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对着苍天我们公祭什么?心灵苦渡

发表于-2007年04月18日 中午2:06评论-0条

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我就从爷爷那里知道,故乡有个仓颉,他是中华文字的鼻祖,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那时侯我心灵太小,容在心里的只有好奇,除此之外便什么都没有了。去仓颉庙宇那还是多年以后我参加工作的事情了。第一次去,是因为家乡的一位多年在外工作的老红军为家乡捐款修了一座小学,当时的总书记胡耀帮给题了校名,叫“振华小学”;这在当时我们的小县可是件了不起的大事情;因为我在县委宣传部上班,自然少不了要忙活几天;因为那座学校就建在仓颉庙宇的后边,所以我才有机会因公务去了仓颉庙宇。

当时的仓颉庙宇还很少有人光顾,最多也就是在谷雨节的时候,民间自发的有人去那里祭拜这位中华民族骄傲的文化之祖。我去的那天,里边除了住着一位老人,就没有看到第二个人。那种凄凉,那种沧桑,还有那种让人感情受到的冲击的氛围,实在是让我当时还充满活力的心灵承受不住。

我在后殿里看到三面墙上的壁画,已经有不少被水碱侵蚀的看不到了;听陪同我的老人讲,说这是明朝时期的壁画,很是珍贵,可是他给有关方面汇报了不知有多少次,可是到头来还是没人过问;再是老人说这里本来是有仓颉的塑像的,可是文革的时候破“四旧”给毁坏了。面对已经是空空荡荡的大殿,当时我不知道自己的心里都在想些什么;但是我觉得那位曾经参加过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老红军很是了不起,因为他的愿望在他的行动中被折射出来了。

虽是故乡人,虽说生在故乡,长在故乡,但是第一次去仓颉庙宇就给我留下了这样的印象;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和陕西师大的朋友合作要拍摄一部介绍陕西文化历史的电视片,家乡的仓颉庙是必去的地方。既然那里经过多年的破坏,保留下来有价值的东西已经不多了;但是那壁画却一直留在我的心里,如果借着这个机会,把它变成图影保留下来,也算是我这个家乡人对仓颉的一种纪念吧。可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当我们把想法告诉当时的县上领导的时候,他却不同意,说那是珍贵文物,不能拍照,不能外传。

错过了那次机会,后来又过几年,当我再陪同朋友去仓颉庙宇的时候,听说那位老人已经去世,壁画已经留下了不到一半。不同的是正殿里塑了一座仓颉的泥像,而且是四眉四眼,让人看了总是觉得心里不是个滋味。在故乡的民间传说着仓颉是四眉四眼,但那就是民众的一种愿望,是觉得中华的文字之祖应该和我们现在的人有所区别;可是塑成一尊塑像,仓颉也应该是黄土原上人的形象,而不应该是被神话了,甚至是被玷污了的形象。

记得我曾经就自己的想法给当时的领导者谈过,可是人家说,既然民众有这样的愿望,既然民间有这样的传说,为什么就不能有四眉四眼的圣人呢。当时我想反驳,可是看到领导那种趾高气扬的神态,我止住了;不过好多年以后我终于给自己找到了一个让心灵走向平衡的台阶,因为那是圣人,总是应该和今天的庸人有所区别;别的不说,当时的领导总还是有自知之明的,知道自己就是小人,小人既然是两眉两眼,圣人还不就应该是四眉四眼呀。想到这些,我总于让自己认可了四眉四眼的仓颉造型。

也许是社会在发展,也许人们开始觉得今日的社会让人失望的东西太多,不知道是谁先动了这样的念头,开始了别样心裁的各种公祭活动。最先知道的是一年一度的黄帝陵公祭活动,我想恐怕这是中华当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公祭仪式了。想想也应该,既然黄帝是中华的祖先,纪念他也没有什么不可以。一个民族总是应该有自己的祖先,应该有一个相同的血脉。

仓颉相传是黄帝的史官,他们同葬在桥山山脉上,相距不远;黄帝开创了华夏史前期的文明,仓颉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应该说他们都是华夏文明的祖先,公祭他们也是对华夏文明的一种传承。具体的时间我已经记不很准确了,反正就是从前几年开始,我们这里也开始了每年一度的公祭仓颉的活动。过去游圣人的庙宇是不用花钱的,现在不行了,里边的人多了,个个都要吃饭,都要养家糊口,所以现在的门票已经从五块钱涨到了二十块钱;听说现在去的人比过去多了;不过我想,真正去是寻祖的人恐怕没有几个。他们也许就是为了一种休闲,为了一种娱乐,为了一种好奇,为了去做一回自己还算是华夏后裔的作秀。

每年到了春暖花开的日子,县里就开始筹办仓颉的公祭活动;开始几年总和经济活动合在一起搞,记得当时就有一个口号,说是文化打台,经济唱戏;效果到底怎么样,我不知道,不过从每一次活动的总结中我总是能听到希望;不是这个合同几千万,就是那个合同要过亿元;但是到最后到底都是些什么,我想就是聪明的圣人仓颉也不会知道的,就说他是四眉四眼。

我也许是在瞎想,也许是自己总想给自己的心灵寻找一种自己还算是华夏人的理由;我觉得,文化是历史的一种灵魂,尽管文化的建立和发展和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分不开的;但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标签,是一个民族成为民族的唯一理由;不管是汽车,也不管是导弹,也不管是什么极大丰厚的物质基础,它们都不可能去诠释一个民族,只有文化才能做到这一点。这就是社会为什么总是和文化联系在一起的缘由。

本来说中华民族就是一个具有传统魅力的民族;我们对祖先的那种怀念应该正是我们这个民族所具有的特色;可是现在对祖先的公祭仿佛已经失去了传统文化的味道;尽管每年的公祭词写的还是那么的之乎者也,尽管我们的那些站在最见面的人也在深深的三鞠躬;可是当听到我们的有些念词的人还不能很好的把句子读通顺,好像连那些让文人写的公祭词都没有完全弄明白的时候,我就开始在想,仓颉如果真在上天有灵,知道发生在当今社会里的一切,那么他一定会后悔,如果当年自己不是那么的呕心历血,不去创造中华文字,也许现在也用不着后人绕口,去打着自己的名号展现那些小人的嘴脸。

现在的社会是发展了,公祭活动也是搞的越来越有气派了;去年我们一个小县就为了给祖先过这么一场排场的盛会,听说花了一百八十多万,而且还从中央请了一个退休的副委员长;来浩浩荡荡,走同样也是浩浩荡荡;我不知道九泉之下的仓颉当年归天的时候是个怎样的场面;但凭我自认为还算是很不错的想像力去想像,我也想不出会有今天的浩浩荡荡。

相传仓颉是出生在我们县一个现在很是贫穷的小山村;尽管后来这个小乡镇被叫成了史官乡,可是当真正想去寻找文化积淀的人走在这方土地上的时候,就会发现,正在泯灭的中华文化已经让现在的所谓公祭活动给糟蹋的不成样子了。

全县动员,调动百十辆小车,出动几百人,我不知道,一年一度,是祖先仓颉在等着他的子孙为他活动,还是他的子孙在向自己的祖先炫耀自己的气派和威武。前几年县上有一个很是喜欢仓颉文化的老人,一生都在家乡为了仓颉文化奔波和劳作。后来他把自己几十年的研究和搜集的关于民间流传的仓颉文化素材写成一部书,可是要出版,老人每月只有四百多块钱的养老金,没有资金;他好多次在我面前说起自己的苦恼。当时我觉得现在和过去不一样了,举国都在返祖,我们县更是发扬光大了这种返祖现象;既然是为祖先做好事,为什么就不能得到政府的帮助呢。于是我给老人出了主意,让他去找县长,说不定还会有效果呢。

老人当时听了我的话说:“这能行吗?现在谁还看重这个呢。”

“你去带上书,让他看看,每年公祭仓颉时我看他还是很虔诚的;为祖先做事情,我想他还是很在乎自己是中华祖先的子孙的。”我说。

“那我就去试试吧。”从老人口吻中我能感觉出来,他是信心严重的不足;是不是曾经为此受过什么心灵的磨难;是不是因为怕人家县长给他个闭门羹。我想也许是文人都有这样心理脆弱的原因。

不过很快他给我打来电话说,见县长了,还可以,县长说的很好,他支持这个行动,他安排宣传部来处理这件事情。当时我在电话这头都能感觉到老人兴奋的劲头。最后老人还把我谢谢了老半天;说我给他出的这个主意还真管用。

事情过去了好多天,我也再没有见到老人;心想老人几乎隔不了十天都到我这里来,最近怎么……是不是生病了;于是我就拨通了老人的电话;寒暄了几句,我就问县长说的那个事情办了没有。我一问,老人先是苦笑,然后说:“用你经常爱说的一句话说吧,理论上办了。”

“什么叫理论上办了呀?”我问。

“后来宣传部派人从我这里拿走了十本书,给了我五十块钱。”

“这……”我手里的耳机差点掉落到地上:“那你……”

“没关系,咱写东西是为祖先,也不是为了……不说了;对了,最近不是县上要公祭仓颉吗?有你参加吗?”

“每年都有,不过我从来没有去过,我喜欢一个人去,那样才有感觉。”我说:“对了,今年县长不是换人了吗,要不你再去……”

“不去了,换人没换县长呀,我说你这个咱们县的哲学家怎么连这个都不明白呀。”

“那你说他们公祭什么呢?”我说。

“公祭自己的仕途,公祭……也许苍天知道。”老人在电话那头说。

“苍天恐怕也不知道吧。”我说完笑了,老人在那头也笑了起来……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心灵苦渡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袁野 | 荐/袁野推荐:
☆ 编辑点评 ☆
袁野点评:

很不错的一篇文章,笔锋犀利,字里行间有一种责任,一点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