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大人”,“大小孩”
我想说我们的社会不知从哪一天开始,乳臭未干的黄口小儿跻身于成人文化氛围中,假装成熟的大人,做着成年人的事;我想说我们的社会不知从哪一天开始,三十郎当岁的成年男女“返老还童”,嗲声嗲气地向社会撒娇,宣称自己不过是“男孩”“女孩”,乞求大人的溺爱、宠爱。
“小大人”是社会的悲哀!
10岁男童在网上用“老婆,爱你”等字眼跟别人聊天;他们在网络上注册结婚、生孩子和离婚;和“妻子”常在一起讨论他们那“两层复式豪宅”中的家居装修……
也是10岁女孩说,长大了要嫁个大款,遭到妈妈的责备;女孩反诘她妈妈:“如果爸爸不是公司老总,没有钱,你会嫁给爸爸吗?”气得妈妈把她一顿好打。
这不是装成熟的大人,这已经是早熟的“大人”,无论是思维、语言,哪一点显露出童稚?
如果说这是虚拟的网络游戏,当不得真;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小大人”的高超表现更令人惊叹。
南京一个10岁女孩用50天时间完成2008米长的毛笔书法长卷,向奥运献礼;9岁男娃更厉害,4小时做了6700个俯卧撑,打破成人在1994年的全国记录。
一个向奥运献礼,一个打破全国记录,你能说他(她)们的成绩还不显著吗?不该得到表扬吗?这的确是大人们也未必能做到的“大事”,把孩子推向媒体,推向社会,去大张旗鼓宣传“天才”,号召所有孩子向“小大人”学习,似乎无可非议。可是想过没有,他(她)们还是个童稚未脱的小孩,他(她)们还正在发育时期,只有做那些同年龄更相配的“小事”,才更有利于他(她)们的成长和身心健康。不顾自然规律,硬要象大人一样去完成多少千米书法长卷,去打破成人记录,过早失去孩子的天真和天性,恐怕不是孩子本人的心愿,而是大人们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在孩子们身上的反映,是大人操刀为其设计的“成名”之路。
网络游戏也好,勤学苦练也罢,小孩做成年人的“大事”,一名以冠之曰:“早熟”。孩子在成人文化中迷失趋于早熟,不是件好事(孩子早熟不是本文讨论范畴,就此打住)。
“大小孩”是社会另一种悲哀!
受过中等或高等教育,是国家栋梁之材,无论怎样说,都该“老成持重”一些;相反却赖在孩子的年龄段上,厚着脸皮装天真装烂漫装单纯。电视荧屏(特别是“超女”始作俑者湖南卫视更甚)的娱乐节目上,二十好几都快三十的大小伙大姑娘(应该是大龄青年了)还嗲声嗲气的“男孩”“女孩”,也不知道肉麻。媒体的炒作吹捧,一大帮青年一下子都“返老还童”,赶时髦地只有真正是男孩女孩才好意思说出口的“可可”(哥哥)“咪咪”(妹妹)满大街地嚷。三十好几的大老爷们装嫩扮演“纯情少年”,让人酸掉一排大牙。
自从任贤齐那首“对面的女孩看过来”红遍大江南北之后,“男孩”“女孩”的外延就无限扩大,从三四岁到三四十岁都是“男孩”“女孩”的范畴之内,这种自幻心理已经在大众文化中蔓延,装小孩学小孩成为一种时尚,一种骄傲。
我记得在读初中的时候,老师就严肃地告诫我们:“你们不是小孩子了……”;当代有些失足中学生,老师和家长都说:“还是孩子嘛……”。
明明是小孩,却收起孩子的天真烂漫,努力去做那些严肃的“大事”;明明是成年人了,又受过多年教育,偏偏装出憨态可掬样。怎样解释这种社会现象?答案是:“小大人”提前毕业了,“大小孩”还在读幼儿园。
2007年4月27日
-全文完-
▷ 进入康慨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