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旅途》地址:http://www·readnovel·com/novel/10221·html
读完冰焱(空谷足音)的《人在旅途》上部,心情十分沉重。
主人公武俊从山村走进大都市,在金钱的面前蜕变了,成了一个“罪孽深重的恶魔”。耿嫣本是个单纯、痴情的山村女孩,但为了到深圳寻找武俊,在严峻的生存压力面前沦为悲惨的妓女,最后得了爱滋病。尤其是生离死别的大结局,更让人荡气回肠。
很佩服作者能写出这样一部令人感慨万千的小说。然而,掩卷长思,还有几点思考想与作者一起探讨:
一、这部小说笔法细腻,饱含激情。但在激情四射中总让人感到一种不合理的因素。如翰玫对武俊超乎寻常的爱。富有真情,这是我们的长处,但也可能恰恰是我们不成熟的表现,在另一方面上看,也许正是我们的短处。激情四射如果只是感情的宣泄,往往会缺乏一种理性的东西。我们看看名家名著,比如路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相信你不会陌生,他写社会、写人生、写感情就理性的多了。在写作中,激情过多、过滥往往就成了我门不成熟的表现。也许是我们初写者的通病吧。
二、翰玫的死过于突兀。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翰玫这个女强人。在幼稚的武俊面前她竟然没有了一点思考力:不仅把爱情全给了他,还把整个公司交给了这个年轻外行的小朋友管理,最后无法面对人财两空的事实,竟然自杀身亡。这太不符合一个女强人的行为,倒像是初恋少女的作为。这个女强人,能在黑社会横行的大都市建筑行业了独占一席之地,能在十年内聚敛上亿元的财产,自有她坚强的性格、敏锐的洞察力和善于管理企业、善于用人的等等的特点;她怎么可能让这个小混混胡作非为呢?何况武俊也曾有过想飞出她掌握的行为,她怎么会没有一点戒心呢?是女人爱蒙蔽了她的智慧?不可思议。
三、陆大新是以一个黑社会老大的身份出现的。他从袁立民的手中救下武俊,从亮子的手中救下耿嫣,仿佛是他们俩的救世主。黑社会老大是万能的吗?让看这部书的小朋友读后会怎么想呢?能不能给他安排一个更合理的身份?
四、要说小说中的正面人物,当数袁立伟了。但写他的篇幅太少,人物塑造的就不够丰满了。这部小说仅仅是为了叙述武俊、耿嫣那曲折动人的故事吗?有没有想过通过这部小说来反映一个时代?在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些人在金钱面前蜕变了,而一些人却也可以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和难得的机遇开创一番大事业。我想前者应是少数,是支流;后者应是多数,是主流。我想:我们写作应该把握住主流。也许只有这样,我们的小说才有可能让更多的人阅读,才有可能读后不仅仅叹息主人公悲惨的命运而有所深思;也许只有那样,我们的小说才更有社会价值,才有可能被人们长久地传诵不被遗忘,才有可能更接近名著一些。
粗浅的观点,可能说的不够准确,请作者不要见怪。
再读《人在旅途》
在五月二十四日我曾经写过一篇《读〈人在旅途〉》,贴在了小说论坛—原创作家区-原创都市生活空谷足音的小说《人在旅途》第五页第66楼,后来又发在我的博客中。近来,听人说,这篇文章被人转贴到品茗话书-原创书评竞写中去了。看来,有人喜欢这篇随笔,有人赞同我的观点,我应该高兴才对。只希望以后不要再出现这种情况!
其实,那篇文章是我初读完《人在旅途》上部后所谈的一些感受,当时看完该书很激动,也曾陪着作品的情节起伏而泪流满面,心痛不已。鉴于喜爱的缘故,才写了那样的书评。喜欢的总要求完美吧,很多人都是这样的,不是吗?
至今还没有抽出时间看看下部内容,如此说来谈得实在有些唐突了。现在看来确实有些片面。每个读者,看同样的一部书有不同的感触是很正常的;同样,每个作者由于生活阅历、生活区域、思考问题方法角度等等的不同,创作起来当然也是不同的,让每个作者都一个特色那又怎么可能呢?那岂不是文艺界的一大损失吗?
每个作者都有自己的特色,那才是“百花齐放”、“万紫千红”。
当然,我这么说,并不是说我否定了《读〈人在旅途〉》中的观点,只是从另一个角度考虑问题罢了。人,没有十全十美的;小说,哪怕是名著,也没有十全十美的。
我们不能太过苛求。
-全文完-
▷ 进入常玉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