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买房成为有房一族买车成为有车一族么?为你支一招,包你梦想成真!”大约是刚刚沐浴21世纪的温暖阳光,一切都充满了“化腐朽为神奇”的快意,以及“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的豪迈或者喧嚣。
“花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当时,面对蛊惑人心的口号,几乎没有人会怀疑它的理性。
“有两个老太太,一个是中国的,一个是美国的。中国老太太穷尽一生之力,终于在七老八十的时候,用所有的积蓄买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宽敞明亮的大房子,她满意地想‘我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可以凭借自身的力量心安理得地拥有房产了’。美国老太太在风华正茂的年纪,就用贷款买了一套大大的房子,然后穷尽一生的岁月还款,终于在七老八十的时候还清了所有的债务,她满意的想‘我住了一辈子大房子,现在终于还清一切欠款,真好’。”请注意,为了同一个目标,两国老太付出了几乎同样的努力,但结果迥乎不同,一个仅享受了几年,一个却享受了近一辈子。孰优孰劣,岂非一目了然?
于是,就如一道曙光,让诸多国人茅塞顿开,思想因此而极大解放,境界因此而极大提升,行为因此而极大改变。几乎就在一眨眼的功夫,依靠分期付款的好法子,有房一族、有车一族呈几何级数增加,整个社会现出一派兴旺发达的繁荣景象。那个时光,胆敢非议“美国老太”的,不是嗅觉失灵就是不识时务。所以,很少有人不自量力。
岁月匆匆,当年轮一圈又一圈地外扩的时候,“房奴”、“车奴”的称谓也渐渐走上历史舞台,成为不容回避的特殊问题。很遗憾,我没有成为其中光荣的一员,却时时刻刻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我套牢,我熊市,可是我别无选择!”个中心态,一言难尽。
这时再回过头来寻思新型消费理念的启蒙思想“两个老太之比较观”,终于发现其中的一些缺陷,觉得很有论证一番的必要。
单从物质形态的拥有看,美国老太无疑是明智的,从豆蔻年华发端,直至两鬓苍苍,一直徜徉在房的实有状态中。但是,请注意,这种充实是建立在外力改变几乎为零的背景之下的,也即匀速直线运动条件下小木块在摩擦力忽略不计的情况下所能形成的运动轨迹。说白了,这只是一种理论条件下的理想状态。在现实生活中,情况则要复杂多变得多。工作出现差池、经济效益下降、失业下岗以及其他种种不可预料的变数,都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谁又敢保证美国老太一直拥有分阶段分步骤市实现梦想的能力呢?一旦出现危机,上演“得而复失”的悲喜剧就成为一种必然。因此,选择“美国老太”,一定意义上就是选择了工作不能有变数的压力,选择了受不可预料的变数支配的工作生活节奏。
反观中国老太,在物质享受和实物占有上,绝对是大亏特亏的。含辛茹苦一辈子,总算见到理想中的家园,可美梦成真之后,又失却了充分享受的能力,正如前几年很流行的一首歌中所唱的“想去桂林可是没有金钱、有了金钱又没有时间”一样,很让人叹息。但是,我们不能忘了,这种所得是在充分化解变数、消解压力的情况下所拥有的,其精神的愉悦、安定是美国老太所不能比拟的。
简单地说,仅从自然属性的角度而言,美国老太领先中国老太的距离何止千万。但是,从精神追求、精神压力更为重要的社会属性的角度看,情况又正好颠倒过来。正所谓,物质精神,各有所长;中美老太,各有千秋,不可简单地一概而论也。
再从奋斗的路线看,美国老太先有明窗净己的结果,再有年复一年的奋斗过程。不管承认与否,其工作生活的很大一部分,都围绕着既有的结果。这就跟“月亮绕着地球跑,地球绕着太阳跑”一样,黏糊糊的,甩也甩不掉,要不怎么说“房奴”、“车奴”这么贴切呢。所以,其调整改变追求目标的阻力较大。至于中国老太则先有奋斗的渐进过程,再有水到渠成的自然结果,目标也可以随着实际过程不断地调整,其新鲜度较强。从这个角度说,又似乎是中国老太略胜一筹。
其实,俩老太只是东西方文化背景下的不同符号。对此,只要抱平常心即可,完全不必厚此薄彼。追求质感而又有经济实力为支撑的,那就像美国老太一样快乐着;追求妥帖而又以传统儒学为基石的,那就像中国老太一样愉悦着。到底做哪国老太,那只是你个人的自由,如此而已。
当然,在“透支明天金钱”风头稍过的时候,以阿q的精神胜利法为美国老太浇点凉水,也算一点带有小心眼的爱国主义吧,尽管不无机会主义的嫌疑。(2007年4月)
-全文完-
▷ 进入明镜亦非台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