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四面山印象黄自怀

发表于-2007年04月24日 下午6:06评论-0条

提笔写下“四面山印象”作标题,似乎有诸多的惭愧。因为直到今天,我都没到过重庆江津的四面山镇,也没有领略过更多的四面山风光,只是在景区开发之初,到过四面山靠四川合江的“朝源观·水口寺”一线。虽如此,那次的匆匆一行,确乎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一)“雪牵”水影

那日天气晴好,我们一行五人(其中一人为熟悉路道的当地农民)天刚蒙蒙亮就从自怀镇杉树村的半边湾出发。在夹皮沟里行进,别有一番滋味。这样的两旁高山的谷底,流动着潺潺的小溪,林木都湿漉漉的,让人感到好生惬意——须知山外可是炎炎夏日呀!在这深谷中信步游走约摸一个半钟头,千仞绝崖映入眼帘。同行的当地老农说,这就是著名的“雪牵岩”,岩顶便是四川和江津的“分水岭”。我们闻言举目望去,只见悬崖上垂下两绺白色的“带子”——水!它们飞泻而下,飘动着,是那样的温柔;滑翔着,是那样的刚毅。周围绿树环绕,上头白云飘浮,蔚为壮观。老农说,这里虽然还不是四面山,但已到了四面山的边沿。我们在瀑布的对面开始登山,开始仰不可及的两道飞瀑渐渐落入我们的脚下。本想在此多呆一会儿,但老农催得紧——今天的游程才刚刚开始。我们只好向这水的倩影告别。依依不舍中,有人提议凑“诗”一首,以不负美景。于是,我们四人由我开头,每人凑“诗”两句:

悬崖千仞接蓝天,

银练两绺不等闲。

翠树环绕添秀色,

白云飘动增奇妍;

一阵风吹松涛吼,

几声蝉鸣山愈恬。

脚下移步神停住,

依依渐别大“雪牵”。

诗虽太“歪”,但乐趣尽在其中。

(二)川东古刹——朝源观

告别了秀丽的“雪牵”水影,又继续行进。翻过一道道山坡,越过一个个翠峦。10时正,我们到了著名的川东古刹——朝源观。

在此之前,只知道朝源观是全国少有的“三教合一”的道观,并从《江津文史资料》上了解到此处有一天下第一“奇联”。我们是从道观的北门进入的。当然,那副“奇联”就在北门,上下联分别刻于北门两侧,内容为:

善茅长长长长长长长长;

习三乘乘乘乘乘乘乘乘。

横批为:荡荡自清。联中有何禅宗禅意,我等参它不透,只作点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进得北门,那是一间偌大的厅堂,四墙都是石砌的,只是已经没了屋顶,据说,前几年在山上种药材的山民在厅顶搭上几根木条,铺上些许茅草,就在下面过夜了。屋子中间,有一巨大的石案,上刻龟蛇,栩栩如生。 来到南门,又见一副对联,联曰:

云朋观观观观观观观观;

霞友朝朝朝朝朝朝朝朝。

横批为:杳杳仙源。此联似乎好懂一些,但我等凡夫还是不得要领。

出得厅堂,眼前又是一番景象——七个大小相当的山峦环绕在道观周围,山风拂来,绿树摇曳。虽是暑天,但这里却令人神清气爽。同行赵君说,难怪古人喜欢隐居山野,却原来如此幽雅,真不虚此行呀!据传,这里的地形名为“七星点斗”,一入此观,就会暑气全无。老农说,前些年还有两间木结构的禅房,但后来被破坏掉了。

的确,向东移步,是几间被毁的地基残痕,最东是一间保存完好的石砌“经堂”。单看外观,就充满了古色古味。上方是一对联,曰:

渺渺云霄之上;

巍巍金阙之中。横批:昆仑尘见

此联之下,“门”的上面,是横刻的“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隐圣显亿”。“门”的左右从外到内分布着三副联语,最外侧有“五岳”、“崇观”字样。对联依次是:

五千蜜言三才之妙德;

八十余度六趣之众生。

游终南上昆仑约开圣域民瞻仰;

朝五当踢香严绘建帝景如斯观。

三动真格游斯景;

八万劫传即此观。

除此之外,尚有诸多碑文因年久风化而辨认不清,唯“密旨”尚存,只是不懂其中含义。进入殿中,只见上方供着“三清道人”,即上清宫、玉清宫、太清宫这三宫主人,两侧是孔子、庄子等“三教”代表人物石刻像,气氛肃穆,使人禅意顿生。

当然,最有意思的莫过杨道人之墓了。

墓址位于道观东侧偏上。此墓依峦而建,全用条石拱成,外型幽雅美观,颇有风味。单就外表而言,似一座庙宇,左右石刻文字早已破损,不复明辨,但墓门石刻还较为醒目。墓门上方是八个字:三叠琴心,静养灵胎。左右为“幽谷”、“含春”,门两侧的对联是:

结三山之霞友同修道果;

会四海之云朋共习长生。

此联中流露出的乐观与洒脱,自非常人可及,应该说,无论是心境和对联艺术,都达到了上乘,为诸多对联书籍所录用。

进入墓内,首先来到外室——相当于“客厅”,供烧香膜拜之用。正前方是“杨道人”石刻像,左右各一道童,正陪道人念经。石刻像的左右有联曰:

时时观着保养灵胎;

刻刻照守仙子坛台。横批是:净保真元、音容形落

在横批的两旁,又有一联:

非色绝色真道向;

以空得空养真灵。

在石刻像的左右,各有一门进入内室,两门联语分别为:

出妻迸子道辨养亲辅弟;

入山耕鉴置此复命归根。

始于有作人人惜我孤忠孝;

今归无维个个来观好静居。

从左右二门进入内室,是漆黑的一片,亏带有手电,才得睹起详。下面是一石砌的池子,内中污泥厚积,隐见朽木数段,白骨几根,这便是真正的“墓”了。相传,杨道人设计此墓时,这个池子是装菜油用的。自己的棺木悬于上空,池中盛上一千二百斤菜油,点上长明灯,六十年后,他将复活人间。但他圆寂以后,其徒不忠,偷了菜油卖掉,置棺木于池中而远走了,道观从此衰落。我们借助手电之光,发现了好多资料上都未曾记载的墓后石壁上的文字。左右有联:

却是幽冥室;

本非宝莲台。

中间竖刻“清逝开山住持大恩师杨来霖却舍灵柩位”字样。看着幽雅的景致,读着久远的文字,听着离奇的传说……我们唏嘘不已。

(三)鸳鸯瀑布与洪洞隧道

别了朝源观,于12时40分到达“鸳鸯瀑布”。这里上可俯视,下可仰观,一高一低的两道瀑布遥相呼应,流水声声,仿佛一对情人在诉说着永远诉不完的心曲。离此不远有一“鸳鸯旅馆”,年轻的服务员不时到公路上招揽生意,我们无币,一望即过了(自吃随带的干粮)。

行不远,便来到“洪洞隧道”。这条隧道长270余米,洞口用石头卷成,上刻重庆市委周青山所题“洪洞隧道”四个苍劲大字。步入洞中,凉爽异常。出口处尚有《赞洪洞》诗云:

奇峰秀色此行中,

朝水相隔不飞龙。

林海纵有顷万数,

巫峡难越障几重;

四化报得回天力,

千尺悬崖一点通。

炮火接天歌壮志,

血溅梧桐振黔东。

出了隧道,行不多时,便到了“水朝公路纪念碑”前。碑上有“洪洞景区”全貌浮雕,青山碧水,颇具匠心,并配对联云:

一幕峰影诗日月;

半壁松涛颂乾坤。

(四)水口飞瀑

大家虽然都乏了,但水口寺瀑布还牵挂着我们的心。下午2点15分,到了“水口寺”。这里原本有寺庙的,现已不复存在,耸立于眼前的是几间开放不久的餐厅,但游人已经络绎不绝了,内里歌者,舞者,猜拳行令者……热闹非凡。从水口寺沿山直下,隐隐传来水击之声,一直到了谷底,才看清这一条银练——水口寺瀑布。据记载,这是四面山景区最高的一道瀑布。此时,我不禁吟起了小时候学过的诗句:

还没看到瀑布/先听到了瀑布的声音/山路忽然一转/啊,看到了瀑布的全身……

朱自清先生到梅雨潭曾惊诧于梅雨潭的“绿”,而我到这里则惊诧于水口寺瀑布的“细”了。那水,从两百多米高的山崖上倾泻下来,离崖丈许便碎成缕缕轻雾,飘呀,荡呀,一团一团地飞落,跌到下面的一大堆乱石上,溅起无数密密的细细的水珠,飘落在附近的树木上,花草上;飘落在游人们的身上(据说,现在已经在瀑布下建了池子,修了休闲场,还建有用于观景的茶楼,景象当是不同当年了)……

沿水口寺瀑布顺流而下,大小瀑布不计其数,每一道瀑布都有自己独特的神韵。

走不多远,只见对面摩天的山崖上垂挂着一架悬梯。老农说,那是“猴血岩”。相传,在无人可及的悬崖上,野猴在交配时将精液(猴血)流在石崖上,然后长出的“五灵芝”是珍贵的药材,是治疗妇科疾病的良药。所以,人们为了获得这灵芝,想尽了一切办法。应该说,这悬挂的云梯,是古代劳动人民用血汗和智慧给我们留下的纪念。下午3点,我们欣然踏上归途。

此后,都曾几次准备再游四面山,但都因诸多因素搁下了。虽然未曾睹得四面山全貌,但就这一景区边线的风光就足以让人神往,那份悠远而清晰的印象,我挥之不去。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黄自怀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袁野
☆ 编辑点评 ☆
袁野点评:

很不错的一篇游记。问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