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铁凝的一篇短篇小说描写了这样的一个故事,不知北京通往哪个城市的列车,过往一个叫"台儿沟"的地方.每逢列车疾驶而过,村儿里的姑娘们就成群结队地站在村口,翘起下巴、贪婪的仰望着火车.好象在寺庙中至诚的祈祷一样.换上过年时才穿的新鞋,悄悄的往脸上涂点胭脂,朝火车经过的地方跑去.
后来听说这部小说改编成了电影,那部电影我是没有看过,不过对小说里的故事情节后却情有独钟.小的时候虽然不似沟儿里的姑娘们那样成了相思瘾,也仿佛样对火车有一定的向往.在我家生活的小镇子里,轿车、吉普车、救护车、吊车等等都见过,惟独没有见过火车.谁让火车不打镇子边走呢?只能在电视里去领略点视觉上的满足感.直到高考去了白城,在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坐可真的火车,但是早以没有往年的那种神秘感.
几年的白城、长春、吉林三地的来回的转也没有让我有任何的感触,惟独人多了点,里面的东西卖的贵一些.但是有一次又长春到德惠去女友家时候,那列火车给了我不少感触,这列火车便是1417列车.
这列火车又山东荷泽往哈尔滨,中途路过长春、德惠.站台上随着几声鸣镝又从远方驶近而渐渐消逝,我夹杂在人群一拥而进,连续窜了几个车厢在算是找到一个座位.我一坐下往四周看了看,心想是不是做错车了啊!这是火车吗?是民工专列吗?又仔细的对照了一下车票.没错我就是1417列车啊!,但怎么车上的人都是这样的一副打扮,几乎连一个穿西服、牛仔的都没有啊!里面的人有的目光呆滞、,有的食不甘味;有的尘土满面,有的破衣褴衫;有少妇坦胸给孩子喂乳,有的壮汉席地打鼾.不时的泥土味、汗臭味、发霉味、铁锈味从四周向我涌来,好在坐在窗户旁边.我想那些有洁癖,此时一定大喊下车的.人挤的连过路的卖小吃的车也推不过来,这样的环境想必生意一定会赔的.
那卖小吃的小推车,跌跌撞撞的推了有几个来回,车上人也没有买的.我对面在母亲怀里的小孩子,他睁着眼睛观望这这个世界似乎也很懂事,也知道车上的东西买的比外面的贵几倍,眼睛盯着推车上的食品没可说一句.在母亲与父亲中间挤着一个约有十三四岁的小姑娘,荷叶头、单眼皮那眼睛大的出人出奇,在塑料袋里拿出半块馒头啃了起来.好象是感觉出来我在看她,她对我笑了笑随着咳嗽了两三下,又在塑料袋里找了半天.只见她母亲说道:"先忍一忍吧!那半瓶就留给弟弟吧!一会咱们就到家了."我一下把饮料拿出来递过去示意了几次,她也没有拿.
我旁边不知道什么时候坐下一个夹皮包的男人,说了句:"兄弟你也是第一次坐这趟线吧!."我说:"恩"他喝了一句雪碧,"我也是啊!我下次绝对不做这1417线了."我装出一副认同的样子.他又说:"长春到德惠才多远,太不多化几个钱吗?"他问去哪,我说去靠山,拿出来袖珍图册比画了一下,德惠离比农安离靠山进.他连声哦哦哦道,"那里好象是出产鞭炮的."
我们的聊天引起了对面那孩子的父亲的话瘾,"你们是城里的吧,一看就知道."我是说我是家桦甸某镇子,只是上学在白城.孩子父亲摇了摇头,应该是没有听说过.我旁边的男士说他去过桦甸,谈过一次生意.在言谈中得知了他是延吉人,做电脑硬件的地毯生意的,我想了许久又也感觉电脑和地毯是八杆子也打不到.
对面那年尽五旬的孩子父亲,用羡慕的眼光投过来,"还是城里的好!"得知我念师范,他又用勉励的话语鼓励了一下在一旁啃馒头的姑娘."姑娘你可好考上大学,别象你爹这样四处打工啊!"那姑娘用自信的语言回答道:"我一定能考上大学的.到时候把你们都接到城市里住."我旁边的男士好象是看着姑娘啃这硬了馒头很吃力.从方面袋拿出来一个面包、香肠和一瓶饮料给她.在男士执意的劝说下小女孩总算是拿在手里,把面包和饮料给塞到了弟弟的手里.我不由的把我才买的面包的饮料递了过去.
之后一直我们在听那老父亲在说自己的故事,家住德惠某一个村子,十七岁就进城打工.我过通化、长春、吉林外省到过沈阳、丹东,现在年纪大打算回去务农,大儿子在外大工攻姑娘上学.
我曾经抱怨过自己,怎么就托生在这个东北小镇子里,不能逛公园、去商场.对比面前的那个姑娘我是幸福,这样的又是强压大他们的生活的困苦之上,不仅然的感觉社会过于残酷.穷人不是要承受着生活的困苦,还是时时的肩负精神上的经济歧视.
有了言谈的话伴方觉得路途不是那么遥远,下车前送那姑娘一支钢笔和袖珍的地图册.希望她能考上大学,给她父母圆一梦.我更希望这个梦的范围能扩大,圆所有苦难人的一个美好梦.
好一趟1417列车.
2006·7·15
-全文完-
▷ 进入宇の航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