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回  家海边石

发表于-2007年04月21日 中午2:18评论-0条

今天不坐班。下了课,同两位老师商量了语文组明天参加学校游艺活动和郊游的事后,我就拿着书匆匆回家了。

微风拂面,天气凉凉的。天空中布满了灰白的云,但并不沉闷。大街上,洒水车刚刚洒过水,湿润中透出一份清新。行人仍然静静地来来去去,神情各异,但不失各自的期盼。

走在街上,我没有什么感觉,也没有想什么,又好像在想些什么。其实,人的大脑不可能停止思考,我们说没有想什么,实际上是没有注意大脑所想的问题。

想了些什么,我却并不在意。拿着吃饭的依靠,静静地走着,也瞧瞧来来往往的行人。揣摩一下他们的心思。街上的行人并不多,行色也不匆匆。也许因为是小县城,生活的节奏本来就如此。也许人们本来就喜欢这种慢节奏的生活。而我却匆匆回家,显然与这节奏很不协调。

我匆匆回家干什么呢?有什么事情需要我这么急匆匆回家么?没有,什么也没有。我不回家,在街上晃荡什么呢?街上的每一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生活奔忙,即使一天的收获不丰,总比一无所获为好。

有一个老人,拿着一把葱在沿街叫卖。一斤葱两块五毛钱,他那一把葱能卖多少钱呢?什么时候能卖出去呢?也许他今天早上卖这把葱的钱就是他今天的收入,他正在等待着什么时候什么人来买他的葱。他的脸上看不出焦急的神情,也许他本来就不着急,难道还愁没米下锅吗?也许他已儿孙满堂,正享清福呢,今天特意进城逛逛,顺便把吃不完的葱卖掉,何乐而不为呢?

一辆奥托车驶过来,停在了我的身边。我没管它,继续朝前走。

驾驶员伸出头来问:“喂,去煎茶不?”听到“煎茶”二字,我回头,看他正朝我笑,问我呢。原来是李师傅,经常坐他的车,就熟悉了。

“要车费不?”老熟人了,开个玩笑。

“好说。”说完,他马上打开车门,请我上车。

真的“好说”吗?其实,这“好说”的后面隐含着“不好说”,越是熟人越是收费没商量呢。不是吗?到熟人开的商店里去买东西,他会说:“好说,老熟人了,便宜卖给你。”其实呀,比卖给生人还要贵呢,你反而不好还价。你能埋怨人家吗?生活本来就是表面“好说”而实际“不好说”呀。你说,这“好说”还能不收费吗?

每一行都有每一行的经,人们都在念着各自的经。

我赶紧说不去不去,他只好开走了。此时,我猛然想起,我已有很久没去过煎茶了,真该回家看看了。

这时,我班的一个学生背着书包走了过来,慢悠慢悠的,见到我,很有礼貌地叫了一声:

“徐老师,你下课了?”

“你才去学校啊?”我已经下课了,而你却还在路上,上学的路真的好难走啊。

“嗯。”他回答得很自然,很平静,仿佛本来就如此。我的问话好像在他心里没有产生任何影响,好像我不是他的老师,只是一个一般的熟人,见面打打招呼而已。而他仍然慢悠慢悠地朝学校走去。

可我却偏偏急匆匆地回家。从学校到家只有几分钟的路程,走了几年了,每天都在这几分钟里,奔波于学校和家之间。我的“匆匆”并非有急于要办的事情,而是习惯使然。何况今天还早,才下第一节课,吃午饭也还早啊。回家到底干什么呢?

非要有一个说得过去的答案吗?我不说,谁知道我回家干什么呢?抑或在这人流中也有一个人如我一样正在揣摩我的“匆匆”吗?哈哈,如果有,那么,这个人是谁呢?我左右顾盼,并没发现有人在注视我。自作多情了。

这样想着,我已明白了,自己的匆匆也并非真的“匆匆”,因此也就不必再计较“回家干什么”的问题。每个人都在不停地奔波,在这不停的奔波里养成了自己的习惯,人们都在不自觉地按照自己的习惯把自己融入到这“奔波”的人流里。而家就是我们奔波一天以后栖息的港湾。

于是,我放慢脚步,慢悠慢悠地回家。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海边石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那片红帆点评:

回家路上,思绪盘恒。所闻、所遇、所思、所感,点滴成文,文笔自然流畅,只撼主题尚欠明晰。期待更好,问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