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文,珍忆那日渐远去的烟雨岁月。
谨经此文,感谢那支持帮助过我的朋友。 ——作者心语
在网上当编辑,最特殊的一点就是拥有一条看不见的“通道”。
这条通道,没有砖墙相隔,没有装饰相配,简单的“编辑通道”或“审核通道”四个字,就连接着另外一个文字世界,挂在频道首页的位置上如同一条时空隧道,透着一种淡淡的神秘。
其实刚上网时,我并不知道网上还有这么一条通道的。记得那时的我,每天只知道写自己的文,只知道投稿后等待那文的通过,全然没有考虑过文章审核过程中的操作构成,直到有一天在烟雨频道申请编辑成功之后,我才第一次发现了这么一处神秘的天地。
这条虚拟的通道,只是一个简单的网络操作命令而已。简单的仅仅只有“审核文章”一个功能。无名无利,甚至付出没有回报,便是这条通道所有的特征。它不能通船,也不能行车,更无法用尺子丈量有多长多远,但它却承载着所有编辑与写手的悲喜爱乐。
它是虚幻的。如一条知识的天梯,连接着频道与写手,“山”这边与山那“边”的风景如何,只有通过它的人才能了解到。真实的人行走在这虚幻的通道里时,往往有一种隔空隔世的感觉,飘飘渺渺,静静谧谧,于无声中书写一网的精彩。
它是简朴的。不张扬,不喧哗,静居一隅,悄悄地望着一拨拨的文来,又悄悄地望着一拨拨文走,如同身处沙场的将军,不发一言,却威仪十足,手挥过处,便是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它又像边关的哨所,掌握着每一篇文章的命运,冷漠中让人心生几许敬畏,淡泊间又显现着无尽的柔情。
它是孤寂的。孤寂中看着一网的繁荣与兴旺,却不曾言语;网上的每一处灿烂离不开它,但灿烂中却不见它的身影。身处网络闹市中的它,就如同足球场上的裁判一样,站在万千人中间只感受到荣光背后的虚无。来来去去的文章,行色匆匆的编辑,每天都在这个通道里行走着,却不曾在这里留下丝毫的足音。一举手的点击,文和人便轻轻地绕开它,进入到了各自的归宿处。
这不起眼的通道,也许没有人去认真地细思过,但在我心中,却对它有一股莫名的感触。因为它,让我在不长的网络生涯中,体味到了欢、感受到了痛、遗留下了恨。它让我第一次接触到了网络文化更深层次的故事,也第一次让我体味到了如现实生活一样的错综复杂的争斗纠缠。这条狭窄的通道,就这样莫名地刻在我的心里,深深地划过后,又在爱恨间如风而去,说不出的味堵塞着一季一春的空虚,浅浅淡淡地照射着自己的网络人生路。
第一次触摸这条通道时的心情是无比自豪的。也许现在回想起当时的心情,感觉有点可笑,甚至还有那么几丝幼稚和滑稽。但我想,那一刻的感怀绝对是发自内心的:从第一次上网,第一次写文,第一次当编辑,自己走过了一段与现实创业一样勤快的网络文字路。这一路上,有过多少挑灯耕耘的夜战,有过多少喜怒欢悲的凝视,已如水般飘散,全然记不得了。当时只认为,这条通道是自己辛勤努力下的回报。
引领我走过这条通道的,是文风辛辣的杂文编辑——逝者如斯。当时不知身处何方的他,如千里传音一般用qq细心地引导着我,一步一步地带着我通过了那处神秘的地带,完成了自己有生以来的第一次编辑审核工作。末了,如斯朋友说了一句话,编辑干好干坏不重要,关键的是要有责任。
那一天,是2007年2月26日,距今整整二个月,短暂的如同昨日。
走进这条通道后,我才真正意识到,网络文字除了娱乐之外,还有比现实社会更突出的公德心和责任感。而这份责任感,完全是自发的,就如通道本身一样,寂寞中承载着热闹,并略带着收获与放弃的阵痛。也许有人会说,网络编辑好啊,那网名挂在首页上就是一块无声的招牌。其实不干不知道,干了才明白,审文阅稿确实是一种痛苦和折磨。这份痛苦如同居家过日子一样,伴随着每一天。先不说个人素质对审文速度和质量的影响,单就时间这一项就足以折磨人。没当编辑前,自己下班后除了敲点文字之外,便看看电视,逛逛大街,亦或是上网与朋友聊聊天,无忧无虑中便将那份清闲的时光打发掉了;而当了编辑之后,则全然打乱了自己多年来的固定休闲格局,看电视的时间基本取消了,除非有相当精彩的体育比赛;上网聊天时间少了,有时聊也是边审文边偶尔地插上一言半句。而那每天十点准时睡觉的习惯,也因当了编辑后改为了每晚十二点,甚至更晚。
然则,这份痛苦只是暂时的。痛苦过后的欣慰,则是这“审核通道”最吸引人的地方。每当审核过后,望着那一版刚出炉的文章,欣喜之情便悄然地荡漾在心底。因此每次审完文,我并不急于将鼠标移向它处,而是静静地、逐篇地,从头至尾看一遍刚刚审核过的文章。此时的心情,也许比那文章的作者还高兴,那或传神、或平庸、或到位、或失误的点评,就如大海里一处航标,浅浅地照在路过者的面前,点缀着这一文的精彩。这个时候,如果有细心的写手在自己所点评文章的后面留上那么一句半句或感谢、或称赞的词语时,那心情也许比自己的文章上了头版头条还高兴。所以,当编辑是苦乐共存的。这份苦与乐消融在那虚拟的通道内,如天籁之音般激荡在编辑的心头,于淡淡的网线摇曳中,是那一季的心花怒放。
在这条通道里行走久了,我的心便渐渐地静了下来。对文字从未有过的热爱让我每天都与网络风雨相伴,像个战士一样奔波在文字之中,丝毫没有倦意。上网,成了我的第二份工作。尽管这份工作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但是它的重要性却排在了吃饭、休息、娱乐等等前面。如果不在网上,这条通道便成了自己心中最大的牵挂;上网后,第一时间则直奔这一处。我知道每时每刻都有写手的文章在这里等待着通过,延误一会钟,也许便会增加一丝写手的焦虑。时长日久,这“审核通道”就好像已化虚幻为有形,成了自己人生驿站上一处必不可少的桥梁。
诚然,审核通道不是一个网站的避风港,甚至这里永远都无法脱离内心的争斗和人情的争议。文章的审核,没有一个完整的标尺来衡量,大量的稿件又怎能让每一位编辑在审核中面面俱到?因此,文章的定性争议,便成了这审核通道里唯一的不和谐声音。诚然,文章上网后,每一名写手都希望广泛地得到网友的关注,但文章的评审定级,就直接决定了这文的走向。这个时候,面对不合格或是有争议的文章,是挡还是推?是按标准走还是打点人情分?也许每一名行走在这通道里的编辑都会为难。因为,他们也是人,他们本身也是一名写手。每当遇到这样的情况时,我便悄悄地在这通道里转上几圈,让自己内心的争斗稍微平静后,以一份理性和淡然,以及对所有写手负责的心态,写下自己或许不够深刻但绝对公平的评点。
以这样的心态,我一共在烟雨杂文栏目里闯荡了整整四十天。四十天中,我在这通道里前前后后共审核了五百来篇稿子,平均每天十来篇。量不多,却包含着自己对写手的尊敬,包含着写手对自己的信任,包含着频道对自己的期望,还包含着自己对网站、对写手的一份责任。四十天的风风雨雨,我在这通道里见证了网站旧貌换新颜;四十天的晴晴阴阴,我在这通道里结识了数不清的异乡朋友。虽然这通道每天如走马灯一般地更新着文章,更新着写手,但不曾更换的,是这通道的气息。它静静地看着,望着,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它用自己的宁静,烘衬着网络的明天;它用自己的宽容,谅解着写手与编辑之间的纷争;它用智慧,调和着各个方面的需要;它用爱心,构筑着自己的心态从浮燥走向了成熟。它就这么心甘情愿地扮演着自己的角色,陪伴我走过了一天又一天,如老朋友一般,静中含笑,让自己的足迹遍布在烟雨的角角落落。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原以为注入了自己心血的通道,能够长时间地陪伴着我,让我文字的笔触能够在这港湾中得到永远的栖息。可是,风起无因,事出无奈。最终,我还是在这通道的墙壁上亲自划上了一个不完整、却伤感悲壮的句号。结局,或许是意料之中的事。重义重情的我,加上笔锋怪异,心直口快中便是暴风骤雨,来匆匆,去匆匆,没有一点拖泥带水,我便成了烟雨审核通道里的一名过客,不留下半丝的足音。只是未曾想到的是,当初引领我走进这条通道的如斯朋友,以及给了我无限支持与帮助的、刚刚走上编辑岗位的奔月朋友,因为我也一块告别了在这通道里的演出。是缘?是过?谁也说不清,只有这通道见证了一切的是是非非。它在寂然中,轻轻地迎着我,又轻轻地送别我,不洒落一滴红尘里的烟雨。
去也去也,去何方?迷离中,我将自己的脚步迈向了异网它乡。因为烟雨的这段文字历程,让我真正感受到了入心入肺的对文字的热爱。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让我与这虚幻的网络已相融相汇,无法摆脱,也不可能摆脱。如同初恋的女友一样,挂在思维里,挥不去也消不散,静静地渲染着上网时的心情。
在它网,我依然行走在同样的通道上。每当在似曾相识、却物已非同的审核版面上跳出当初在烟雨里遇到过的熟识朋友时,那一时的心情,就如同在异乡的土地上遇到了旧年的故知,一股浓浓的亲情感便立时传遍全身。这个时候,我便把内心深处的问候化作无尽的友情,一并注入到那百十字的点评中,默默地将自己的心声通过网线,传到那一头的朋友心中。不为别的,只为了这份曾经的烟雨情谊。
-全文完-
▷ 进入洞庭樵夫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