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老乡也是朋友的电话,打听我老家的一件事情,我说因为好久没有回去所以也不知情……说这话的时候我突然有些不安了:为什么这么久没有回乡下的老家,父母不需要我看望吗?还是真的很忙呢?大概身处异乡的人,都有一种恋家情结,只是深浅不同罢了。清代学者王国维曾说过,做学问有三种境界,其实,不止是做学问,由于每个人的知识、经历、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做同一件事情或是处于同一种状态时,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回家对于我来说,也是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心理历程。
由于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小村庄,我20多岁离家出外打工后来又去求学。可能由于当时上初中年纪小吧,总是特别想家,有时候面向家的方向一个人悄悄地哭一会儿。每每快到寒暑假,总是兴奋得夜里睡不着觉。父母对我很随和基本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但记忆中,奶奶端着香喷喷的饭笑眯眯地推开房门的一幕,总是在脑海里不断地闪现、重复。现在想来,那时的我回家,就好比一个羽翼未丰的小鸟天黑归巢般,渴望父母和家人的关心呵护。
好不容易工作了有了自己有家,也时常想起乡下的老家,一有机会就整装待发。虽然我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分外想家,但对于慢慢变老的父母,我感到时光的无情。每一次回去,我总会把我的儿子带上让老人们有意外的喜悦,接下来父母会忙里忙外。我一边干着琐碎的家务事,一边同父母聊着家常,感觉少有的宁静满足。
近两年,回家的次数慢慢少了。有时是因为烦闷想为自己寻找精神动力,才到乡下体验生活。倒是经常给邻居打电话让其找父母来听我说活,似乎通过这样的方式弥补对父母的忽略,开脱自己的懒惰。父亲却经常在电话里反复地叮咛、嘱咐,让我不厌其烦。但有一次我听到一个乡亲开玩笑地说:“你们孩子小的时候要照顾,孩子大了要上学,等你们以后回来了,我们这代人也该伸腿了!”——不知为什么,我的眼睛有了一些雾层。这种话要是年轻时也许真的会一听而过,但我已是而立之年,并且也已为人母,听了只觉着悚然!“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对子女的爱和想念是没有什么能比的。
年龄越大越感觉时光如白驹过隙,很多事情我们都不及分辨,就结束了。在少年时期,对父母的一些观念和思想不屑一顾,都什么年代了,还那么落伍。而后来,我一点一点地体会到,其实他们的人生智慧和生活态度是我们远不能及的。回家也是一样,一般我们总是把它排在其他所谓的重要事情的后面。这一方面也是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一方面也表达了这样的信息:父母是最能理解、最容易原谅自己的人。
我想:在城区生活的我们,有可能的话,还是尽量地多回家看看父母,以慰他们拳拳的爱子之心。正如歌里所唱:老人不图儿女对家有多大贡献,一辈子总操心就图个团团圆圆……是的,又一个春天到了,我不禁又想起那遥远的生我养育我的小山村,期待着踏上回家的路……
-全文完-
▷ 进入和谐男儿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