渐多,房子太少,只有婆婆分的两间瓦房。母亲在筹划着修新房子。可是穷人相帮,那是同情,真正内心,或许是不愿意看到别人先富起来的。院子里几户人合伙出钱造了一座窑。母亲分了家,也算一家人,明算着母亲可能无力烧窑,但希望多一家人出钱,把我们家也算上了。他们没想到,母亲自有打算。
窑造好后,偏逢大雨,窑垮了一角,于是大家都不提烧窑了。母亲这时第一个站出来,说“我出了钱造窑,现在都不烧,我来试试!”大家都笑,母亲是不是疯了,一个垮了小半的窑,能烧出瓦来?
母亲仗着父亲打工挣的钱,自己在家做副业也挣了些钱,先把瓦坯做好。临了,没有柴,无法动工。大叔当时也与我家作对,要等着看母亲的笑话,四处传言,叫不要卖柴给我们家。
母亲可能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她玩了一个心眼,四处散布,说收青块子柴,一毛钱一斤,杂树5分,而且收够为止。这个消息一传出,轰动了附近一个村,生怕晚了母亲收够了就卖了“高价”。因为当时的市价是杂树2分,青块子柴5分。母亲给的价格足足翻了一倍。
母亲请外公帮着记帐,说好年底给钱,两天时间就收够了。据说后来烧了窑还有剩不少。母亲常说,好人有好报,看着一个烂窑,直到烧好瓦出来,也没有发生任何事故。倒是第二家,看着母亲烧窑没事,也去烧,闭窑后打了天炮,烧了一堆瓦片出来。
到了年底,卖柴人来拿钱了,站了一大堆。母亲问,多少钱一斤?回答说,不是早说好的吗,杂树5分,青块子一毛。母亲说,“杂树2分,青块子5分,愿意结帐的,马上就给钱走人,不收的,过了年我们上公安局去,难道你一家人要单独卖一个价?”
一听这话,多数人都不干,也有少数等着用钱买年货的,结了帐走了。母亲说,当天下起了鹅毛大雪。许多人站在外面争,母亲在屋里不理。到了晚上,多数已经结帐走人。后来几个实在冻得受不了,也硬着头皮,结帐走了。
母亲说,从那以后,她的名声传了几个村,“许师娘子,厉害!”直到现在,一些老年人提起她来,还拿这事来笑话。说真的,农民们谁愿往公安局说事?而且母亲给的是市场价,也问心无愧,只是急于用柴,才出此下策。
四、挨打的故事
挨打的当然是我了。父亲经常扬扬手吓人,但不真打,所以俺不怕。母亲对付我可有招数了,关屋子,关门外,不给饭吃(当时不给,后来偷偷给),再就是动粗。
挨打不知是为什么事了,但挨打的情景,俺现在还记着。别人叫我跑,我不跑。没想到母亲来真格的。那是俺第一次挨打,也是最后一回。打着俺疼呀,俺不哭,憋着。母亲可是一边打一边哭,一边说教。
俺受得了打,但受不了母亲的哭。
从此以后,俺再也不想惹母亲生气。她哭了俺心里难受。
为了儿女的健康成长,母亲所付出的岂只青春和汗水?儿女简直就是她生命的全部。只要听说谁有什么不愉快,她老人家会急得睡不着觉。现在,俺远隔千里之外,想念的是母亲。母亲心里也挂着她的幺儿,还没有成家呐!
妈妈,母亲节快乐!
在孩儿的心里,每一天,都是您的节日!!
川某 2006年母亲节 上海
-全文完-
▷ 进入许十郎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