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君读一读《增广贤文》
近年来很多文章和舆论都在感叹、谴责国人在礼貌、卫生、诚信、道德等诸多为人处世方面的缺失,尤其是老外,总爱诟病国人的不文明、不礼貌、不卫生……泱泱中华世称礼仪之邦,不是浪得虚名的吧?我们祖先步入彬彬有礼的文明时代时,欧美各国还在茹毛饮血呢!曾几何时,国人就把传世数千年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沦丧殆尽!鄙人思之再三,得出一个结论(正确与否,有待诸君指正):从90年前“五四”运动扫荡“孔家店”开始,直到“文革”猛烈横扫“四旧”,把传统文化彻底摧毁。时至今日,还有几个潜心读一读国学经典?特别是“80后”的新生代。在这浮躁的拜金主义时代,我想劝大家读一读在中国流传甚广的《增广贤文》,这是一本处世箴言,曾深深地渗透着中华民族各族人民的心灵,指导着国人的行动。
这本书与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重要论述有相辅相成的作用。《增广贤文》告诫人们“知荣辱,明善恶”的做人准则。语句精辟,寓意深刻,千百年来传诵不衰,成为脍炙人口的格言警句。
《增广贤文》受时代的局限性,不可避免也存在着“糟粕”,如“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等句就是在宣扬宿命论,不去积极奋起向“命运”抗争。这种消极语句在书中仅占极小部分,相信读者会选择正确的价值观,舍弃糟粕,留住精华。
拙文对《增广贤文》加以概括并粗浅论述,与诸君共勉。
一,学习文化的重要性。“有田不种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仓廪虚兮岁月乏,子孙愚兮礼仪疏。”“学者如禾如稻,不学者如蒿如草。”“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士者国之宝,儒为席上珍。”“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等,古人崇尚读书导致文化繁荣,与重视学习文化的心态密不可分。但古人强调读书目的只为了求取功名富贵,光宗耀祖;没有追求科学真理的现代理念,主观上也没有兴邦富国的壮志,认为那是高居庙堂者之事。摒弃了这种蕴藏句中的不良思想倾向,只取重视读书部分,对学习文化大有裨益。
二,向善嫉恶为人之本。古人“向善嫉恶”的心态,在《增广贤文》中多有反映,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善必寿老,恶必早亡。”“为善最乐,作恶难逃。”“善事可作,恶事莫为。”“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平生莫作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但将冷眼观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日子未到。”“作善鬼神佑,作恶遭天遣。”等等。古人对善恶泾渭分明,在自我修养上十分重视善恶观,但在诸多重善嫉恶的箴言上都打上因果报应的烙印,这是时代的局限性,科学不昌明所致,我们不能因此而武断古人怕遭报应才有向善之举。
三,对贫富的矛盾心态。对财富的享有欲是人的本性,终其一生,做牛做马也好,巧取豪夺也罢,其目的就是追求财富。国人对财富的追求普遍存在一种矛盾心态,一面对财富的向往,一面又对财富的轻蔑。请看:“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欲求生富贵,须下死功夫。”“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有钱道真语,无钱语不真。”“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劝有钱人。”这是对财富的渴望。“贫穷自在,富贵多忧。”“黄金未为贵,安乐值钱多。”“求财恨不多,财多反害己。”“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富贵定要守本份,贫穷不必枉思量。”一旦得不到财富的情况下又对贫穷心安理得,处之泰然,不象今人会愤愤不平,会铤而走险去杀人抢劫。
四,诚实守信,本份做人。古人特别看重信誉,恪守“人无信不立”的古训;卑视不讲信用、反复无常的小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复小人心。”“许人一物,千金不移。”“人而不信,不知其可也。”。因是诚实守信,才能做到本份,不惹事生非。“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守口如瓶,防欲如城。”“见事不说,问事不知;闲事不管,无事早归。”“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忍一句,息一怒;饶一着,退一步。”“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这种谨言慎行的心态,虽有利于和睦相处,却也缺失见义勇为的献身精神。
-全文完-
▷ 进入康慨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