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构建新时期的“师道尊严”难为新雨

发表于-2007年05月11日 凌晨1:55评论-2条

一、提出背景:

“天地君亲师”,为中国之五恩。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之师也。《荀子•论理篇》释道:“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此三本五者,盖为宇宙间之精瑞也。师虽列其后,丝毫不减要义,可见,中华民族素来有“师道尊严”的传统。

“师道尊严”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对前人求知过程及成果经验的尊重,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当然,你可以对前人观点提出质疑,但不可对前人求索知识所付出的努力加以鄙夷,也不能因为结论的不完善而唾弃,正如我们明知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却尊敬与热爱哥白尼一样。

文革以来许多人对“师道尊严”有抵触情绪,大概缘于传统上对“师道尊严”是从老师在学生面前要严厉、学生对老师要绝对服从的角度来理解的,以为这样就可以保持老师的尊贵与庄严,进而使学生产生敬畏之心。敬则服,畏则从。如此为师,便是得道。殊不知如此的“师道尊严”,非但不能维持“师道尊严”,反而会扼杀学生的个性自由和创新精神,诱发学生的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一个粗暴的、专横的、动辄实施体罚的老师,只会让学生感到恐惧,而绝不可能赢得尊重。因此,我们必须给“师道尊严”注入新的内容,构建新“师道尊严”,才能与新的师生关系相适应。

重建新的“师道尊严”,应以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认识、科学评价“师道尊严”这一传统观念,深入挖掘“师道尊严”的全部内涵,正确理解“师道尊严”的积极意义,廓清人们对“师道尊严”以讹传讹的偏狭认识,在继承、发展、施以改革、力求完善的基础上,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同时紧密结合新社会的变化、新世纪的发展、新课程的要求,给新建的“师道尊严”赋予新的内容、新的意义,新的标准。——这新建的“师道尊严”,是让教师真正感受到教师工作的光荣以及所受的尊重,给予教师一种惯于自尊自爱、坚守“师道尊严”的内在意识与力量。

二、提出的必要性

如果说旧的“师道尊严”是世人对古人及知识或是对知识传授者的尊重,那么信息时代教师所受到的尊重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对教师本身的尊重。教师不再是因为附着于某种外在力量而是依据自身的劳动特点而受到尊重,教师要得到尊重,首先得提高自身修养和业务水平努力,这也是教师爱岗敬业的体现。儒教天下的陈旧的“师道尊严”已经远去,新时期的“师道尊严”是以自身的高修养及高学识去感染学生,以高尚的言行赢得学生的尊敬,以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在学生心里及社会上形成一种尊师重教的舆论与氛围。

新时代的“师道尊严”首先是对为师者无形约束力,是一种自我提升的动力,它不仅反映了社会对为师者的一种尊敬和推崇,而且也昭示了人们对于为师者的一种约束和提醒,告诫为师者时刻都要牢记住自己从事的职业,不要出现有违为师之道、有损人格尊严的言行举止,这在某种意义上,“师道尊严”就是《教师职业道德》。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新时代“师道尊严”的提倡不是要求学生对教师的盲目崇拜,也不是唯唯诺诺的屈从,而是要求学生在理性与正确的“叛逆”精神——自尊、自强、独立和勇于抗争“邪恶”的品质的基础上,充分提高他们的认知力、思考力的前提下对教育、学校和教师的尊重。“师道尊严”应该是在社会,家庭,学校、学生等全面监督下的“师道尊严”。“师道尊严”是教育主客体共同构建起的一种社会意识倾向,只有在教育的主客体双方遵守各自规则的情况之下,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于教师队伍而言,管理正向规范化前进,不太合格的教师个体的职业道德品质也正因为法治的加强和各种培训而逐渐得以提高。可以说,从总体来看教师队伍仍是一个合格的,肩负着国家和民族的重任的队伍,社会不能因为个别教师的极个别行为而促使教师变成完全意义上的职业,若舆论的狂澜将“师道尊严”这时代精神全盘否定,那么教师将是一种完全意义上的职业,说得更确切些是一种纯粹的谋生手段,那才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悲哀。

所以说,新“师道尊严”已不是天生的尊贵,而是让教师时刻铭记自己所负的责任并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上尽职尽责,在个人修养和学识素养上不断提高,以更好的为教育事业服务,是时代的精神,是民族的魂。

三、实施方法

师欲得其尊,必先遵其道,必先自尊,方可言“师道尊严”。是故个人也好,社会也罢,师者自尊行其道,则他人自会尊师而重教。国家和社会不必强求教师放下“师道尊严”,而应引导教师重新认识“师道尊严”,教师亦不必强求学生尊重自己,因为那份尊重的根源来自于自身。我们可以把“师道尊严”换成“严尊师道”,严尊师道者必然会得到众人的尊敬。

师生关系是学校关系的基础与核心。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关系的前提。师生间建立相互信赖的朋友关系是“教”“学”这个多边合作过程达到默契的必要条件。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指导学生个性健康发展,是师生关系当中的又一深层涵义。在工作与生活中,一个有尊严的老师首先应该是敬业的,对自己的工作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时刻不忘传道、授业、解惑,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一个有尊严的老师同时应该是诚实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没有什么比一个撒谎的老师更让学生鄙视的了;一个有尊严的老师也应该是公平的,不公平一定会使老师威信扫地。而公平又是法治的精髓,教师必须在公平问题上以身作则,才能培养出遵纪守法的公民来;一个有尊严的老师还应该是充满爱心的,只有热爱学生的老师才能赢得学生的热爱,并带动学生之间的互爱互助。难以想象,一个缺乏尊严的教育者能够培养出有尊严的被教育者。

既然“师道尊严”是对教师师德的高度的要求,强调学生以教师为榜样进行学习,这就要求老师要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所以说“师道尊严”不但向学生提出尊师重教的要求,更向老师提出严于律已的要求。“师道尊严”不是教师的绝对的权威,教师也不是圣人,所以应该像其他人一样接受他人的监督与评议,师道在这里得到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对学生的关爱与履行自己的职责。可见教师地位的奠定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教师道德的提高,思想道德品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各方面素质的发展,这是因为如果一个人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那么,这种品质将促进他本人自觉的学习,不断的完善和提升自我。所以,具备崇高的道德品质,是师德的基础。

新时代的“师道尊严”应该建立在新型的师生观念上,即教师和学生首先都应该作为人格平等的个体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去,其次教师和学生都是作为不断运动变化的人参与到教育教学中,共同参与的同时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这是教育教学的发展动力和前进方向。学生只有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才能真正学有所成,教师也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

新时代的“师道尊严”的提出不单只是一句空口号,还应该是政府行为,因为如果教师的工资待遇不提高,那么在这个经济时代,“师道尊严”将无存在的空间:一则教师因为经济而出外兼职,这本身就是有失师道的行为;二是一个过分寒酸的教师是难以在学生面前树立起教师良好形象的。只以知识评价一个人的时代早已远去,我们需要提高教师的生活水平,塑造教师的社会形象,只有这样才能谈论“师道尊严”。除此之外,教育管理部门还应该利用假期组织教师出外考察学习,只有不断的接收外界的信息,适时更新教育理念才不会被社会的淘汰。

四、面临的问题

在教师心里,存在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即教育是谋生手段还是事业,许多人的态度是既尊重又嫌弃。社会对教师的尊重是因为教师传递着人类文明,嫌弃是因为教师所面对的收入不高现实而做出的不得已的举动——从事有偿家教。其实任何职业者都有其自由支配的时间,在这个时间里只要从事的不是违法或是有违社会道德规范的事情,或是像某些地区已明文规定在职教师不能进行有偿家教,任何人都不应该提出质疑或是谴责。教师既然是一个凡人,就应该像其他的父母或是夫妻一样,要为家庭奉献着,一个不顾家的人,难以在工作上尽职尽责。

就教师所面临的压力,我们认为社会对教师的评价和聘用应该更新观念,不能再只看职称,更应看教师做了什么,怎么做,结果当然要看,过程同样重要。许多默默无闻奉献着的教师并没有得到相应的认同,相反那些不勤于本职工作的,在本该用于教学准备的时间却用来搞自已所谓的教研和学术研究的教师而成为教育名星。教师的主要职责是认真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科学家或是研究员。不合理的评价机制却正好让教师变成了科学家和研究员了。所以教育改革面临的另一个问题主是尽早制定出一套更为科学和完善的评价体系,既能准确评价教师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更能促进教师的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使教育成为教师的事业。

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不单只在教师的个人素质,还在于我们国家现行的教育制度,社会对中小学校的评价却仍旧停留在升学率,一切考评都与本来就贫乏的奖金直接挂钩。以上矛盾必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激化,从而导致某些教师的心理的不平衡,进而出现一些违法行为甚至是变态的行为。所以,教育改革不但要对教师的规范化提出要求,还应该对教师权益进行法治化的改革。不应该只强调学生权益的保护,还应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只有在正当权益受到保护的前提下,教师才能安于教育,只有在生活水平得以提高的基础上,教师才能乐于教育,才能发挥教师的内在素质,教育出好学生。脱离教师和学生实际的教学改革都将是海市蜃楼,一现即逝。

时代在前进,教育也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才能担负起民族振兴的伟任,“师道尊严”的重新诠释正好顺应了这一潮流,成为教育改革的先行者。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难为新雨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心灵苦渡点评:

尊重知识就要尊重人才,尊重人才自然就应该尊重传授知识的人。

暖玉点评:

不能否认,新时期的师道尊严正在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要么不尊,要么尊的形式发生变化,诸如过年过节的“孝敬”,多数不是尊敬,而是提醒照顾。
要想重建真正的师道尊严,一是从教师自身做起,也就是有值得学生尊的本钱。二是,改变旧时的严的内容,用适合当今学生身心的严之手段。三是社会的从源头创建尊师重教的氛围,也就是彻底改变“家有二斗糠,不当孩子王”的状况。
作者虽然是从自己的对师道尊严的认识,但表达自己的看法,有社会共性,也是现实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推出来同大家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