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任卢承庆为“考功员外郎”一职,卢在考察一位管漕运的官员的考绩时,分别给了他“中下”“中中”两个考绩时,这位官员看后都没有发表任何意见,也没有表现出不满或喜悦感激之类的神情,卢给这位官员评价为“好,宠辱不惊,难得难得”,并把考绩改为“中上”这一等级。于是就流传着这么一个典故。以后人们就把那种不为外界的好坏与自己的得失或喜或悲的做人处世的境界作为最高境界来追求,先有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再有《菜根谭》里的“宠辱不惊,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去流无意,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现在有很多网友就直接把“宠辱不惊”作为他的网名,或在个性签名里写上这副对联,其意思不言而寓。
人生活在这世界上,总会有所索取,如简单的衣食住行,高级的如名誉地位等等,得之则喜,失之则忧。此乃人之常情,但用“惊”字来形容人的心境,那说明得与失超出了人的心理预期值,要么好的多,要么差的远,以致出现了超出了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所表现出来的“惊”。那位漕运官员久经宦海沉浮,自己功过各有一些,“中下”“中中”的考绩完全在自己的心理承受范围之内,所以也就无所谓“惊”。他是一个人的正常反映而已。可是我们有些人却认为是一个人刻意修炼的结果,于是有人把他叫做“忍”,有人叫做“淡泊”,还有人叫“心胸豁达”,从内心出发修炼,让自己的内心与面部表情表现不一致,高兴也好,悲伤也罢,在别人看来都一样,时间久了,旁人会说这人城府很深,自己总认为这是“宠辱不惊”。
漕运官员的“宠辱不惊”是这样修炼的吗?不,他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结果对他来说并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心的过程无愧于心。所以也就无所谓惊喜,如果是祸那也躲不过,再者用事实说话还有什么话说?所以他的宠辱不惊是一个做事蹋实的人表里如一的正常反应。与那些善于掩盖内心发虚的人是有本质不同的。付出劳动得到应有的报酬没有超出正常值是不会惊喜的,只有超出预期值才会高兴,过多或过少才能惊起来。中国有句古语:“为人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与“宠辱不惊”的有时意思几乎一样,区别在于前者多用于平民百姓,后者多用在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所以心不惊在于自己对自己的所做的一切产生的结果在一个正常的预期之内才会有的。
宠辱不惊和宠辱皆惊从另一种角度说这些人都认为自己是一个比别人小的人物,都会是依赖别人而实现自己的价值,区别在于前者顺其自然,后者刻意追求、阿谀逢迎,十分在意自己的得失。顺其自然者怡然自得,快快乐乐,刻意追求、阿谀逢迎者有时玩的心惊肉跳、风光满面,有时又会心灰意冷,生命中凭添许多烦心之事,到头来难以找回自我。
有才之人受宠不会心惊;无才之人受宠才会心惊。有才之人受宠会感到担子在加重;无才之人受宠会觉得心情无比舒畅。更有甚者,无才之人受宠极力掩饰自己的喜悦,美其名曰:“宠辱不惊”。有才之人渴望伯乐再世,无才之人希望昏官一片。
依赖别人而实现自己的价值是一种被动的为人处世思想,他们的理想总是在有限的空间里展开,他们往往缺乏开拓进取意识,有时会和更大的成功擦肩而过。
世界本是五彩缤纷,人生简直短暂如梦。快乐时你就笑吧,悲伤时你就哭,该惊就惊,该喜就喜,别刻意控制自己,别让自己做到不以己悲,不以物喜。否则生活才会真的很累。真正的意义的“宠辱不惊”不在自己的修炼,而是自己努力之后自然而然的结果。
-全文完-
▷ 进入周振峰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