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唐僧西天取经,仅有一钵、一马,心凭磐石信念,历经千辛万苦,不为繁华左右,不为富贵留连,终将“真经”迎回中土,成为千古佳话。
而今随着“国门”打开,“西天取经”的队伍是空前浩荡。上至省长下至村长,每有新政策、新举措、新项目出台,便理直气壮地想起唐僧,不到西天誓不休,“出国考察”成了领导的“惯性思维”,似乎只有“西行”才能表达决心和干劲,仿佛“洋经”就是灵符妙方,可普渡众生、可振兴百业、可包打天下。
两会期间,“公费出国考察每年耗资3000亿元”成了热点话题,如此触目惊心的数据,总能不叫人痛心疾首。
为何热衷不已?答案显而易见。因为如今“取经”再不用像唐僧一般,饥餐渴饮,栉风沐雨,而是行有飞机,住有宾馆,食有佳肴,更可阅尽人间美色,还可携妻儿同游,不必担心“囊中羞涩”,一切公费,何乐而不为?“出国考察”俨然成了“出国旅游”,更有甚者,打着考察的“幌子”,转移赃款,携款外逃,高山、杨秀珠之流即是如此。“上车就睡觉,下车拍个照,花钱不心跳,回国啥也不知道”的大有人在,故人大代表叶青一针见血指出:“公费出国考察已成为腐败的一个通道”。
出国取经,可开拓视野、转变思维、学习经验,本无可厚非。“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问题是这“石”是不是非得自己上山去现场采伐呢?唐僧“西天取经”是“华山一条道”,非亲力亲为不可!古语云:“如有志于学,虽草庐中应可知天下事”。信息封闭的古人尚且如此,而生活在网络时代的人们,要借鉴别人的经验,反倒只有出国考察一条路了?岂不悲哀!如今网络资源十分丰富,鼠标轻点,信息应有尽有,既便捷又经济。更重要的是网络没有时空界限,方寸之间可以边看、边学、边比较、边思考,取之“精华”,唾手可得。反之,时间、语言、环境均受限制,兴师动众去“西天”,结果亦只是走马观花看表象,蜻蜓点水取“歪经”。
再说“外国和尚不一定念的都是真经”,各国的国情、风俗、文化的不同,带来社会基础、经济模式的差异,适合他们发展,不一定就能促进我们进步,生搬硬套,只能弄出新的形式主义。就算“外国和尚会念经”,既然可以走出去,当然也能请进来。比如邀请外国专家来华交流,当面谈经论道,让更多人受益,还可节约经费,岂不妙哉!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举世瞩目,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建设新农村的典范华西村、有誉为创业之星的海尔……各行各业可学的“先进典型”数不胜举。如果放着家中真经不学,却要远涉重洋取“洋经”,岂不是自欺欺人,心怀鬼胎,说到底还是想借“取经”之名,行“旅游”之实。如何根治?“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政府只要将出国人员、目的、行程、费用公布于众,接受群众监督,让纳税人把关,此风就不会长。
正可谓:东方风来春满眼,俯拾皆是学习篇。行行都有可鉴处,取经何必赴“西天”。
-全文完-
▷ 进入陪peipei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