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清《别把自己当盘“菜”》有感
前两天,有幸读到了文清的作品——《别把自己当盘“菜“》一文。读了之后,深受启发,也思索良久,不由地为文中的观点击节赞叹。咱读书看报有一特点,就是遇到好文好电视时,舍不得放下,反复地阅读,反复地欣赏,比如一部《亮剑》电视剧,我就前前后后地看了不下五六遍。基于这样的阅读习惯,我便把文清的这篇优秀文章反复地通读了几遍,但细思之下,便有些异样的心情藏在心底,不吐实为不快。
细看文清的这篇文章,咱认为其总的行文思路是建立在中国传统的思维之基础上的。重点体现了“和”文化以及“中庸”的处世哲理,写的很全面,很到位,也相当具有传统风格,并最终形成了《别把自己当盘“菜”》的观点。文章暗讽明批,很让人解气,也许会让那些“正人君子”不停地叫好。“忠孝礼仁义”嘛,国人的好传统呢。但仔细一分析,却不难看出其中的问题:如果不把自己当盘“菜”,那该当成什么呢?是当成小麦水稻,还是当成其他的?要不,为人一世干嘛?连正正当当地做回人、正正当当地活一把都这么难,那几十年活来活去穷折腾,还有什么意思?如果谁都不把自己当回事,谁都不想上台面,只会玩虚的、弄阴的,那不成了一地球的奴才?
所以咱认为,要想当个真真正正的人,就要把自己当回事;要想对得住自己那几十上百年的光阴,就得把自己当成一盘“菜”来看待。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连小草小花都知道争空间求生存呢,人这么高级的动物,难道连株植物都不如,还要让植物们瞧不起?我看,这是人类自己在走极端。
咱今天要说的把自己当盘菜,不是鼓吹“自高自大、目空一切”等现象,而是希望每一个人都应以理性的态度,敢于与日月争光辉,用自己的努力活出七彩的人生来。所以,咱这“把自己当盘菜”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天生我材必有用”上面的,也许某些地方有违于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但咱认为不一定是坏事,儒家思想不一定都是积极万能的。既然天生“我材”必有用,我们又何须假装正经地藏头露尾呢?人生苦短,几十年的光阴眨眼就过去了,如果不把自己当盘“菜”,好好地活一把,岂不是白白地浪费了做一回人的机会?
为了使文章不走偏,我把文清的文章看了三遍后才下笔写此文。仔细分析一下该文,咱得出的结论是,不把自己当“盘”菜的,是缘于三点:一是没有自信心的表现,对自己这“盘”菜能否摆上正席持怀疑态度;二是虚伪的心态作怪,吃不到葡萄便说葡萄是酸的;三是传统观念强,且根深蒂固,属标准的“正人君子”的那种,发发言论,谈谈看法是其拿手好戏,人家炒“菜”成功了就在边上当吹鼓手;坏事了,则就来个落井下石,风言风语让你这盘菜不变质都不行。
接上言,我认为否认自己是“盘”菜的,看似是谦虚谨慎,为人低调,实则是对生活的逃避;时时处处留一手,不敢承担责任,是不把自己当“盘”菜的具体表现。纵看历史风云,成功的王朝都是主政者把自己当成一“盘”菜、并且知道如何与周围的“菜”去搭配共事,才得来的;而失败的王朝,大多数是他们不知道如果经营好自己的这盘“菜”,甚至是不去经营自己的这盘“菜”,最终玩物丧志,或是躲在后宫里抽鸦片亡朝亡国了。这样的局面,怪谁?
历史是面最好的镜子。先说一下唐太宗李世民,其掌权经过正史野史都记载详细,正是其把自己当成了一盘“菜”,认认真真的治世治国,才有了贞观之治;再谈一下清王朝康熙帝,以“我”为中心,建立了赫赫武功和康乾盛世,其功其德更是名留千古;再看看近现代,共[chan*]党人正是把自己当成了一盘“菜”,才能够在军阀林立、国际政治风云突变的历史时刻,历经了二十多年的艰苦奋斗才开创新中国!我们设想一下,他们如果抱着“和”为贵的中庸思想,不去站在历史的高度,不去勇于把自己当回事、当盘“菜”,又会是一个怎样的历史局面?如是这样,也许现在能不能让国人说上半句自豪的话,真得打个问号!
说到这里,我就不得不接着文清的文章谈谈邓小平同志了。如果小平同志不把自己当“盘”菜,能在三落之后再三起,进而实施震惊世界、名载史册的改革开放之丰功伟绩?文清之文提到了邓小平同志逝世后的良好局面,并说到国人完全没有必要依靠一个人、信奉一个人,这观点也许有其道理。但我认为这观点是片面的,至少违背了自然历史发展的规律。因为这观点是以结果来论、而不是以发展来论形成的。该观点只是看到了结果,根本没有联系起因。如果当初没有邓小平同志的高瞻远瞩和英明决策,以及那前无古人的拨乱反正,能有今天的大好形势?好了伤疤忘了痛,怎行呢?我看国人最虚伪的根子,就很好地在这得到了体现,好的坏的都有得说,且都是一副站着说话不知腰痛的面貌,让历史怎不寒心(注:这句话绝不是说文清的文章有问题,还望文清朋友和读者能正确理解,以免误会)?
因此,我认为敢于把自己当盘“菜”的人,一定是一个有责任、希望有所作为的人。也许他太过张狂,也许他个性十足,但说实话,中国就是缺乏这样的“菜”,以至于这样的菜一冒出来后,就成了风口浪尖的人物。如果他们没有两把刷子、没有成功,也许就真成了众人口诛笔伐的怪“菜”一份。可一旦这盘“菜”成功了,则又成了英雄。看来,能不能当好一盘“菜”,完全是以成败论英雄的。成功了,你就是优秀的带头人、领头雁;如果不成功,你就等着受刑吧,不是千古罪人,也至少落个“自高自大、好出风头、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评价。
不过,幸好中国在改革开放期间,出了一批敢于吃螃蟹的人。他们顶着成王败寇的压力,勇敢地站到了改革的最前沿。如中国商界的第一奇才张瑞敏,是把自己当“盘”菜的突出商界代表。“狼营销”、“舍我其谁”的工作作风,让其将一个面临破产的公司带入了世界五百强,创造了国人的第一个世界品牌,谁人不赞这盘“菜”?这盘菜不厚道,那换你这道“菜”去试试?恐怕只有歇菜的份吧?!再看看中国的体育界,也许更能说明问题。八一男篮队是中国篮球界的支柱,而其建队的思想是“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以军人作风、顽强的拼搏,在不依靠任何外力的情况下,硬是把自己的这“盘”菜烧得让国人惊羡;中国的乒乓球队,依靠着不懈的进取拼搏和自我追求,不信洋、不服洋,真正地把自己当成一盘“菜”,敢打敢拼,从而建立了五十年不倒的世界性乒乓王朝。像这种敢于把自己当成“菜”的人,你是“服”还是“怨”?
而不把自己当“盘”菜的人,只会玩虚的,且大都信奉的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因为他们不敢承担压力和职责,不敢吃螃蟹,从而坐失种种良机,甚至是把所在的单位和部门弄得洋不洋、土不土,像副怪胎摆在那。看一下不把自己当“盘”菜的中国足球,洋帅请了一拨又一拨,洋脚请了一位又一位,情况怎样呢?世人自有公论。也许,这其中不乏有把自己当成“菜”的人物,但其“菜”只是一盘“剩”菜,甚至是一盘变态的“菜”。端着一盘“剩菜”和变态的“菜”来经营“餐馆”,办砸了事怪谁?
说中国文人是酸文人,这话是一点没错的。高唱葡萄酸的是他们,想吃酸葡萄的也是他们。比如诺贝尔奖,中国从未染指过。拿不到就拿不到呗,暗中努力、奋发图强也就是了。但不行,国人在长期的失落后,思想便变态了,大刊小报说如今这诺贝尔奖不咋地了,不能代表什么了。高调之下则是酸文人们的自慰行动,矛盾文学奖出来了,鲁迅文学奖出来了,但这奖那奖有什么用呢,只是酸文人的吹嘘资本:看看,咱们没有诺贝尔奖这道“菜”,照样不是在过日子?!但这日子过得怎样,心里是否平衡,也许只有这些自慰者们心里最清楚。所以,如果国人再不把自己当“盘”菜,不从根子上去努力,也许永远只有看着葡萄说葡萄酸的份。
儒家思想、道家学说,影响了中国几千年,也导致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只能偶尔地在世界的政治舞台上稍露一下峥嵘,且其中的峥嵘是否是这“儒家思想、道家学说”的功劳、还是外力的促进作用,还得持怀疑态度打几个问号。但“儒家思想、道家学说”下的中庸哲理,却把国人真正地打造成了一副“老老实实”的奴才相。正是在这样的思想学说之下,那“出头的椽子先乱、早飞的鸟儿先毙”等做人的道理,就从三岁的小孩心里开始扎根。没出头的椽子好啊,不碍眼,看着舒服;没有先飞的鸟儿好啊,都呆在一个林子里,既好管理,也好鸣唱奏乐,何乐而不为!可是在家园像样的时候,就没人去围着出头的椽子把家园扩大;在一片清静的时候,就没人想着去围着早飞的鸟儿另寻一处好树林。只有等到周围“高楼林立”的时候,才想起当初为什么不把握机遇、依据出头的椽子好好地发展!只有等到伐木工人把这林子逐渐地砍伐完了、鸟儿没地方呆了的时候,才想起来当初为什么不围着早飞的鸟儿开拓另一方生存的疆土!这个时候,才知道出头的椽子并不坏;这个时候,才知道早飞的鸟儿才可爱。可一切事成定局,再追悔又何用呢?遵循守旧,害怕逆性思维和打破常规,只有一辈子吃老本的份;如果没有老本吃,则只能当个孔乙已一样的人,贫寒中说说中国的汉字有几种写法!
因此,为什么中国让人尊敬的伟人功臣,大都是一生波折多难、甚至是以悲惨结局?个中原因,从“出头的椽子、早飞的鸟儿”等现象上也许能窥到那么一丝半丝的结论。把自己当成“菜”的人,一般有两种表现。一是只会说不会做的人,如文清文中的那些现象;二是有能力却个性十足的人,如出头的椽子、早飞的鸟儿。前一种不谈,那根本不值得谈,是好是坏一目了然;但后一种现象,我认为不能一棍子闷死。这样的人,功与过只是悬于一线之间的。因其才能出众,所以风头抢净,甚至功高盖主;因其早飞出林,行为出格,有可能便被猎手候个正着。这样的人,一般是不能落个好下场的,要么被小人暗算,要么成为权力的牺牲品,要么成为猎枪下的冤魂。因为其功劳过大,使小人们威风扫地,甚至威胁了主权者,不害你害谁、不杀你杀谁?早除早免灾,免得将来“祸”患无穷,端了自己的窝,还挡了自己的财。
说到政治上的事,我就为前段时间欧足联主[xi]选举一事很是费解,为什么人家敢于明目张胆地拉选票,甚至不惜打击竞争对手来榜标自己,以求得到权力?如果换到咱们国家,不知是一种什么样局面?由此事件我又联想到前几年美国总统选举由法官判定的事情来,简直真不敢想象。这样的人和事,是不是太拿自己当回事了?是不是太把自己当成一道“菜”了?咱着实想不出个头绪来。但咱知道,世界上最成功的足球联赛是在欧洲,美国是世界公认的民主国家。不过,这民主也是听人说的,真正民不民主,咱不做绝对发言。
看了人家的那些“异常”举动,我就只有感慨的份,为什么咱们国家、乃至身边就不能容下这样的事情呢?也许,是我们这里没有那样的土壤。你想蹦,你想冒尖,没门,世俗教条和社会舆论压得你灰飞烟灭。记得小学课本里有一篇“我选我”的文章,不知现在有没有就不得而知,但我一直在想,如果把这篇文章放在高中,或者大学里也许更有用。但中国的学堂,是知识越高,越让人虚伪,小学里的那篇课文,也许正是童言无忌最好的注解。要不,看一下咱们国家的政府官员,有几人是实实在在从竞争中得出来?有几个敢站出来高喊一声“我优秀,我选我”?恐怕大多数当官的,是凭着肉眼看不到“规则”实现的吧!这样的“菜”,你我吃着,又有何味?如果认为这味道不错,那么对官场规则发表意见、对民主建设进行呼吁的人,我就只能以“白痴”来理解了。
诚然,是“菜”就有好坏、优劣之分,人无完人古语就有所论之。其实,不怕有人去当一碟“菜”,也不怕“菜”多;我们也不能为了怕“菜”有“毒”、或是炒不熟伤肠伤胃,就守着“菜”园子吃光“饭”;更不能形成“光吃菜、不吃饭”的局面。一个宴席没有“菜”,只会是一筹莫展;一个团队,如果没有“菜”们的激情,又谈何改革求变?关键性的,是怎样看待这“菜”,怎样挑选这“菜”,怎样用好这“菜”。进“口”把关、制度制约、监管监控,才是使这盘“菜”“保质保量”的基准所在,才能做到既吃上好菜,又能“营养”搭配到位,养生益寿。
不过,如果一个人准备把自己当成一盘“菜”,就得要当盘实实在在的好“菜”。如果是主菜,就要有主“菜”的资质;是副菜,就得发挥副“菜”的作用。做为主菜,要亲民亲政亲为,千万不能为了使自己这道“菜”突现在“桌面”而来个“特权大碟大碗”,要知道,锅能炒“菜”,“火”大了更能毁“菜”;做为“副”菜,也不能因为自己是“副”的,甚至是盘调味品而怨天忧人,甚至嫉妒丛生,而要踏踏实实,以自己的“风味”来协助宴席的丰盛。
因之,尽管在“菜”方面存在着众多不可琢磨的因素和风险,但我想,这敢于当“菜”的人还是希望要多一些。清水无鱼,完人无能。如果都抱着看笑话的态度,都抱着怕担责任的思想,我看这社会的发展只能是空谈。只要怀揣光明磊落心、胸藏大胆求索志,不做假、不虚伪,摆在那内外一致,就不必在意世间的风言风语。还是那句老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全文完-
▷ 进入洞庭樵夫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