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纪念王国维tzbbk808

发表于-2007年04月22日 下午4:05评论-1条

王国维先生离开我们已有80年了,先生是什么“家”?这个话题可能众说纷纭,不过可以称之为“国学大师”、“史学家”、“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等等,他还有为人们所熟知的可能是他的《人间词话》了,他的论词三境界直到今天仍有着很大的影响。不过可能很多人都不大清楚他的词,就算知道有《观堂长短句》,可能也找不到这本书。他的词集还有一本《苕华词》,《苕华词》的名字体现了的他的政治倾向性,《诗-苕之华》序日:“苕之华,大夫悯时也,幽王之时,西戎东夷,交侵中国,师旅并起,因之以饥馑;君子悯周室之将亡,伤己逢之,故作是诗也。”先生生当清室灭亡之际,对清的“愚忠”使他的思想跟革命的潮流格格不入,不过这并不妨碍他在学术上的成就,包括他的词。他对自己的词评价很高,在32岁那年,他给自己的词集写了第二篇序,里面有这么几句:“余之于词,虽所作尚不足百阕,然自南宋以后,除一二人外,尚未有能及余者,则平日之所自信也,虽比之五代北宋之大词人,余愧有所不如,然此等词人,亦未始无不及余之处。”这话说得够狂,不过却也少有人说过分,先生的词,大都在32岁前的五年时间里所作,在这期间,他对叔本华,尼采,康德等人的哲学著作深入攻读 ,思想上受到很大影响,这种影响也在他的词作中得到体现,透露出浓厚的哲理意味。

先生的词,“意决而词婉”,他在《人间词话》中说:“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一境界,故能写真事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所以他的词也都从“真感情”出发,以决然的口气写出激烈的感情,如《清平乐》:“厚薄不关妾命,浅深只问君恩!”,《清平乐》“拚取一生肠断,消他几度回眸。”《蝶恋花》“纵使兹盟终不负,那时能记今生否?”等等,都可以从中找出他的思想的影子。

他的词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自然。“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如《蝶恋花》“蜡泪窗前堆一寸,人间只有相思分。”,《苏幕遮》“凉月满窗人不寐。香印成灰,总作回肠字。”等等,简简单单的话,但是却有着让人回味悠远的“弦外之音”。

先生投湖自尽至今已将近80周年了,对于死因也是众说纷纭,各种说法都有,不过我更相信陈寅恪所说的“是一个学者追求和保持自己的“独立自由之意志”。”的死。“人们常形容一个人的死,说他走得很从容。其实,王国维才真正是走得很从容呢。1927年6月2日早8点,王国维从自己家中出来,到国学研究院教授室写好遗嘱,藏衣袋里。然后到研究院办公室,与一位事务员谈了好一会,并向事务员借了5块钱。步行到校门外,雇了一辆人力车去颐和园。10时到11时之间,购票入园。走到鱼藻轩,跳入水中而死。这个过程,可以认为是理性选择。本来他早就决定死:1924年冯玉祥逼宫,罗振玉、柯劭愍与王国维有同死之约,结果没有实行。陈寅恪《挽王静安先生》诗“越甲未应公独耻”句,就指这件事说的。最后,到1927年他终于死了。所以他的遗书里说“义无再辱”。” (刘梦溪语)。先生虽然去了,不过他的学术精神,渊博学识,对现代中国学术的巨大影响,直到今天仍然是“高山仰之,不可及也”。

本文已被编辑[文清]于2007-4-22 19:15:22修改过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tzbbk808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文清
☆ 编辑点评 ☆
文清点评:

看朋友的文章,
对王国维又有了深一些的了解。

文章评论共[1]个
风劲角弓鸣-评论

爱读他的人间词话。at:2007年04月22日 晚上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