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娟追星酿成了父亲自杀的悲剧,事发之后,人们的好奇心和同怀心造就了网络和媒体的一片评议之声。然而,某媒体的一行标题却使我感到很不舒服。标题是这样的:“谁为杨丽娟事件买单”。杨丽娟的行为固然为很多人不解,追星追到父亲自杀,可以说是骇人听闻。但她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人物,如今父亲撒手西去,家破人亡。
“买单”这个词散发着纯商业色彩,很形象地诠释了事件因果关系人的权责。用这样一个词来形容一个悲剧事件,可说得上是这个日益商业化社会的一大“创造”,死掉一个人好像到餐馆吃一顿饭,甩下几张钞票就走人。如同齐美尔《货币哲学》中所描述:物化变成普遍的现实,而金钱和商业价值却日渐成为一切评判的根据,一曲家破人亡的悲剧,简单而不失诙谐地拿一个“买单”来形容,这的确使我大开眼界,但更让人感到心寒。
其实仔细思量一下,这样的悲剧在大众文化来如猛虎的年代,不会仅仅是一个特别的案件,它十分具有典型意义。然而一些媒体对此没有表现出应有的理性和良知,也和上次窦唯烧汽车一样,随随便便请了几个所谓的文化界名人,或轻描淡写,或生搬硬套一番便草草了事。也难怪,如今是一个娱乐年代,只要是大众喜欢的,能够带来商业利益的,都可以把它变成喜剧或者闹剧。《红楼梦》不是在被炒吗?贾宝玉不是说是私生子吗?林黛玉不是说流过产吗?只要是能吸引眼球,可以创造商业价值的,都可以被抬上化妆间,涂脂抹粉一番,把黑的变成白的,白的变成花的。于是,一切皆大欢喜,既满足了一些人的猎奇心理,同时又使别一部分人招财进宝。
前不久,在国内演出一路“飘红”的赵本山在美国演出时碰了钉子,美国人不吃那一套。我仔细看了看一些评论里面有些话也不是没有道理,比如赵本山一向喜欢拿别人的短处来说事,这在国内并没有什么,人们只是莞尔一笑。然而这事到了国外不就那么简单,人们会觉得你是在中伤伤残人士,不人道。
我们是需要一些反思了,为什么一件家破人忘的事件到了我们的嘴里,竟会是如此轻松诙谐。别人的短处、伤心处竟会成为我们茶余饭后的开胃大餐,难道物化的社会真的如同洪水猛兽一样,吞噬掉了人们的理智和同情心了吗?
杨丽娟的悲剧,既是她个人和她家庭的悲剧,同时也是社会是许多人的悲剧,当我们在一旁幸灾乐祸地充当看客的时候,这样的悲剧也许正悄无声息地在蔓延。
-全文完-
▷ 进入老树昏鸦的文集继续阅读喔!