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别忽悠了自己老树昏鸦

发表于-2007年04月18日 晚上9:07评论-1条

赵本山一曲“忽悠”小品名燥一时,演红了大江南北,为忙碌、重压下的人们在工作之余,茶余饭后带来了许多的欢乐,从此,“忽悠”一词也走进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当为每个“忽悠”杰作付之一笑后,我们是否还会想起点什么?

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人或事,成为世人观注的焦点,对于这些人或事,世人都会有自己的看法或评论,在这些评论中,有的发自内心,对焦点的人或事所具的亮点,对于其本身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东西进行推崇和赞同,不足的地方能够客观正确地分析并加以关爱指正。有的皮里阳秋,夹杂着不怀善意的成分,这些“评论”无外乎两类:一类是“老套路”,即公开的、赤luo裸的的贬损,或为无中生有,道听途说的中伤,此类最典型的莫过于“自我中心论”,说别人微不足道,看自己比谁都重的诋毁。另一类则是“糖衣炮弹”式的“新花样”,即用“漂亮话”哄你开心。被不怀好意的人“糖衣炮弹”一击,被吹得如坠云雾,头脑被熏得晕乎乎的,便往往失去把持自我的定力,容易失去应有的警觉和理智。

俗话说得好,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理性基础上,也有感性,所谓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是也。人都喜欢好,喜欢成功,在喜悦中高兴,为失败伤心。在得意的时候,当然会为得意之事,为春风满面而开心,此时,如有精彩加油,绝妙拍手,心里自然舒服,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不论善意,不论“糖衣”,于是,装君子,装名人,全身被光环围绕,长此以往,浮华在延升,不能正确看待,当鼓励成一种虚荣。恰在此时,偏偏鸡叫过后会有狗鸣,见到得意,便就来气,就想到耗子,不管不快,不管不行,怒吼几声,甚至咬上一口,大煞风景。叫高兴不起,开心又不行,身如有虫千条,痛痒难忍,怀恨在心,也以牙还牙,才算解愤。

感性之余,还是理性占了上风,用理性去看世间万物,同时也不乏感性:看待自己,看待别人;看待成功,看待失败;看待美好,看待丑恶。不过也有理性太浓,世间事物,看得太轻,缺乏人之常情,不会理解,也没有宽容。看不到身边事物的美好,不会有向上的精神,也不会痛斥丑陋,更不会予弱者同情。一句话总结,理性到了极点,有点麻木不仁。

我不敢断然否定几千年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更不能说孔孟之道有点邪门,骨子里根植的儒家文化,日常恪守的孔孟之道,在现实中,演绎得淋漓尽致。于是,生活中多了面具,多了马甲,多了虚荣。儒家学说讲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没看到红尘中,到处有马甲在游动,不过马甲终归是马甲,成不了气候,还好马甲去后仍归平静,并没影响到事情的本身。

孔孟之道讲究的上中庸之道,没看到,一个区区的杨丽娟追星的悲剧,却被人看成是她的肤浅,只是落井下石,泯灭的灵魂中被经济大潮冲刷得一干二净。

个人如此,民族如此,昔日的传统,昔日的精神,一夜之间全无影踪,物是人非,在信念的变种中落得干干净净。有时也只得做阿q,儿子打老子,也说不痛。至少比没有理性和良知来得中听。

一路走来,风风雨雨仿佛旧梦,仍然还得按自己的思想走下去,别人的攻击、漫骂并没有改变理性与良知的人,但改变了一些人的灵魂,而自己仍在禁锢自己,走不出背后的阴影,恰恰自己在心灵的净化中,思想的进化中变种,自己为自己设计陷井。身边的事,身边的人都存在“忽悠”,最终“忽悠”的还是自己。

本文已被编辑[鲁速]于2007-4-19 8:51:56修改过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老树昏鸦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鲁速 | 荐/鲁速推荐:
☆ 编辑点评 ☆
鲁速点评:

忽悠别人,最终忽悠的是自己。文章论述的比较到位,语言成熟老练。

文章评论共[1]个
烈酒红袖-评论

来支持一下作者!
  【老树昏鸦 回复】:谢谢红袖.问好
[2007-4-20 13:24:26]at:2007年04月20日 凌晨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