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人们把过年称为“年关”。现在不知道是谁的发明,把“五一”和“十一”长假叫做“黄金周”。其实“黄金周”对于老百姓来说和“年关”差不多。
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商家从老百姓的腰包里掏出3200亿元。据商务部监测,5月1日至7日全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00亿元,比去年“五一”黄金周增长15·5%,其中餐饮业增长17%。新华日报报道:今年“黄金周”南京旅游收入25亿元,地铁8天运送游客230万人;无锡旅游收入日进账3·3亿元,商家日进账5·2亿元。不知道他们的统计是否有水分,但是起码说明,“黄金周”是旅游、商家、交通等部门的“淘金”周,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是“化钱周”,老百姓的对“黄金周”的怨言很大。众商家喜笑颜开,老百姓苦不堪言。
老百姓说,“黄金周”商家瞅准老百姓的腰包,变着法子让你掏钱。到处都在搞促销,一不小心,就会掉进购物陷阱。“黄金周”旅游大提价,服务还很差。假日旅游真是活受罪,游人太多,线路缩水。大都是“上车就睡觉,下车先撒尿,到了景点乱拍照,回家觉得什么没看到。”“黄金周”的交通更是人满为患,到处是人山人海,一票难求。无座车也得付全价票。这次大提速,其实“和谐号”是快了,但是大部分车都得给它让路,其他车大多反而比以前慢了。有许多绿皮车还被砍掉了。说是提速不提价,其实那是骗人的。动车组提价30---50%,不提价的其他车慢了,绿皮车不但更慢而且少了许多,老百姓还不得不坐“和谐号”,农民工被逼上豪华车,不得不把血汗钱交给交通部门。
“黄金周”那么多的窝心事,老百姓怎么开心得起来。难怪有人建议取消“黄金周”,或者改名吧,叫“花钱买罪受”周如何?
-全文完-
▷ 进入修铁钢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