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是一个多江河的地方。第一次踏上凤凰古城,抢先摄入视线的就是那一脉平静流动的沱江。呵,那时我模糊意识到凤凰的美、凤凰的精致,一切都是以沱江为轴心的。吊脚楼、虹桥、对岸的酒吧、远山上黄永玉的别墅、两岸的餐馆旅店……围绕着沱江形成一种向心力。沱江带出的何止是水流,它还清扬着凤凰人亘古的情思。沈从文创造的灵感就是得益于这脉水流的浇灌。他在《人生石板桥》中写道:“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不少。……我认识美,学会思考,水对我有较大的关系。”一脉沱江在沈从文的书中流出了多少痴缠的爱情故事。
然而,“江河的深度就是时间的深度”,眼前的凤凰尽管依旧精致,可是它腥风血雨的历史、凤凰人父辈们的生活方式毕竟随着沱江的流动而远逝了。远眺着用朱红色石砖修葺整齐的沱江两岸、那些为吸引游人而融入了大量现代建筑元素的吊脚楼,当年翠翠和傩送第一次相遇的河岸、端午节,翠翠在上面注视傩送赛龙舟的那座吊脚楼早已无迹可寻。
沱江之上,真正意义上的吊脚楼就只有伶仃几家。木板被久远的岁月熏得黑黑的,一些搀扶的地方被摸得油光发亮。屋内则昏暗而肮脏。由于木料易于腐坏、年久失修,看上去它们骨架疏松,总给人一种塌下来的危险。现代交通的发展使江河退出历史的舞台中心。伴随着江河消隐在黑暗里,吊脚楼内外奔放的日子也嘎然而止。它成了历史的遗骸与标本,成为江河繁华时代的印证。然而,就在这些吊脚楼扎实坚固的时候,会有多少美丽的苗族女子在上面对镜梳洗打扮,等待着从船上归来的男人。越来越多的新式吊脚楼混迹其中,与仅有的几家支撑着历史重量的老式吊脚楼相比就显得“形迹可疑”。但它们却是吸引游客的亮点。传统吊脚楼的消逝,凤凰古朴的色彩似乎也要褪色。无奈,谁都敌不过新陈代谢的自然法则、现代生活与历史的矛盾。
老街也是凤凰历史的一部分。走在交织如网的老街上,感觉时光倒流了几十年。踏着被凤凰人祖祖辈辈穿着草鞋的双脚磨得滑溜溜的石板街,通过脚底我们与历史沟通着。临街而立的是一排排店铺。铺与铺之间挨得很紧,同样是新老交集。有些是用木板作门,把木板一块一块挪开,店铺就能最大限度迎客。这是最传统的店铺,大体就与《孔乙己》中所描写得咸亨酒店的样式相仿。保存得完整的,房檐下还嵌着木雕花窗。有些店铺的门口则躲在厚厚的青砖墙后,向屋里头凹进去,拓出了店子“曲径通幽处”的意境。街上的店铺绝大部分不再是为凤凰人提供生活所需而存在,摆卖的都是各式纪念品。
在凤凰的日子里,我们可以随处看到凤凰人尽心地利用现代手段把祖辈们的东西保留下来。旧的腐化了就拉倒,依照原样重新建起来,造工甚至更精细。吊脚楼、老街上的大多店铺就属于这种情况。我想,一方面是旅游经济的刺激,另一方面是出于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愫。历史上,苗民经历了多少场酷劫恐怕连他们都说不清。当苗民们过着最苦难的、最受压迫欺凌的日子时,是江河把它能给予的一切赐给苦难的苗民。有了这种慰藉,到了今天,凤凰的居民对古城依旧有说不出的热爱。
凤凰至今仍是一座完整的古城,但它不免苍老了。它的美丽甚至很脆弱。每年要承受数以百万记游客的抚摸、踩踏,致使当地人不得不有意或无意地对它进行修整。重新修整就意味着越来越多的旧东西遭摒弃。我们只得从半新半旧的建筑中遥想当年的凤凰。
一年后,当我们回忆起在凤凰的那段日子,吊脚楼、石板街这些在俗世中仍然保留一份内涵的东西就成了记忆里几道最显眼的风景。
-全文完-
▷ 进入韩妮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