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如为之沈清越

发表于-2007年04月30日 晚上9:19评论-0条

苏东坡曾说过这样的话,“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后人也曾对此有过补充,“读《报任安书》不下泪者,其人必不为人。”

世人是否皆为不忠、不孝、不友、不为人之人。那试问,读《出师表》而下泪者几人?读《陈情表》而下泪者几人?读《祭十二郎文》而下泪者几人?读《报任安书》而下泪者又几人?

谁愿说自己乃为不忠、不孝、不友、不为人之人?

别的不多说,就说那《出师表》,怎么的都该是知道的,三国时期的诸葛孔明所作,陆游对此有“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之评,就是对其在文中表现出的忠诚而字而言,此作被世人视为忠臣之作。

可如今,有读其而下泪者吗?

如今的《出师表》一文,出现在初中语文教课书中作为学习之文,可读后有下泪者吗?

就不要说下泪了,其文中的浅字其意又有几人懂否?不能够看懂,何来感想。而译文却又大不如原文,没有其中之意之境,复有几人可懂。

也许是文字深意不能理解透彻,可大概一是如今的我们的思想过于复杂化,对于不同的感情,间的多了,感受的也多了,又怎能对只表忠之一字的《出师表》而下泪。

现今的人们,或许已不觉曾经的那种情感怎的能感动那样多的人,可曾经那些人们的忠、孝之情,却不能令我们所忘怀。

虽如今已无君无臣,可忠信之意永留在我们的心中,可自古所有的孝之一字,我们是否还曾记得。

善待老人,关心老人,这是对社会的呼吁,那便是要唤起那一个“孝”字。

百善孝为先,如果不能够孝顺父母,那怎可当的起那一个“人”字。

李密所作《陈情表》,写出了他对自己祖母的孝,字里行间充满了那一个“孝”字,透出了李密其人不愧对于那个“孝”字,所以他以孝闻名。

在《祭十二郎文》中,韩昌黎拥自己与十二郎的友谊之情,是写下了那一个“友”字。

而就是一个“友”字,充分的体现出了人个人的本质。

友之一字,日日为人所提,可真为友者,又有几人。

志同道合之人,因缘所见,所以为友,不离不弃,那为真友,实友。

如不可,便不可谓之友。

如终有一日,可遇的一人,彼此不离不弃,相互理解,便可说,一生无憾。

真正能够懂你的友,一生交一便可满足。即使一在天之涯,一在海之脚,也能听得到对方的心声。

如今的我们,不可做到读《出师表》、《陈情表》、《祭十二郎文》而泪下,而我们却并非那不忠、不孝、不友之人。因为时代的变迁,时光的流逝,思想也在不同程度的发生着改变,而那曾经的话语,并不能够充分的说明些什么。

所以,忠、孝、友三字,也唯有自己才能够真懂。

2007·3·15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沈清越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薄云残雪点评:

读懂的不只是古人的文字,而是文字之外那份隐含的心。文章给人以新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